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2:53 字数作文
篇一:巧用文言文,优化高中作文 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写作语言的展示厅和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吸收写作理论知识,从而优化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当今学生谈作文色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探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素材,缺乏写作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本文以为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是沿着点、线、面的逻辑规律进行发展的。语文教材就是按照这种人的认识规律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发挥课文的示范功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当然能选编人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化经典。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我们应该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利用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还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展示厅,甚至可以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下面就将本文对这方面的几点见解略谈如下:
一、积累典型素材,厚积薄发,把文言文当作写作素材的储藏室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师生往往花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句的疏通。但是本文觉得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言文,目标却仅仅满足于此,有点事倍功半。众所周知,当今学生作文最大弊病就是内容空洞。可见,积累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要“言”之有物,必先“心”中有物。在学生生活阅历、课外阅读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如果能立足文言文,巧妙利用文言文,从课文中挖掘有用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搜肠刮肚、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困境。
在文言文作品中的典型素材包括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和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像气节崇高的孟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不同流合污的屈原等等这类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形象。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机智勇敢又宽宏大量的廉颇,巧喻进谏、妙语服王的邹忌等等这类生动的作品人物形象。这两种典型素材在文言文中比比皆是,如能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就可以摆脱写作找不到素材的困境。
庄子言“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只要日积月累,积小流而成江海,不断充实写作素材的储藏室,这样就能为优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除了人物形象可以作为写作的典型素材外,文言文作品本身也是值得开垦的的写作素材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向语文教学方式,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在实际操作中,以课文为范例,把文言文作品本身当作写作的依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了作文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读写结合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强化训练:
首先,改写全文,强化写作训练。在完成文言文的字词句和课文理解之后,用改写的方式来加于创作。如在完成课文《鸿门宴》的字词句和内容主旨的理解之后,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千多字的故事”。这样不但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想象能力。
其次,局部改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种是运用全文的素材,进行整体的改写法,这一种是局部的运用素材进行改写。如学完《荆轲刺秦王》一文之后,可以就“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景色特点和人物心情,展开想象,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景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也掌握情景结合的写作技巧。
再次,续写原文,培养创新能力。如就《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刎颈之交”这一故事进行想象,续写一篇完整的故事,既要体现原文的人物性格又让人物性格有所发展。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原文人物性格,又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某一观点加于运用,展开议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学了《劝学》之后,就“学”和“思”二者的关系展开议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还可写成读后感、赏析文或者和作者、主人公对话等.
可以说,文言文中处处都是写作的宝藏,只是学习运用的形式不一。方法各异而已。我们应该大胆地把文言文当成写作的依托、练习的根据地,反复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二、积累名篇佳句,活学活用,把文言文当作写作语言的展示厅.
要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除了有丰富的材料资源,还应该有过硬的炼字功底,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言文中,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还有用之不绝的语言之源。“特别有生命力的语言多来自文言文,它纯净、典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读来令人口舌生津”。
在现代汉语中,确实有众多的成语、熟语出自于文言文,像“完璧归赵、两虎相斗、不耻下问”等等,举不胜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板块中指出“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语言运用板块中要求“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果能把所背诵的名篇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背诵和写作二者巧妙结合,让学习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可谓一箭双雕。“学习文言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在文言的海洋中邀游,则必然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文言文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文看法如下:
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旬。如学完古代山水游记之后,布置写一篇游记散文,要求能引用名言佳句。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于是,诸如“嵩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等佳句跃然于学生作文之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引用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能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所写出的文章的语言不仅有佳句的简洁、准确的优点,更有含蓄、新颖的美感。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明眼人一读,便知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翻版.但是读完这一句话,—个扎堆于作业堆中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这种惊人的语言模仿改造能力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三是整合语言,创造佳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整合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审美创造能力,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创造能力。像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的沉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滕王阁的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在赤壁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在北固亭的质问”。这一句是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这种创新成为文中一大亮点, 使文章熠熠生辉。
古往今来,那些名闻四海的大作家、诗人,他们能妙语连珠,能巧笔生花,都是充分利
用人类的文化、先辈的智慧,都是站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另一种创新。在所有语言中,文言文语言算得上是钻石级语言,学生学习文言文,巧用文言文的语言精华,通过积累、加工、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炼字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为优化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累理论知识,剖析技巧,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里所提到的“方法”就是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较强的炼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有相应的写作理论作为指导,才能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却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应的写作理论知识。不知道怎样写。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事物的双重转化动态过程。”写作技巧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用得恰到好处。因而就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构思,一课一得。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过程,达到独立完成具有创造性文章才是最后的目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要把文言文当作写作技巧的示范本,认真研读课文,吸取写作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在反复地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课文是写作的例子,课文中的文言文是典型的写作例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作文教学,巧用文言文,从中获得写作素材,汲取语言精华,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之道,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8).
【3】福建教育.
[4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8,7口、8).
【6】6高美玲.体验独特情感,书写自我色彩Ⅱ】.语文月刊,
2005,6(6).
阴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Ⅱ】.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9(9).
【8】陈芳.用心感受生活【A】.福建省语文论文集【c】.海峡
文艺出版社,2001。(8).
篇二: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1
“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体不明、内容空泛、语言平实、论证方法单一、结构混乱、感情匮乏、缺乏个性和深厚的古诗文底蕴等现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有待改进。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无论是其作者经历还是文本选材都是最佳的作文素材。但是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字、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的积累,着重培养学生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而对于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则关注得不够。至于通过文言文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更是考虑的不多。我们认为教师在从事文言文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古汉语阅读能力,还要能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既重“言”又重“文”的目的。经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进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畅游在古诗文的海洋中,挖掘文言文的精髓,感悟它们的魅力,吸取它们的精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不再谈写作色变。让文言文走入高中作文课堂,使之能够触类旁通,推陈出新,最终创作出独特的、有个性的佳作。
二、理论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新课标要求写作:“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我们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通过此项课例的研究,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让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项活动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发展,从而推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三、课例研究团队
研究主题: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
研究课例:从高中语文第四册《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
课题负责人:段松芳
课题参与人:燕敏 许红丽
讲课教师:燕敏 段松芳 许红丽 研究方式:多人同课
四、课例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日——10月10日)确立形成课题方案和实施细则,收集学习研究的有关资料,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阶段:(2013年10月11日——12月30日)积极稳妥进行实施,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结题阶段:(2014年1月)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做好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历程
课例研究主题确定后,我们三人积极行动,查阅资料,梳理教材,并结合长葛教研室马主任的报告内容,集思广益,反复研究商议确定高中语文第四册《劝学》一课作为课例研究课题。然后我们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导学案。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背诵《劝学》全文;2.指导学生学会挖掘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3.增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设计了五个训练板块:一、.走进作者,感悟人生;二、研讨写作方法,优化写作形式;三、化用素材,一材多用;四、品味语言,创造佳句;五、探讨主旨,联系现实,创新作品。我们采用“多人同课”的研究方式,三轮分别有燕敏、松芳和红丽三位老师进行课堂执教,三次课例活动都是围绕如何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进行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教学理念在逐渐转变,教学行为在逐步完善。同时,我们对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改进。
下面就把我们三人在《劝学》的课例研究实施的重点过程和理念的更新展示如下:
第一次授课——在困惑中反思:苦了学生,累了自己。
11月21日,第一次研讨课在二(1)班进行,由燕敏老师执教,她给我们提供了一节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生动的研究课。“从《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
教学片断如下:
1、首先检测了学生对《劝学》的掌握情况。高鑫同学毛遂自荐给大家展示
了他的诵读能力,背得一字不差且娴熟流畅;老师指定了一位后进生也
同样背得滚瓜烂熟。他们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2、提问问题
(1)师:同学们,通过走进荀子,感悟人生,你们觉得荀子的思想和主张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四位学生站起来发表了感受)
学生1:学习应该重视后天的努力,天道酬勤,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学生2:根据荀子思想,结合咱班的标语,我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辉煌人生;
学生3:学习应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另外不能三心二意,贵在坚持;
??课堂活跃,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浓厚。
(2)师: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试以“勤能补拙”为题列个议论文提纲。
有个别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列提纲,就提出疑问,误认为写文章,老师又做
出解释,可以简要写一下开头和结尾,然后在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上借鉴《劝学》。课堂顿时平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深入思考和构思。经过8分钟各组就开始跃跃欲试了,现将其中一篇提纲展示如下:
勤能补拙:
1.开头:小河因勤奋而成就波涛汹涌,
幼苗因勤奋而成就枝繁叶茂,
小石因勤奋而成就巍峨高山。
2.中心论点:勤能补拙
3.勤奋的意义:改变自己。例如:蚂蚁、蜜蜂、雄鹰等。
4.勤奋的作用:弥补不足。例如:驽马、祖逖、牛顿等。
5.勤奋的方法:坚持、积累 。例如: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等。
(3)师:本课中有很多句子和论据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现给大家列举四句,每小组可以任选一句来确定你写作的立意角度,然后联系实际谈谈它的运用。
例句如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每组集体交流,气氛活跃)
??5分钟后,
生1、我选择第4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做事要专一,不能浮躁,三心二意。 生2、我选择第1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在学习中应注意反省思考。
生3、我选择第3句,我认为应是积累,坚持。
??学生各抒己见,但联系实际时有的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实例,引起其他学生的质疑。
第一课时结束后还有两个环节的训练没进行,时间比较紧。第二课时让学生围绕“勤能补拙”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第一次课后研讨交流:
课后,我们三人及时进行了交流并深入到学生中去反馈一下学生的建议。然后深入总结了这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一致认为上这样的作文课是很必要的,二一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受益匪浅,大体懂得了怎样从文言文中挖掘作文素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主角,是真正的主人。
但课堂中还存在不少细节问题:首先,课堂的训练板块准备有些多。通过第一板块训练时学生的发言内容可知,第一和第五板块有些重复,因此可删去第五板块。第四板块的仿写句子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其次,学生在训练第二板块
时,有的学生对于怎样列提纲还不太熟悉,另外有的还不会运用正反论证。再次,学生论证时论据不足,联系实际不够。最后,有的学生在论证“勤能补拙”时忽略了“拙”,例如王羲之、牛顿等,他们先天并不“拙”。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感到真是“教学相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效果甚佳。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我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后商定的改进建议是:重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的放矢;根据学生实际,适当点拨。我们制定了新的策略,准备再次试讲。
第二次授课——在学习中顿悟:更新观念,解放学生。
12月2日第二次研讨课在二(4)进行,由段松芳老师执教,这次的主题还是“从《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通过我们的总结和反思,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更具有高效性,现将教学片断记录如下:
(一)学生课下自学“走进作者,探讨主旨,联系现实,感悟人生”这一板块,
上课直接交流各自的体会。(把第一节的一、五板块融合到了一起。)
(二)重点训练第二板块“研讨写作方法,优化写作形式”。
出示:训练写作二:试以“勤能补拙”为题列个议论文提纲。(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提示:提纲大致包括开头、中心论点、段落结构(例如: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板块式等)、论证方法、论据、结尾等。
师:咱们先来审一下主题,“勤能补拙”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是“勤”字,应紧扣勤奋。
师:只有“勤”字吗?
生:还有“拙”字,前提条件是先笨拙或先天有缺陷、有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
师:很好!写作文,审题很重要。
师:下面咱们分组讨论正面的论据和反面的论据有哪些?(5分钟)
学生分组集体讨论,老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学生活动。5分钟后,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生1: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就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勤能补拙。
生2:正面的论据有: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小时候口吃,但他坚持苦练,让夫人监督自己的讲话。
生3:德摩斯梯尼,古希腊演说家,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 生4:张海迪、贝多芬虽然残疾,但他们能付出勤奋的汗水去创造奇迹。 ??
师:反面的论据还有哪些?
生1:我们初中学过《伤仲永》,文中的方仲永小时非常聪明,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此后,仲永再也不思进取,他变得庸庸碌碌,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
师:能学以致用!
生2:“江郎才尽”中的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但后来不思进取,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成为平庸之人。
??学生讨论热烈。
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据难找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训练列提纲。
7分钟之后,检测学生训练结果。
现将其中一位学生的提纲记录如下:
勤能补拙
1.开头:俗话说:“笨鸟先飞。”想要飞的更远,不是看谁飞得快,飞得巧,扇动翅膀次数最多的那只鸟,才是赢家。
2.中心论点:勤能补拙
3.勤奋的意义:磨练提升自己 正面论据: 丘吉尔
反面论据:方仲永
4.勤奋的作用:弥补不足 正面论据:梅兰芳
反面论据:江淹
5.勤奋的方法:坚持、毅力、专心等 论据:王羲之 临池学书
6.结尾:在人生的旅途中,唯有奋进,唯有勤奋努力,才能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超越自我,超出平凡,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老师中肯地评价并鼓励了学生的提纲。
(三)训练第三板块:化用素材,一材多用。(分组讨论)
安排学生8人一组,讨论你最感兴趣的、震撼最深的名句实例。提示学生要联系实际拓展开来。需要6分钟时间。
例句如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适当指点学生,最后参加到其中一个组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6分钟后学生积极交流:
学生1:我们组选择第1句,它告知我们要广泛学习,另外还得注意反省。 《论语》也曾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反省,只能是盲目去学,学习效率低。
学生2:我对刚才学生的发言补充一下,在学习中不断反省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比如中段考试后班主任让我们都写了考试总结,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在刚进行完的知识竞赛中我的进步很大。我们应该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
篇三:用文言文写作文考生自己注译其高考作文
6 月 22 日,本报独家报道了今年高考作文有位“古文奇才”,经过连续追踪,这位如皋中 学的奇才连同他的古文终于在 6 月 26 日现身。今天,“古文”的主人王云飞亲自注译,再 解谜团——视频:江苏写骈体作文考生称 3 年前已有 此打算 来源:江苏电视台《有一说一》 呱呱小儿, 但饮牛湩[dòng], 至于弱冠, 不明犍[jiān]状。 佌佌[cǐ]之豚, 日食其羓[bā]。 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 [jiān jiā]。每啮毚臑[niè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jùn]兔之 三窟也。方彼之时,窋[zhú]咤之态,非闤闠 [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氿甃眢[fèn guǐzhòu yuān],坌[bèn] [ài]坲坲[fó],燾[tāo]天幠[hū]日。 土地皴[cūn]崩, 罅[xià]可容人。 南疆霶霈[páng pèi],洚水肆虐,当此之滈[hào],茅舍尽走。欲苫[shān]不能,啼泣啾啾[jiū]。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为屺[qǐ],睇眄[miàn]之下,万山尽屼[wù], 百尺篔[yún]簹[dāng],化为竹箸。于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 尽化柈[pán] 饈。玈[lú]气烰烰[fú],上格瑶池,贫地徠[lái]贾,以丰其貲 [zī]。然千丈方圆,萊[lái] 菔[fú]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lì],遍地尽罘[fú]。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yī]然,浊水仍倾, 此天灾也?人祸也!斵[zhuó]木 [cuì]竹,彍[kuò]弮[quā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huī] 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pī]髵[ér]不见。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xī]合沴[lì]气,终日涽[hūn]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 鸟既出,焜[hǔn]耀无复。看天下,鸟飞不下,鮮鲜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tè]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纲法,下偩[fù]几何未可知也。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mí],陈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jiàn] 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bá],不诮 [qiào]己而诼[zhuó]共工。未之可也。 闤闠所趋,不可恈[móu]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则体躆朝堂者思之,媕 娿[ānē]之徒,弃不婟[hù]嫪[lào],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ào],杨槐蓁[zhēn]蓁,町[tīng]疃 [tuǎn],柳榆其秝[lì]。苾 [bì]葌[jiān]柅[nǐ]柅,游屮[chè]葳[wēi]蕤[ruí],见柳而人不攦[lì],视草而众不蹸 [lìn],日驾双軑[dài]之车,斐斐闾巷之間,目不復睺[hóu],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 鮒[fù]游淰[shěn]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jìng]也。今其不宜瞡[guī]瞡,遗祸孥[nú]孙, 当修长远之道以藾万世。 今吾执聿于此, 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当
唪唪[fěng], 攲[qī]枝水上, 当复驾舴艋, [qū]其落桃,投于苙[lì]。坐银杏树下,觀兒童嬉於树下, 以奉亲房。 呱呱坠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岁,还不知道牛的样子。幼小的猪,(小孩) 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猪的公母。人们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终却 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个时候,兔子从洞穴里出来的神态,不是街市之中能够看见的。 现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尘埃飘拂,遮天蔽日。土地干裂,缝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 滂沱,洪水肆虐。遇到这样的水灾,草舍都被冲走。想修缮而不能,人们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这样的异象,并非上天的罪过。 你难道看不见砍伐树木焚毁森林, 草木葱郁的山变得荒芜。 极目远望, 万山都光秃秃的。 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对于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与)剧毒蛇王,都成为盘中 美味。工厂黑色的废气蒸腾上升,上达瑶池。贫穷之地招徕商贾,以增加他们的财富。然而 方圆千丈之内,连萝卜都不能生长,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见。 哎!人们漫山遍野地设下捕兽的机关和抓兔子的网。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河海里的 水已变得漆黑,各种废水还在不断向其中排放。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砍木伐竹,张弓等 兽,以至鹿不能奔跑,鸟不能自由飞翔,蚂蚁不能群居,野兽鬃毛竖起也不能看见。这是天 灾吗?是人祸啊! 人们呼吸着浊气,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蓝,水不再清澈。没有乌云,天空为何阴沉? 旭日升起,太阳光彩明亮的样子也不复存在。看人间,鸟飞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见野兽成 群奔跑,在这样的时候,到哪里去能乞求到青天? 庆幸的是人知道这种灾难,人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然而,国家制定法令,民众有几个 能遵守执行,就无法知道了。 [chān]于砖祴[jiē],搤[è] 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几株。 燠[yù]热之时, 而可摘菱冣[jù]菂[dì], 爇[rùo]之为饘 [zhān],现在天下多灾多难。北国井枯,(即使)陈后主再次到来,(也只)当与姓孔与姓张的两个 妃子一齐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还活着,(也)只能扼腕叹息。人们不归罪于自己 而归罪于造成旱灾的鬼怪,不责备自己却责备共工。不可这样做啊!城市的发展不能急功近 利,应当考虑到子孙后代。人们已经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然而力行改变,则是那些当权者要 思考的。阿谀奉承的小人,舍弃而不要怜惜;国家的蛀虫,舍弃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梦想的是, 河流边上, 杨槐青翠丛杂, 舍边空地上, 柳树榆树稀疏而均匀地排列着。 芳香的兰花和野草长得十分茂盛。看见柳枝,但人们
不去折断它;看到草坪,但众人不去践 踏。在街巷之间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鸟悠适而不怕人,鲫鱼偶尔被水 边的动静惊走。 人是天地所生。现在反而残害万物,这(如同)是生下来就吃母亲的野兽。现在不应当目 光短浅,遗祸子孙。应当作长远之计来福荫万代。 今天我执笔于此,所想的是,屋旁长有早蟠桃一株,如今应果实累累。桃树的枝丫斜伸 向水面,我想再驾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进猪圈。坐在银杏树下,观看儿童在树 下嬉戏,在砖铺的小道上闲适地散步。扼腕叹惜水中没有种植菱藕几株。夏天炎热的时候, 就可以摘菱聚莲,烧煮成粘稠的粥,侍奉亲长。 一路关注“古文奇才” ◎6 月 22 日,本报报道今年高考作文有位高考奇才。 ◎6 月 23 日,“古文奇才”激起人们极大兴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赞其“简直绝 了”,古典文献专家也“惊呆”了,本报吁请“神秘的古文奇才请尽快现身”。 ◎6 月 24 日,“古文奇才”成全国媒体追踪对象,但一直仍未露面,而他除了作文高 分,基础知识也相当不错。 ◎6 月 26 日,“古文奇才”终于现身,来自如皋中学的理科考生王云飞,高考总分 384 分,与此同时,其古文作文也终于解密。 ◎6 月 29 日,东南大学土木专业预录取“古文奇才”王云飞。 整理 张琳
篇四:文言书信写作格式-附常用语
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
一、提称语
二、启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一、提称语
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道鉴
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用敬语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托者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详细说明如下: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第二类,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篇五:课内文言文故事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链接篇目: 《鸿门宴》
【素材点金】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不辞而别。在我们看来, 刘邦 礼节上也许不够周全,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邦的行为是明智的。在当时那样一种危机 四伏的情 形之下,任何的犹豫和迟疑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 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 节,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把握机会。鸿门宴上项羽要是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趁机杀掉刘邦,后来的历史恐 怕会得以 改写。但是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的项羽一再错失良机,让刘邦趁机溜走,后来落 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随着时间在流逝, 人们也许不记得孰是孰非, 但人们会记住项羽的勇气、 豪气和霸气,记住刘邦的谋略和对时 机的把握。 把握机会,就能创造历史;错失良机,就 有可能遗憾终身。看后来的楚汉之争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 点。
【素材运用】 示例 1:静夜,月凉如水。我走在无声的荫荫大道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沉默着。俯身, 我 捡起一片落叶。在斑驳的月影中,我看到身骑白马的刘邦款款走来。穿越时光,他来到了我 的面前。他 沉默却微笑着,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折射出千年前的沉稳。一桌暗流涌动、 危机四伏的鸿门宴,面对项 羽欲除之而后快的昭昭野心,他隐而不发,只是无言地假意臣 服。青天白日,乌江畔头,他雄姿英发俯瞰 着大势已去的西楚霸王。挥一挥手中的长剑, 他在沉默中,向天下宣告是实力让他扼住了强敌的咽喉!没 错,成败不是取决于轻视敌人 的狂妄之言中,而是决定于金戈铁马无言的运筹帷幄中。沉默的实力,铸就 千年的丰碑。 (2011 年北京卷高分作文《沉默的丰碑》) 示例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西楚霸王。刘邦没有他的英勇豪迈,更没有他的 儿女情 长。他生前是西楚霸王,死后还是西楚霸王。面对着“化石哪解语,作草犹可舞”的 虞姬,他只能挥泪掩 痛。望着昔日的金戈铁马,在四面楚歌之中一夜崩溃,他泣不成声。 他无语,但仍在拼杀。乌江畔,他毅 然决然地选择拔剑自刎。鲜血染红了乌江,却依旧沸 腾。时间在流逝,可时间的长河中,项羽的精气神正 汩汩流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历 史为他定格,我们为他高歌,他就是彪炳千古的铁骨英雄。(2011 年 安徽卷高分作文《时 间在流逝》) 链接篇目:
《离骚》
【素材点金】 1.情有独钟。屈原是一个情有独钟的人,他对诗歌情有独钟,他对香草美人的钟情,他对 国家的钟 情。屈原的情有独钟是中国文明风骨的支撑。 2.九死不悔。只要心存美好,追求真善美,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屈原的追求是坚定的,是至死不 渝的,这九死不悔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
【素材运用】 示例 1: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凛然立于汨罗江畔,瑟瑟的江风撩起他泛了 血色的长袍。 他是勇猛的先行者,乘骐骥以驰骋,哪怕前方是让人粉身碎骨的悬崖。他是 细腻的美学家,朝搴阰之木兰 兮,夕揽洲之宿莽。哪怕这污浊的尘世已容不下两袖清风。 屈原, 那个天生的梦想家, 他把对香草美人的 钟情谱成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 由 起头,随着千年的文人唱和,流淌成唐诗,汇集成宋词,融 入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血液。 屈原的情有独钟是中国人愿意为梦舍弃生命的精神起源,是中国文明风骨的 支撑。太阳是 他的名字,太阳是他的一生。屈原以及后来的勇士们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及太阳必将胜 利。 (2011 年重庆卷满分作文《情有独钟》) 示例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 着,然 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事。是随波逐 流、 从俗偷生, 还是 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 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 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 原九死不悔的执著精神, 他才能深思高举、 正道正 行, 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英名业绩“与 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兰亭集序》
【素材点金】 1.勤奋才能专业。从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启示:一个人只有对自 己的事业 勤奋,才能取得大成就。没有那种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勤奋精神,很难达到一 种超凡入圣的境界。 2.创新。王羲之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字写得很好了,就不再向前迈进、超越,那么就不 会有独步 千古的“书圣”美名。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超越前人,成就自我,自成一体。
【素材运用】 示例 1:勤奋铸就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千古美名。我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日 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在“兰亭阁”练字,将兰亭池的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的书法。他用 书法的杰出造诣诠释了勤奋的姿态最美。试想,如果王羲之没有染黑 池水之勤,他的字何以能“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如若王羲之没有终年不辍的临帖之勤, 他的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中的二十(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用文言文写作文)多个“之”字,何以能无一雷同?如若王羲之没有躺在床 上都在揣摩字体之勤,他何以能走出前人的窠臼,成为独创一体 的书圣?怎会成就他“天下 行书第一”的美誉?所以说,是勤奋练就了他潇洒豪放的神来之笔,是勤奋成 就了王羲之书 法大家的千古美名,也是勤奋成就了他书法人生姿态的无比美丽! 示例 2:挥洒如椽大笔,他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豪情,他成就墨染一
方的壮举。 矫若惊龙, 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他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 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 之阳刚与星月之柔芒,他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 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之光亮,他在群星璀璨 中初显锋芒。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 之中,放浪形骸之外,他用一枝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 事,他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
链接篇目: 《赤壁赋》
【素材点金】 1.作好人生的减法。苏轼胸怀壮志,心系天下,但一直不被君王重用;人生坎坷,屡遭贬 谪,但苏 轼心态淡定。作好人生的减法,减去心灵上的负担,减去欲望,终成千古名家。 2.心胸坦荡。苏轼并未因为仕途上的不得志而意志消沉、委靡不振。在贬谪之地,他一如 既往地关 注民生疾苦、心系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磊落坦荡的胸怀和气度就是 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苏轼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素材运用】 示例 1: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 减去一些 奢侈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建树。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 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 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 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 正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 的词风,成就了他豪放派代表人物的美称。试想,他若放不 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 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 诗文创作,为 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会被后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减去心灵 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 淡定,走出属 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示例 2:内心坦荡,享受人生之乐。李白因为内心坦荡,不为权贵摧眉折腰,骑白鹿寻访名 山大川, 终成无羁无绊之乐;苏轼内心坚守坦荡,不近合得势者,虽一次次遇贬谪,却得 游赤壁之闲,与客对饮之 乐。苏轼内心坦荡,在赤壁下,参悟人生,终成超然物外之乐。 李白、苏轼如果不是内心坦荡,他们怎能 将贫穷、挫折、不如意变成生活的装饰物,把生 活点缀得更闪耀,享受人生之乐?怎能在人生的“艰险蜀 道”与“南蛮荒地”中欣赏飞湍瀑流 与掬得一缕清风之乐?李白、苏轼正是因为内心坦荡,他们才能在文 学的天空中享受自己 的人生之乐。(2011 年江西卷优秀作文《坦荡,成就人生之乐》)
链接篇目: 《蜀道难》
【素材点金】 1.光影人生。李白的人生是光影人生,官场的阴影遮不住诗仙的光芒;也正 是因为有了政治上的失 意与阴影,李白的文学才华才得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找准位置。李白,是一个人才。但决不是一个治国的能臣,至少也算不上是一个称职的 官员。 白找准了自己诗人的位置, 李 用他的才学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素材运用】 示例 1: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 山之巅, 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浇灌你浓浓的愁情。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你为何没有 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 你又为何放白鹿于青崖间?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你放 浪,官场给你留下阴影、失意、愁苦,于是, 你追寻诗坛的光明,你对官场说“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挥一挥手,告别了官场之 后,便有了“七分 月光”,“三 分?6?7?6?7 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人生美丽,身后的阴影 将你的光明衬托 得更加夺目。 (2010 年山东卷满分作文《美源于光明与阴影》) 示例 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给予李白 这么高的评价,可见李白将其人生价值发挥得何等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正是因 为他找准了自身的位置。 4 皇宫中的富贵荣华、纸醉金迷,官场里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让曾痴迷于功名利禄的李白明白: 对于朝廷 来说, 他只是个闲人, 那儿并不适合他。 于是, 他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纵情山水,融入自然,“且放 白鹿青崖间”,并最终成为中国诗 坛第一人。试想,如果当初李白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那么世间恐 怕就会少了一位名留 青史的浪漫诗仙,多一个为帝王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如若这样,中国文学史不知会 逊色 多少。 (2010 年福建满分作文《找准定位,绽放光彩》)
链接篇目: 《劝学》
【素材点金】 1.学与思。文章运用连续的比喻句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给人以启 示。语言 整饬,形象自然,宜读宜诵,适合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适用主题:如变通、积 累、专心、坚持等。 2. 《劝学》的败笔。 《劝学》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的劝学篇历来为人传诵,影 响颇广,于是在很 多人看来,蟹子就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而实际情形是不是这 样呢?自然界的实际是这样的:蟹 子不是“六跪”,而是“八跪而二螯”;蟹子不但不寄居蛇 或鳝鱼的洞穴,而且极其善于挖洞,且洞中必 有水,因为蟹子喜欢其洞底的水最好是活水 泉眼所在。相反,蛇和鳝根本不会挖洞,鳝鱼经常用蟹子废弃 的洞穴,蛇则几乎不喜欢蟹 子的洞穴,而是经常杀光老鼠全家住老鼠的窝。
于此看来,学识渊博、勤奋好 学如荀子者 也有知识欠缺之处,也有喜欢主观臆断的一面。适用主题:如怀疑、自信、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 言权等。
【素材运用】 示例 1:学与思。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荀子也言:“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学与思只有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才有可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明达 的境界。真正的学问家, 单单占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备深思明辨的思考 能力。这或许也正是荀子所要告诉我们的。 示例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断, 甚至凭空 捏造。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子当成反面教材,坏了蟹子名誉不 算,还让文章的说服力大 打折扣,更有损自己的名声,实在有失大家风度。圣人尚且有其 欠缺之处,更何况我们常人呢?我们当引 以为戒,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链接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
【素材点金】 1.荣辱本相通。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半路相逢,甚至“引车避匿”, 对 于士大夫来说, 这无疑是一种耻辱了。 但是, 当这种“耻辱”有益于维护国家大局的时候, 心甘情愿地接 受这种“耻辱”,“耻辱”便成了一种荣耀。 2. 国亡家难在。 为什么蔺相如不愿与廉颇一争高下?因为蔺相如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关 系。这是何等深刻的大局意识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在,安 有家?
【素材运用】 示例 1:秦始皇统一天下,修筑阿房宫,筑秦陵墓,显尽奢华和权势,何等荣耀?结果却在 史册里遗臭万年,为万世所唾弃。蔺相如贵为国相,在一介武夫廉颇面前却“引车避匿”,用 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何等窝囊,但是,蔺相如一时的窝囊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赢得了 赵国的数十年强盛,也赢得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赞誉。争“荣”者祸国殃民,万年遗臭,受 “辱”者光环加身,百代不减,荣和辱就是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历史的辩 证法就是如此的无情。 示例 2: 面对廉颇的挑战, 蔺相如主动避让,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因为他懂得国就是家, 有国才有家。是的,国就是家。当天灾来临,我们临危不惧,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携手并肩 一起承担伤痛, 一起感受悲哀, 一起渡过那捉襟见肘的时期。 因为, 国就是家。 当人祸来袭, 我们共同面对,我们共同抗击,我们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共同保护国家的尊严,共同筑起 一道坚固的人墙。因为,国就是家。当荣誉降临,我们相互祝贺,我们相互拥抱,我们相互 给予最灿烂的笑容,我们相互拭去最激动的泪水,感受来之不易的光荣。因为,国就是家。 链接篇目: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