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扬琴学的人多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4:09 体裁作文
扬琴学的人多吗体裁作文

篇一:浅谈儿童学习扬琴

浅谈儿童学习扬琴

作者:马媛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 要】笔者长期从事儿童扬琴教学工作,深感儿童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在此谈谈个人在儿童扬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儿童;扬琴;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许多民族乐器都已经走进各大中小学。为了培养孩子,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乐器,想尽办法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然而从每年的音乐考试及器乐比赛现场,我们却发现了拔苗助长、演奏方法不当、忽视基本功训练等诸多问题。本人长期从事儿童扬琴教学工作,深感儿童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在此谈谈个人在儿童扬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望界内老师朋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一、激发儿童学扬琴的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者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所以,培养孩子对扬琴的兴趣,是推动学琴的巨大动力,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兴趣是容易激发的,但很难持久,所以需要老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参加校外的考级、器乐比赛,听音乐会或者与其他孩子们互相观摩,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其次,扬琴的琴弦有百根之多,音准容易受天气影响,调琴势必就成了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帮助、训练学生调琴就非常重要,只有音准了才能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而这动听的声音才是激发起孩子兴趣的基础。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学音乐的目的并不都是想成为未来的演奏家,更多的家长是希望通过学习乐器来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与素质、开发智力。学习音乐,可以使他们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因此在扬琴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去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者一段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用感受,演化成不同的动作表现。教师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们分析旋律所含的情绪与思想,不能一味的机械,枯燥地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在学扬琴中所涉及技能技巧时,可以用熟悉、喜爱的歌曲来进行改编,旋律不变但是要把技法融入其中。那么在训练的过程中有孩子所喜爱的旋律“陪伴”就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教学要循序渐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用同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兴趣爱好不同,性格也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老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比较好动,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专心听讲,给这样的孩子上课时,应当先讲难点、重点,适当课间休息一下。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批评一下,便会哭闹不止,甚至开始有抵触情绪,对这样的孩子应当多多鼓励,但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对他们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教学进度中,要注意分散难点,不能过急过高要求,使孩子感到学习吃力、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失去兴趣。只有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稳步前进,孩子学琴的过程就会是轻松愉快的,琴技也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总希望孩子短时间内考级。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基本功训练是学习扬琴的基础。刚刚开始学琴的孩子,因为基础较弱,所以要从音阶训练开始。在扬琴教学过程当中,G调是首先学习的调号。四个8度的音阶从右下到左上依次弹奏。在弹奏过程中,要找到最佳击弦点和触鎚点。正确的击弦动作是一切技巧的保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音阶的训练主要在于其简单,没有旋律变化,注意力只在技术上,可以大大提高弹奏水平。其次,练习曲也是针对演奏法的的学习,其中包括单竹类、齐竹类、轮竹类、颤竹类等多项基础训练,老师应当根据孩子的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使用节拍器,许多孩子在演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赶拍子的问题,用它来训练良好的节奏稳定性、音符的均匀性、速度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快速演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

五、提高儿童练琴效率

学好扬琴,需要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除了需要恒心和毅力外,更重要的要有一套科学的练琴方法。一、明确练琴目标。在练琴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明确练习的目的。如上课时老师指出乐曲中孩子的节奏,音色有问题,那这一周练习,就要解决节奏、音准问题。日积月累,琴技就有进步和提高。二、保证基本功的练琴时间。对于初学扬琴的儿童来讲,每天最好保证20至45分钟的练琴时间,其中要留10分钟到15分钟进行基本功练习。三、聚精会神,提高练琴效率。在扬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许多孩子在练琴时,边练边玩,是无法练好琴的。练琴,既是练手,更是练脑。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玲木镇教授曾经说过:无诚意的练习是无价值的,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的反复练琴是浪费时间,会使听力和演奏上的坏习惯增强,比不练还要坏。为了使孩子注意力能够集中练琴,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练琴环境。在练琴时,不要做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其次练琴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孩子因疲劳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总之,在孩子学习扬琴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多种办法,创造出使孩子能愉快练琴的环境,让美丽的琴声滋润孩子美好的心灵。

篇二:少年儿童学习扬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近些年随着民乐在国内为人们日益喜爱,学习扬琴的少年儿童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于扬琴学习者,在初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的持竹

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青少年持竹,不是满把握于手中,就是只用两指轻捏琴竹。这样的方法不但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与力度,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的疲劳,进而影响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扬琴演奏是靠双手持一副竹制的琴竹敲击琴弦完成发音的。如何使这对琴竹在我们的手中稳固而又灵活的运动,对青少年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手形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如同手中握着一枚鸡蛋,大指自然搁在食指外侧,四指合拢。持竹时只使用大指、食指、中指,因此也称此种持竹文章来源于/article-4777-1.html法为“三指持竹”。具体握法是:首先将琴竹的五分之一处(持口)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靠指尖一处,再将大指自然压在上面,中指第一指关节靠指根一处托于下方。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再将四、五指自然弯曲、收拢,位于竹尾处。最后检查整个手形是否自然收拢,手形外侧是否并拢,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注意大指与食指不要把琴竹捏的过紧,四、五指也不要紧扣住竹尾,更不能将琴竹满把握在手中。正确的用力感觉如同我们日常抓握工具。松弛、灵活而又不失控制。琴竹的使用如同我们小臂的延伸,因此大指应与琴竹在一条直线上,大指的指甲盖朝正上方。初握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三指持竹。

正确的击弦动作

演奏扬琴的基本动作是手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音。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质量,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水平。所以正确的击弦动作应特别注意。

当前普遍使用的击弦法是手腕弹动击弦法,这种方法是西北师范大学郑培东教授从实践中总结的,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此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腕指击弦法,它简化了手指的动作,只依靠手腕的弹动击弦。动作分三步:预备动作时,持竹手腕竖起,以琴竹垂直于地面为准,我们称这个动作为“起”;接着手腕以直线的轨迹向正下方缓慢转动,我们称为“落”;接触到琴弦后,再以相同的轨迹向正上方缓慢转动,停在预备动作位置,我们称之为“回”;待“起—落—回”这一连续动作练熟之后就可以将中间环节的“落”改为

“弹”,即手腕带动琴竹快速下落击弦,当触到琴弦的一刹那发力,并靠琴弦与琴竹头的反弹力回到原位。这个连贯动作“起—弹—回”的力度安排应是放松—用力—放松。我们可以通过拍皮球来寻找感觉。拍之前手腕是松弛的,拍球的一刹那手腕用力,紧接着手腕又松弛下来。这当中要注意,手腕在运动中不可“内扣”或“外翻”。扣腕与翻腕都会直接影响击弦动作与发音。在双手交替击弦时,两手之间保持大约一拳的距离,手心相对,呈“八”字形。只要细心体会,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正确的发音

1、击弦位置。

除了正确的手腕击弦法,还要注意正确的击弦位置,这是发音的关键。在琴码与山口架起的这段弦上何处是最佳的击弦位置呢?换言之,离琴码最合适的击弦位置在哪里?从扬琴形制来看,它是通过振动琴弦发音的。一般高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短,低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长。我们以有效弦长的十一分之一处为最佳击弦点。以此位置计算方法是:高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到两公分半处;中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半到三公分的位置;低音区在距琴码三公分到三公分半处。通过耳朵的聆听与眼睛的配合,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一定可以找到标准的击弦点。

2、琴竹触弦部位。

正确的发音对琴竹头击弦位置也有要求。以琴竹头中部击弦,发音最为厚实、饱满。靠

前或靠后,不但影响音色,还容易碰到上方或下方的琴弦,影响准确性。

3、手腕弹动的发力。

扬琴演奏需要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才能进行。在我们演奏时,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支撑整个手臂的运动。肩关节是整个手臂的支撑点,在手臂运送过程中击弹、跳动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肘关节支撑小臂,保持它在运动中不会上下活动。除非遇到强奏时,才以肘关节为轴心运动小臂增强力度;腕关节是最重要的支撑点,以它为轴心手腕上下运动;指关节除了支撑手中的琴竹外,它与手腕形成的合力也是保证手腕转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各个关节的灵活、稳定才能保证各关节发挥其能动作用。因此在练习和演奏中除了使各关节协调一致外,还要学会使用各个关节,使它们既独立又联合。在扬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一方面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产生演奏时的力量。在力量的运用上要掌握“既用力,又放松”这样的辨证原理,使我们的力量能够通过通畅的手臂、协调的身体灌输于琴竹头,产生圆润、饱满、厚实的音色。

正确的练习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及规范,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扬琴练习不同于普通的学习,它是一个包括了脑力和体力双重运动的复杂过程,所以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勤动脑。即带着问题去练习,每练一首练习曲或乐曲要明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练习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等等。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练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采取慢练的方法。在慢速练习过程中,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注意技术动作和要领。这样通过大量、反复的慢

扬琴学的人多吗

练可以达到技术动作的定型化,使艰难的技法转化成一种信手拈来的熟练技能。

另外,练习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识谱试奏能力。即眼和脑走在手的前面。青少年学习者往往是看一眼乐谱,奏一句旋律,而且普遍存在记谱困难的问题。这就是识谱试奏能力低导致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在演奏这一小节时,眼和脑已注视、反应到下一小节甚至下几小节。长此以往,识谱试奏能力会很快增长,背谱将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难点的攻破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上。

对于少年儿童扬琴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贪多、贪难,而忽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到最后得不偿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青少年扬琴爱好者们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巅峰。

篇三: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近些年随着民乐在国内为人们日益喜爱,学习扬琴的少年儿童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于扬琴学习者,在初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的持竹

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青少年持竹,不是满把握于手中,就是只用两指轻捏琴竹。这样的方法不但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与力度,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的疲劳,进而影响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扬琴演奏是靠双手持一副竹制的琴竹敲击琴弦完成发音的。如何使这对琴竹在我们的手中稳固而又灵活的运动,对青少年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手形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如同手中握着一枚鸡蛋,大指自然搁在食指外侧,四指合拢。持竹时只使用大指、食指、中指,因此也称此种持竹法为“三指持竹 ”。具体握法是:首先将琴竹的五分之一处(持口)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靠指尖一处,再将大指自然压在上面,中指第一指关节靠指根一处托于下方。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再将四、五指自然弯曲、收拢,位于竹尾处。最后检查整个手形是否自然收拢,手形外侧是否并拢,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注意大指与食指不要把琴竹捏的过紧,四、五指也不要紧扣住竹尾,更不能将琴竹满把握在手中。正确的用力感觉如同我们日常抓握工具。松弛、灵活而又不失控制。琴竹的使用如同我们小臂的延伸,因此大指应与琴竹在一条直线上,大指的指甲盖朝正上方。初握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三指持竹。

正确的击弦动作

演奏扬琴的基本动作是手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音。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质量,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水平。所以正确的击弦动作应特别注意。

当前普遍使用的击弦法是手腕弹动击弦法,这种方法是西北师范大学郑培东教授从实践中总结的,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此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腕指击弦法,它简化了手指的动作,只依靠手腕的弹动击弦。动作分三步:预备动作时,持竹手腕竖起,以琴竹垂直于地面为准,我们称这个动作为“起”;接着手腕以直线的轨迹向正下方缓慢转动,我们称为“落”;接触到琴弦后,再以相同的轨迹向正上方缓慢转动,停在预备动作位置,我们称之为“回”;待“起—落—回”这一连续动作练熟之后就可以将中间环节的“落”改为“弹”,即手腕带动琴竹快速下落击弦,当触到琴弦的一刹那发力,并靠琴弦与琴竹头的反弹力回到原位。这个连贯动作“起—弹—回”的力度安排应是放松—用力—放松。我们可以通过拍皮球来寻找感觉。拍之前手腕是松弛的,拍球的一刹那手腕用力,紧接着手腕又松弛下来。这当中要注意,手腕在运动中不可“内扣”或“外翻”。扣腕与翻腕都会直接影响击弦动作与发音。在双手交替击弦时,两手之间保持大约一拳的距离,手心相对,呈“八”字形。只要细心体会,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正确的发音

1、击弦位置。

除了正确的手腕击弦法,还要注意正确的击弦位置,这是发音的关键。在琴码与山口架起的这段弦上何处是最佳的击弦位置呢?换言之,离琴码最合适的击弦位置在哪里?从扬琴形制来看,它是通过振动琴弦发音的。一般高音区有效发

音弦长比较短,低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长。我们以有效弦长的十一分之一处为最佳击弦点。以此位置计算方法是:高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到两公分半处;中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半到三公分的位置;低音区在距琴码三公分到三公分半处。通过耳朵的聆听与眼睛的配合,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一定可以找到标准的击弦点。

2、琴竹触弦部位。

正确的发音对琴竹头击弦位置也有要求。以琴竹头中部击弦,发音最为厚实、饱满。靠前或靠后,不但影响音色,还容易碰到上方或下方的琴弦,影响准确性。

3、手腕弹动的发力。

扬琴演奏需要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才能进行。在我们演奏时,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支撑整个手臂的运动。肩关节是整个手臂的支撑点,在手臂运送过程中击弹、跳动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肘关节支撑小臂,保持它在运动中不会上下活动。除非遇到强奏时,才以肘关节为轴心运动小臂增强力度;腕关节是最重要的支撑点,以它为轴心手腕上下运动;指关节除了支撑手中的琴竹外,它与手腕形成的合力也是保证手腕转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各个关节的灵活、稳定才能保证各关节发挥其能动作用。因此在练习和演奏中除了使各关节协调一致外,还要学会使用各个关节,使它们既独立又联合。在扬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一方面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产生演奏时的力量。在力量的运用上要掌握“既用力,又放松”这样的辨证原理,使我们的力量能够通过通畅的手臂、协调的身体灌输于琴竹头,产生圆润、饱满、厚实的音色。

正确的练习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及规范,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扬琴练习不同于普通的学习,它是一个包括了脑力和体力双重运动的复杂过程,所以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勤动脑。即带着问题去练习,每练一首练习曲或乐曲要明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练习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等等。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练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采取慢练的方法。在慢速练习过程中,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注意技术动作和要领。这样通过大量、反复的慢练可以达到技术动作的定型化,使艰难的技法转化成一种信手拈来的熟练技能。

另外,练习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识谱试奏能力。即眼和脑走在手的前面。青少年学习者往往是看一眼乐谱,奏一句旋律,而且普遍存在记谱困难的问题。这就是识谱试奏能力低导致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在演奏这一小节时,眼和脑已注视、反应到下一小节甚至下几小节。长此以往,识谱试奏能力会很快增长,背谱将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难点的攻破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上。

对于少年儿童扬琴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贪多、贪难,而忽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到最后得不偿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青少年扬琴爱好者们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巅峰。

篇四:如何提升扬琴学习效率论文

如何提升扬琴的学习效率探讨

摘 要: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几百年来的广泛流传和使用过程中经先辈们的不断改进,逐渐地使扬琴从结构、形体、音色、音位排列以及演奏技巧、风格等方面均形成了我国扬琴自身独具的特点,并形成体系,扬琴以其独特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让学员通过学习扬琴不仅掌握扬琴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将高效而科学的学习理念浸润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扬琴;学习;高效率

扬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扬琴起初又称“洋琴”,顾名思义,所谓“洋”是舶来品。扬琴是一种击弦发音的民族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在中国经过多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特别是解放后,中国扬琴有了更大发展,多样化的品种扩大了演奏范围,不仅可以独奏,还能伴奏、合奏、重奏,还在民族器乐合奏中担当核心作用。

一、培养初学者的兴趣

对于与扬琴初次相识的人来说,扬琴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乐队中显赫的位置(民乐队的中间),都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眼球。如何将这种优势保持并得以发挥?必须保证在课上要讲、演并举。 1.对于初学者来说本人通过六个步骤(放松、握拳头、抬前臂、

伸食指、把大指放在食指第一关节、其他手指放松靠近鱼际)让学生用最快的时间能把琴弹响,虽然方法也许掌握的不够准确,但是可以让学生很快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想要将扬琴演奏的理论知识转换为肌肉记忆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实现的,课上练习弹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弹奏六步才是教学目的。器乐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留在课下,所以让学生在课上准确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学习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在课下的练习有据可依。

2.丰富学习内容。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在使用不同的考级教材,这些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更注重于考级的目的性而缺少趣味性。对于初学琴的小朋友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让学生对扬琴产生距离感,除了考级教材我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一些他们可以弹奏的小儿歌让他们练习。例如教刚开始学习的学员弹奏《小星星》、《小燕子》,只要旋律能连续的弹奏出来,学员的兴奋与喜悦马上就可以写在脸上。

3.活跃课堂气氛。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一味的填鸭式学习无疑会使教学变的枯燥无味。为了开发学生超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常为学生做示范,这种方法在教学上有立杆见影的效果,通过模仿学生很容易将生涩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除此而外在课上为学生弹奏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音乐或熟悉的歌曲,可以拉近扬琴与他们的距离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我弹奏《宝莲灯》、《西游记》、《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大部分

的学生都会跟着哼唱起来。有了我的榜样作用很多学生都会自发的搜集自己喜爱的歌曲试着弹奏,学生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进度。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

1.初为人师时我们就要求自己做到因材施教,经过多年的教学,本人认为这只是宏观上对教学的一种要求,上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是要做到因势利导。就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扬琴教学而言,因材施教是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的把握,仅仅是教学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通过对学生的长期了解会更加精准,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制定;而因势利导则是将学生的个性相对固定,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在课下的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找到形成错误的原因,在这一环节每位学生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特定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理解教学内容而没有完成学习计划,有的学生却是因为没有练习而没有完成学习计划,这两种现象在课上的表现都是没完成学习计划,然而有经验的老师首先是要找出形成问题的原因去解决,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学内容。这就避免了治标不治本的简单疗法,长期坚持这种思维模式就可以给学生以渔而非鱼也。

2.通过有问有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

对比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在这种测试中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时还需要学生指出错误项错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状态,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面对初学者教师可以在基本手形方面做出对比;对于中级以上水平的学生来说可以在音准、音色、强弱、快慢方面做出对比。这种感官刺激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是直观且有效的。

三、结束语

在中国乐器中,唯独扬琴是兼有广泛世界性和鲜明民族性的击弦乐器。随着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愈益广泛深入,中国扬琴也产生新的发展和超越,使中国扬琴在为自身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的同时,在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成为一朵不可缺少的奇葩。扬琴艺术无论在演奏、创作、教学、研究、乐器改革、对外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我们青年扬琴演奏者来说,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时机并且坚持下去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扬琴发展的优良环境资源正影响着每一位扬琴爱好者、学习者,中国扬琴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民族音乐事业的人都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试论扬琴演奏中的气息运用》[j].音乐探索.2007,(s1).

[2]李雪梅.《扬琴即兴伴奏初探》[j].音乐探索.2007,(03).

[3]史玥.《示范演奏在扬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初探》[j].乐器.2006,

(02).

篇五:扬琴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言 ············································································································

二、《黄土情》作品介绍

(一)《黄土情》的创作背景 ·····································································

(二)《黄土情》的创作特点 ·····································································

(三)《黄土情》的作者简介 ·····································································

三、《黄土情》的创作风格 ···············································································

(一)旋律构成 ···························································································

(二)复调运用 ···························································································

(三)节奏运用 ···························································································

四、《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 ···········································································

(一)引子部分 ···························································································

(二)主题部分 ···························································································

(三)赋格部分 ···························································································

(四)快板部分..........................................................................................

(五)尾声部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

谈扬琴独奏曲《黄土情》

摘要: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被引入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是为了表达人类思想感情而产生的,扬琴演奏也是如此。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扬琴演奏家黄河于2000年创作的扬琴独奏曲《黄土情》,其深情地音乐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西北人民的纯朴热情。作品中有创作者鲜明的作曲风格,创作者力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的扬琴技法和深邃的音乐内涵使当代扬琴作品的创作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讲述作品的创作风格,感受作者的创作功底,并通过演奏技巧的分析领略作品所要表现的西北风情。

关键词:扬琴;创作背景;创作特点; 演奏技巧

Talk about the" feeling of a solo "yangqin loess

Abstract: Yangqin as an alien instrumen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experienced a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ave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national music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usic is to express huma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of generation, yangqin play also is such. By The Central music college professors, yangqin performers HuangHe in 2000 creation yangqin solo "" feeling of a solo ", the deep feeling of music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demonstrates the loess plateau of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northwest people's simplicity enthusiasm. In these works creator distinctive composition style, creato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Times, innovative yangqin technique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 of the writing yangqin climbed to a new stage. This article tells of the writing style, feel the author's writing skill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laying skills to appreciate works performance northwest amorous feelings.

Key words:Yangqin;creation background; 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playing skills

一 引言

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扬琴是一件具有世界性的乐器。扬琴又称洋琴、打琴、蝴蝶琴、扇琴等等,14世纪流行于欧洲,于明代经欧洲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音色、音域、形制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革,为不同风格的扬琴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扬琴艺术进入自成体系的新阶段,随着扬琴水平的日益提高出现了一批题材广泛、曲式新颖、技法复杂、色调丰富的现代乐曲。现代扬琴的发展极具独创性,本论文中分析的扬琴独奏曲《黄土情》是扬琴长时间发展而孕育出的优秀作品之一。

《黄土情》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扬琴演奏家黄河于2000年创作的扬琴独奏曲。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既继承传统又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深情地音乐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西北人民的纯朴热情。是一首极具西北风味的扬琴曲,曲子中有创作者鲜明的作曲风格,创作者力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且这首曲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作于扬琴艺术创作蒸蒸日上的时期,使扬琴音乐艺术体现了更高的审美价值,也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在2002年首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中获“新作品奖”,是黄河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希望通过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部作品的特点,为扬琴演奏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

针对前人对扬琴各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多方面研究成果:

近年来有关扬琴理论的探究不断发展,在《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艺术》等学术期刊上都有关于扬琴的文章,为扬琴理论的写作给予了理论支持。所读资料中前人有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演奏好一部作品必备的客观条件:技能方面,各种演奏技巧均有涉及,如项祖华提到“持竹点、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发力点五个要点的演奏综合技能”;郭微谨提到“在演奏过程中要能熟练掌握技巧,把握音色,充分体现扬琴最佳音色,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李存梅在《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中关于扬琴的五种竹法的研究分析;孙铭松《论扬琴的八大技法》提出扬琴的八种技法;中国音乐2002年3月吴顺章提出“扬琴演奏中力的运筹、释放与流动的关系”。扬琴演奏的主观方面要求:肖笛提出“演奏者在演奏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听觉感知的作用和能力”;于海英提出“紧张与放松的对立统一”;扬琴演奏中

的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刘娜的《技术重构——析扬琴演奏中技术的美学要求》提到“肢体动作的表演性与作品的内涵相一致”;“在扬琴演奏中不仅要体验作品的情感,而且要展开想象理解作品精神才能使演奏富有广度和深度深入人心”。针对本论题,于海英写到“这部作品将中国传统音乐语汇与西方现代创作技法相交融”,从宏观上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关于扬琴曲创作者创作技法、创作风格探究的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提供了方向。

通过阅读有关此论题的书籍、论文、期刊等发现一些不足。涉及到扬琴的文章领域比较广,有对演奏扬琴的技巧、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扬琴曲作者等的研究,但是总体来说相对于其他如二胡、古筝、笛子等民乐的理论来说,数量上相对较少。通过对几篇对扬琴作品分析的阅读,发现有不少研究者在宏观上讲到中国古典文学、民族因素、地域文化对扬琴艺术的影响,但是对于扬琴具体作品中涉及到的该方面没有过多的研究。比如《黄土情》这部作品中的借鉴西北风旋律的部分,在所查资料中并没有有关论述。前人期刊、论文中很少将作品与自己的演奏经验相结合而进行论述的。

写作本篇论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弥补前人对于此作品的研究不足。这部作品既保持传统又有独创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扬琴演奏的发展。深入了解一个优秀的扬琴作品对一个扬琴演奏者来说极其重要。笔者希望通过对本作品创作背景、调式调性、特有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对扬琴演奏能够提供更加直接的理论方向,并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浅谈在演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在深入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二 作品介绍

(一)创作背景

本作品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知名扬琴演奏家黄河创作于2000年。早期扬琴大多用于山东琴书、贵州文琴、北京琴书、扬州清音等民间说唱及地方民间歌舞、戏曲剧种的伴奏中。50年代以后在教学、理论、演奏、创编等方面进入了空前发展的繁盛时期,全国40多所艺术院校陆续设置扬琴专业。90年代开设了扬琴硕士专业,扬琴教育的普及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扬琴创作家、演奏家。20世纪末期中国扬琴音乐创作领域不断发生着重要变革,经过在中国上百年的发展,扬琴型制、音位排列已自成体系,为优秀扬琴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中国诸多扬琴演奏家、创作家自20世纪中期以来都为扬琴事业的创作和演奏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扬琴教学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一批题材广泛、曲式新颖、技法复杂、色调丰富的现代音乐,《黄土情》

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创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年轻时代曾经赶上“学农”,经常要在农作物丰收的时候上山下乡体验生活。在条件恶劣的大西北作者感受被西北人民的淳朴、热情与真诚打动,很多年以后依然能想起那段日子,想起黄土高原父老乡亲对黄土地的执着。作者一气呵成写出这部作品,通过连绵不断的旋律使人与作者共同回忆往事。

(二)创作特点

《黄土情》是一首极富西北风味的扬琴独奏曲,音乐中许多取自西北民间音乐的旋律素材。创作者通过深情地音乐、流畅多变的节奏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西北人民的淳朴热情,饱含着西北人对黄土地的爱恨交织的情怀。曲中有许多扬琴技法的独特运用,全曲共分为引子、主题、赋格、快板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段落浑厚纯朴、节奏自由,音乐开始用低音区快速浑厚的带装饰音的齐竹与高音区清晰干净的上行半音阶相结合,营造一种西北的辽远意境,之后接最低音区单音揉弦,形成鲜明对比。引子最后一连串慢起见快的齐竹中结束。

主题段落富有歌唱性、音乐恬静优美,其中八连弹为创作者独创。音乐似断非断,每一个分句明确,点与线紧密结合,唱出一种浓郁的思念情怀。

赋格部分慢起渐快,富余对比,描绘出轻快活泼的情绪,乐曲中运用多声部复调织体手法,蕴含着西北人的憨直热情。

快板中复合节奏音型带来了蓬勃焕发的生气,运用不规则重音以及急速变化音弹奏,赋予音乐极强的节奏感和震撼力,宣泄着西北汉子的血性,将乐曲带到了热烈的高潮。

尾声部分音乐宁静,弱奏的轮音透出人生的丝丝惆怅,乐曲结束在低音轻弹上,使得意境更加悠远。

通过作品可以感受到演奏技术和技巧的创新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空间。

(三)《黄土情》作者简介

黄河,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常任理事,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扬琴教育家、演奏家项祖华教授,1982年参加亚洲艺术节,被誉为“天才的扬琴演奏家”,并于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在北京音乐厅、日本东京、德国汉堡等地举办过多场个人音乐会。多年的扬琴教学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多人在国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