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15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30:26 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2015年高考15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作文
2015年高考全国16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确立立意:
角度:
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
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
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
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
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3、教育部考试中心(汉语文卷)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③不得少于600字。
4、北京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在一个冷漠的时代,我们的内心缺少热情;在一个物质的时代,我们渴望回归灵魂——一个好的命题,不是给人以抱怨、吐槽的借口,可以能够启发作者真善美的感悟。我承认,我们有冷漠而物质的一面,所以,我们才需要观察、思考、感受,并大声地赞美那些灵魂深处的热爱。这是我们对于命题本身,最精准科学的把握,因为我们拿捏住的不单是命题者的脑筋,而是整个时代的精神命脉。
关于写法:
(1)立意方向:历年高考作文分成六个方向的母题:勇气与坎坷、理想与执著、惜时与勤奋、爱与期待、选择与责任、创新与个性,其实这不单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内涵,更是我们对人生的八种写实和写意。此时你会发现,任意学好一种都可以去写今年的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
(2)具象引入:要注意将热爱的感情投入一种具象之中,即考题所说的“植物、动物、器物”。其间所体现的象征式写法,正是借用了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容易体现的手段和考法。
讲过无数篇“具象-抽象”的文章线索,史铁生以“合欢树”写怀念母亲(05年北京《合欢树》),沈从文以沅水写思乡(07年北京《湿湿的想念》,季羡林以“海棠花”写爱国(10年北京《海棠花》)。甚至在考前几天的课里,还讲起李存葆《雪野里的精灵》和闭剑东《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都是完全一致的写法。
(3)形成对立:如果可以将“灵魂”与“肉体”的热爱对立起来,则可以使行文更加深入,这是我们无数次讲过的建立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考和写作方法。“热爱”,可以是简直的肉体、物质、欲望的爱,但灵魂的爱则可以更加深刻地表现爱的主旨。本篇若写父母之爱,就是超越简单的血缘关系、金钱关系的感情。
题目与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2015年海淀一模试题中已经有过相似的题目,考生对此话题并不陌生。
试题由导语和题目组成,导语对于作文题目有着明确的提示作用。在试题中列举了林则徐等英雄人物,限定了学生要选择的“心中的英雄”必须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同时,试题中明确了英雄人物“为了祖国……”,也对英雄的形象做了解释说明。考生在文章中需要体现英雄的相应特点。
题目限定了“我”,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写一篇与人物有关的记叙文难度并不大,属于从初中开始就比较熟悉的文章类型,但是难的是写一篇比较好的记叙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题目可写内容过于宽泛,考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过去空洞、杂乱的问题,即写了很多内容,但是却没有明确核心。文章中的“英雄”是谁,应该明确化,而不能只是空泛地去谈“心中的英雄”。题目中要求写出“你的情感”,这也是整篇文章需要体现出来的核心。考生可以从“好奇、崇敬、敬佩……”等角度入手。
在导语中可见,这些人中,可包括为国家富强、独立而奋战的民族英雄,也包括邓稼先这些卓越的科学家,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与阅读积累进行发散。在行文中,需要明确自己所想要写的“英雄”的特点,在文章中进行集中描述。需要运用熟悉的细节描写等方法,将英雄形象刻画的更加具体。体现英雄人物的风貌。考生需要展开合理想象,详细自己如果能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那么自己到底要怎样度过?自己有没有什么困惑需要解答?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英雄说?自己想象中的英雄究竟是什么样的?可以写自己与英雄就某一个话题的对谈,可以写英雄给“我”讲述的故事,凸显他们曾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现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写英雄中的平凡生活,凸显英雄人物在生活中“云淡风轻、质朴、有趣”等特点。让英雄的形象在文章中立体起来。
(2)《深入灵魂的热爱》
第二篇作文与散文阅读《说起梅花》相联系,在散文阅读中,作者选取了“梅花”这一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试题导语中提示考生,“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导语进行了很多的提示,这些提示同时也进行了限定。即,考生需要从动植物、器物入手,而不能写大多数考生熟悉的人物。
从审题来看,难度并不大。考生需要抓住“深入灵魂”,即所选取的“物”需要能够触及灵魂,要表现自己从灵魂深处表现出来的热爱。
植物,可以选取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梅除外),也可以选取其他自己比较熟悉的植物,从植物的本身特点入手,描述自己对于此种植物的热爱,更需要在文章中着重表现这种热爱深入灵魂的原因。动物,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宠物,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比较熟悉的动物入手。器物的范围比较广,考生可以选取生活用品中自己比较熟悉的,例如,乐器、足球、篮球等。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选取自己特别熟悉的“物”入手即可。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每一位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在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与“我”的关联。
在文体方面,要求“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入手。可选择空间较大,可以说,每一位考生都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5、天津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上,配合命题人对“范儿”这个话题给出的相关定义,明确出题人对“范儿”的限制即可。审题结论一定要落实到扣题上才行。审对了不扣题,跟没审一样,考生切忌写得忘情的时候,连“范儿”这个词也忘了。只在开头和结尾提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根据材料中的解释来确定立意方向。
“‘范儿’多指好的 ‘风格’或 ‘做派’,近似于 ‘有气质’ ‘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从中,我们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含义——可以简单理解为“特色”。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 ‘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 ‘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这是命题老师给我们示例的立意方向,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立意,也可以由此发散我们思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立意点。
示例的几个角度都包括什么呢?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民族的“风格”。所以中国的特色或者传统的特色的内容都可以写;特别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写——比如京剧、书法、国画、儒学、老规矩……如果你对某个方面颇有研究,或者提前准备过相关的文章,就选择这个“民族范儿”的角度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时代的“风格”。那么时代的风格什么?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更直接地说,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前我们在审题立意的课程上曾反复强调过,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找到过去高考(课程)作文题目中曾经考察过的主题,比如“爱国”(2012,山东卷)、“敬业”(2013,北京卷),诚信(2011,新课标)、自由(2014,上海卷)、友善(2012,重庆卷)……积累这些主题对应的新鲜素材。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职业的“风格”。警察的“范儿”是惩恶扬善,医生的“范儿”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范儿”是教书育人,学生的“范儿”是努力学习……可以写你对某个行业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记录你与某个职业的从业者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切忌流俗。
“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个人的“风格”。个人的风格即个性。纵观历史长河,每个时代的杰出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从唐太宗的“纳谏”到苏东坡的“豁达”,从鲁迅的“呐喊”到徐志摩的“柔情”,课本中出现的诸多人物都可以作为我们这篇文章的素材。
当然,你也可以写属于90后的“范儿”,属于某个城市居民的“范儿”,属于航模爱好者的“范儿”,属于某种极为小众群体的“范儿”——记录下你的体验、你的收获、你的所得,总结某个群体的特点,只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同样会具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魔力。
总之,2015的天津卷审题难度不高,立意范围很广,立足于社会现实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深入挖掘现实的能力,从选材上即可很容易拉开作文分数的距离。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以及积累素材的种类,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作。
6、上海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试题中的关键词是“坚硬”、“柔软”与“和谐”。试题告诉我们,要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处理好我们心中的“坚硬”和“柔软”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可以辩证地统一于一体的东西。
讨论“坚硬”“柔软”,落脚点是“和谐的自我”。
二、这样的试题,体现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具有“自省性”。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沿袭了2011年以来的观点型的理性思辨的材料作文题目形式,作文材料简洁、表述明朗,有利于考生在考场发挥,体现了上海高考作文的一贯稳定性。
因此,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一些学生甚至有可能训练过类似的话题,但是有话可说,未必等于说得精彩。所以,今年的作文可能千人一面,凡能跳出雷同立意,而能够在“硬”与“软”的“和谐”关系上多加着力的,必属上品好文。
我们首先按照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可能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提取关键词“坚硬”;
“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提取关键词“柔软”;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早就和谐的自我”--提取关键词“和谐”和“自我”。
根据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句子--
“想要造就和谐的自我,需要我们处理好自己的坚硬和柔软。”
显然,这些关键词具有其象征意义。
“和谐的自我”代表什么?--自身价值的实现,可以引申为成功。
找出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还原“坚硬”和“柔软”这两个象征词的本义了。
一、“坚硬” 可以代表“内心的坚守”,“柔软”象征“变通的处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2013年湖北卷作文题目的意象“水”,即“上善若水任方圆”--有时我们做人要像“孔方兄”一样,内心方正,有坚守的底线,但是处理问题时则要讲究方式方法,更加懂得变通,即所谓“取像于钱,外圆内方”。
二、“坚硬”可以代表“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柔软”象征“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体会”。考察我们的人生,自然需要树立目标和方向,并坚持朝此方向努力;但对事业和成功的追求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对生活细节的体味与感受,这包括对情感的珍视,与家人的相处,愉悦的阅读体验或者偶尔出游的收获等等,正是这些“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三、“坚硬”可以代表“对错误的批判态度”,“柔软”象征我们“积极的心态”。
面对社会的不良风气,我们要怒目而视,绝不随波逐流,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冷漠之心去面对所有的陌生人。我们同样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以积极之心去面对生活。
总体而言,2015年的上海高考卷的作文题目,难度低于往年,但仍然需要考生根据材料来审题。任何只写“坚硬”或“柔软”的做法,都属于偏题。可以说,能否搞清“坚硬”与“柔软”的象征含义,能否从辩证关系上认识所给材料,能否写出自己对于实现个人价值的理解,是文章得分高低的关键。
坚硬与柔软二元对立,考察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2013年作文题是重要不重要(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2015年作文题是自由不自由(你可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今年的作文题是‘坚硬与柔软’,可以看出,仍然是对前几年理性思辨作文的延续。”
坚硬与柔软属于二元对立的概念,考察的是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从材料上看,关键词还是比较显性化,一个是坚硬,一个是柔软。关键是对待坚硬和柔软,应该如何进行思辨的,能够把它思辨好才能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思维拓展,对坚硬与柔软的本体进行界定
“和去年的自由不自由不同的是,坚硬、柔软是一个喻体。”考生在审题时要做到思维拓展,把坚硬东西和柔软东西的本体找到,即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同时,坚硬和柔软应该在一个逻辑层面上,心中有坚硬的东西也有柔软的东西,在审题的时候首先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坚硬的东西一般理解为: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硬汉式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比如,《老人与海》里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他相信人生不可以被打败,你可以消灭它,但不可以打败它的强者精神。当然还有一种,像女汉子一样强势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严厉。如,前段时间播放的《虎妈猫爸》,虎妈代表的是强势的一派,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相对而言,心中柔软的部分跟坚硬的东西必须在一个逻辑层面上,比如讲到严厉,对应的词语应该是爱、爱抚等。再则,强悍的精神对应的柔软的部分,如儿女情长,往往在硬汉的形象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儿女情长的一面,柔情的一面。
前半句开放,后半句限制
因为“坚硬”和“柔软”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辨,从而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牢固到,你必须依靠。”我们往往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怀着信念,来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有一种强者无谓的精神。但是,仅注意一个方面的时候,自身是不和谐的。比如说,某一个人非常强悍,但总是强悍的话,他自身是不和谐的,还要想到柔软的东西。
这其中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关照,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关照。我们去关照他人,他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是强者,或者说他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林黛玉式的人物。强者有儿女情长的一面,柔软的一面,往往不被我们发现;还有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弱者,所谓的柔情似水的人,他也有一种的内在的强悍的力量来去支撑他的人生。综上所述,理性的思辨,一定要注意最后的结果,从而达到自身的和谐。
“今年的作文题,从开放度上来讲,非常好,因为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本体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但是,开放中有限制,后半句就是限制,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才能够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所以说,前面是开放的后面是限制的,是在开放和限制之间,这样也是符合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考察的需要。”
7、江苏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这道题属于话题型言论类材料作文。现在材料作文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故事类的,一大类是言论类的。言论类材料作文中,最好操作的属于话题类作文。去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青春”为话题,今年就是围绕“智慧”为话题。只要围绕智慧去写,可以写一个有智慧的故事,也可以谈智力上的开发,当然也可以写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反正都是要围绕智慧作文章。这篇作文要出彩,还是要看考生的选材、构思和语言上的功底,但有一点,一定要紧扣智慧。如果有的考生不围绕关键词去写,比如写一个人,要扣住这个人与智慧的关系,不能空谈他的其它经历,否则就不切题了。
一是,有话可说,余地较大。考生对“智慧”都有自己的阅历、感受和体悟,每人都应该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第二个特点是入题不难,精准不易。这就需要考生吃透“智慧”的深刻内涵,在对“大”与“小”、“先”与“后”、“轻”与“重”、“快”与“慢”等的权衡中彰显出“智慧”的光华,从而表现出智慧“他自己的样子”。既求“貌合”,更求“神似”。
第三个特点是注重事理,思辨性强。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之间有着逻辑上的紧密关联:经验可以积淀为智慧,而智慧则可以增强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境界。“它既揭示了生活的事理,又提示了思辨的角度,引领着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琢磨为人处世中的情与理,思虑社会发展中的利与弊。既广接‘地气’,又关注‘理性’,考查考生的智慧。”
“第一种即为抓住前面三个“一种”排比句当中的任何一句做一个阐述;第二种写法就是抓住这三句话,把文章分为三段,每一个分论点加以说明;第三种则是写一种记叙文,譬如可以写一个很有智慧的人,通过他的小智慧战胜了生活的困难。“不过前面两种写法只是停留在题面上的,没有升华,分数会受很大的影响。这个题目可能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内涵,因为后半段尤为重要。”
“很多考生可能都会认为,只要写的智慧就不会走题。而忽略后半段‘和大自然一样……’是什么意思。”大自然是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贡献。“智慧也和大自然一样,是为人类服务的,其用一种低调的、谦虚的方式造福人类。”文中后半段的主旨是勉励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谦虚、低调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并用这个去造福人类。“如果这么想,主题就升华了,然而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想不到这一层。”能想到这一层立意的同学分数就比较高,仅停留在平面化理解的同学可能得分在42到47分左右。如果能联想到后面这半段,一般会有十几分的提高。
近年来,“哲理思辨类”的作文受到命题专家们的热捧,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当然不会错过这类命题形式,
2014年就是以“青春朽与不朽”展开讨论,写作空间大,只要考生能从某一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或记叙便可。
8、浙江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可考”的题目,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反之写出的文章会略显呆板。
此次高考作文讨论的是“颜文两争”,这是一个争论长久,并不限于国内的文学理论话题。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思考较深的学生,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次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阅读量。
一 考察思辨,立意明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出意料还是考察思辨类型的题目,二元思辨似乎已经成为如今话题作文的主流形式。在命题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规避单一话题角度,越来越喜欢从二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
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灵活多变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未来几届考生对于这样的形式一定要重视。想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生,一定要正视现实,看清趋势:如今的语文考试拼的的实打实的实力。谁要是在偷工减料上枉费心力,高考会还以最惨淡的现实。广大高中的同学要迅速调整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拒绝生搬硬套的模式。
今年的浙江作文题目,体现了浙江卷一贯的求新求变,稳中有变的特点,堪称是花样迭出。今年考察思辨,但是本身重点,并不在思辨,所以立意的角度很明确。“文如其人,或者文不如其人”,只能从这二者中选择其一,要么写“文章能够反映作者的思想志趣”,要么反其道而行之。和去年的“门与路”,首重思辨是不同的,去年的题目立意可谓千变万化,今年的题目在立意上十分明确,故而考生不太容易出现立意的问题。
二
考察思辨,但是本身重点不在思辨,那么重点在于什么呢?
今年的“文章与人品”和去年的“门与路”相比,如果说去年是比拼思路,那么今年就是比拼底蕴。今年的题目在立意上十分明确,考生在立意上不会存在太严重的问题。虽然立意明确,但是今年的作文题目在素材的要求上,难度倍增,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而且考生要明确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今年比拼的是底蕴,就是要和老师“秀文化”。
笔者认为,这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全国作文题的倾向于防止套作,要求考生在考场上写出真情实感(或者说真实水平)。如果在立意上过分限制,考题势必会走向极端(偏、难、怪题盛行)。人为设置的障碍也不利于考生发挥,立意或者说想法灵活多变,无法用一个尺子去衡量,所以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不如考察考生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见多方能识广。既然不能走万里路,至少要看万卷书。这是未来的趋势,从强调传统文化,到语文考试重要性的逐步提高。未来的语文绝对不是“没什么好学的,最后大家分数都一样”,所以千万不要在高中的起点埋下一生的隐患。
三 文体限制
今年的题目要求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并同时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文体,但是今年的题目并不适合写成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最适合写成议论文。这也是这两年浙江卷的倾向,议论文文体在整体上占优势。当然,浙江卷本着求新求变的思路,未来也可能会在文体上大胆突破。从今年阅读继续考察小说可知,文体倾向性的突破也不是不可能的,极有可能会出现像“忧与爱”这样,特别适合写成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
四 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千变万化高考作文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最根本的莫过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写作功底的夯实。这两年的作文题目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于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扎实深厚的功底,浙江卷一直比较重视的文学底蕴和文字的美感,也会在思辨的过程中,成为文章制胜的关键。
一 关于立意
今年浙江卷的立意明确,不在立意上过分为难考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常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题目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应当直抒胸臆,发自肺腑,忠实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或者同意第二个材料中所给出的立意: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並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二关于素材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衡量阅读量的题目,那些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文情俱佳,内容充实的作文,反之写文章时就会捉襟见肘。
今年的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比拼的就是学生的阅读量。首先,如果储备丰富,那么最好避开大家都写的素材。储备不够丰富,那么就要要在思路上下功夫。大家都写的素材,我角度新颖;大家都用的例子,我观点奇崛。
我们讲过的沈从文、史铁生、三毛、张爱玲、摩西奶奶、柴田丰、村上春树、顾城、伊丽莎白•毕肖普、木心、余秀华、辛弃疾、纳兰容若等等素材,今年都能完美的写进作文,正面的文如其人的例子:柴田丰作品乐观积极,正像她孩童一般的心境。三毛的作品灵性自由,无牵无挂,不受拘束,正像他的人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向人们昭示了他坦然面对生死,超脱生死,追问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反面的例子,比如顾城,比如歌德,比如郭沫若。这里要稍微强调一下人物素材的美化,美化的方式用很多种,根据今年的题目,最好最合适的方法是“秀文化”,也就是,引用作家作品来进行美化。例如写张爱玲:“文如其人,不论是《倾城之恋》中那一恋倾城的悲歌,还是《半生缘》里那一场水月镜花的痴心,不论是《花凋》、《流言》还是《小团圆》,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她作品如同她的人,精致,市俗,哀伤,苍凉,但是美到极致。她是旧上海的一抹月影,满盛着苍凉的底色,倾诉着人生无尽的波折流转。张爱玲,一个众人眼里的传奇,一道时代转身的苍凉背影,一抹时光拂过的岁月迟暮,一缕昔人独憔悴的美丽芳魂……”
例如写沈从文:
“每当想起心中的《边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那是沈从文笔下如水流远的湘西,那是沈从文笔下烟波微茫茶洞小城。那是一个如风般飘渺飞逝的梦。”直接引用边城的段落,既显得有文化感,又显示出考生积累丰富,但是我们都知道,课上我们就记住了这么一个语段。
或者用画面法。顾名思义,画面法就是先展现画面。孩子们可以从画面入手,将读者引入作者的作品当中去,让作品直接说话。其实事例也可以这样展开:
夕阳如血的撒哈拉沙漠,天际是一轮红日,远处是隐隐驼铃,黄沙漫卷的沙海中,一个清瘦的身影,像风中舞动的百合徐徐向我们走来。那是三毛,从她的书页中走来,从《撒哈拉的故事》走来,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走来,一个诗意灵动的女子,她手捧滚烫的黄沙,成就了那最美的乡愁,一个人万水千山走遍,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找到了人生的道路……
三 关于结构布局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架构问题。关于很多老师强调过的:反复压中心词、首段引材料出论点、注意字迹等问题笔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知道孩子们都可以做到,但笔者希望孩子们在结构上处理合理的分段外,可以做到漂亮的首尾呼应,这在判卷老师看来是代表着你思维的一个闭合性,完整性,是极容易加分的。那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第一段可以插入一个艺术化处理,也就是插入一个情景。关系型的题目不容易引入意象,所以我们选用课上讲过的情景法,我给孩子们写过各种情景,只需要把作品和作家引入情景即可,比如星空,星夜,月下,然后在结尾点出即可做到首尾呼应。例如:“朦胧的月色,轻纱漫卷,轻轻的拂过窗前,灯下展纸,那些动人的句子像泉水,像细雨,像眼前的月色,悄然入怀,看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仿佛……”,孩子们在叙述完情景之最好直接阐述主题。然后在结尾再次呼应提及,“月光下,我看到那些作家从书页中走出来,向我微笑,向我倾诉,我我读着他们的作品,就像和他们在月夜谈心……文如其人,真的没错”
9、安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导写】
那么我们就应追踪思考: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为什么现实中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呢?
如:直接切入式——《实力加平台,才见其光彩》《实力如翅膀,机遇是阳光》《自我成长,等候阳光》《个人奋斗,机遇成全》……
1、“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这个角度分析:实践是检验事实的重要依据。
2、“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可以得出:主观认识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的遮蔽了我们的认知。
3、“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帮助取得成功等。
今年高考作文阅卷要求比较宽泛,体现在:
1、 因为作文要求是“自选角度”,考生只要是在材料范围内选择角度正确,都可算“符合题意”。
2、 作文阅卷要求是“向高处打”,即从人文角度出发,尽量给分。
3、 因为今年高考作文材料解读角度多,学生立意可选的角度就多。
综合立意:
1、现象与本质
2、求知与求证
3、探索与发现
4、质疑与反思
符合题意的立意有四个大的方向。
一、 从人的角度
(一) 从学生的角度
1、 科技的魅力
2、 求知与求证
3、 探索与发现
4、 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结果
5、 实践出真知
(二) 从科研人员的角度
1、 教育方法不同,效果不同
2、 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 从物的角度
1、 从电子显微镜的角度:善假于物,发现本质和真相
2、 从光线的角度:善假于物,成就精彩
3、 从蝴蝶翅膀的角度:具备个性特质,才能呈现光彩
三、 从哲学的角度
1、 表象与本质
2、 内因与外因
3、 微观与宏观
4、 感性与理性
四、 从批判的角度:眼见未必为实,不囿于己有的认知,探索无止境。
另外特别强调,凡“反弹琵琶”,写“距离产生美”,属于一类文。其它,“认识与实践”,“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也算符合题意。
以下立意不符合题意:
1、 改变XX
2、 挫折与磨难
3、 细节与成败
4、 平凡与伟大
5、 细心与成功
6、 梦想与正能量
估计今年语文在作文上会拉开很大距离。虽然尽量不打低分,但高分更高。50多分的30多人就大概有一个。
10、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是,被媒体简称为“路路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和其它许多省份都以感性材料命题不同,直接以抽象的格言式的话语命题。
显然暗示着思辨的导向。整个命题的精神就是对立的统一的思辨。第一句是地上没有路和后来有了路的对立,第二句是走错和新路的对立,第三句,走不通的路和不敢走的对立。不过,命题的对立,一分为二的。命题的要害还在于,矛盾(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没有路,变成有路,条件是,走的人多了。这是辩证思维的起码规律。同样第二句,走错路,也就是走不通了,没有路,但是,可以变成“发现新路”,从错路到新路,这也是对立面的转化。不过,这里的命题是把转化的条件作了隐性的处理。第三句“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仍然矛盾对立的转化。路走不通是结果,不敢走是原因。反过来说,只要敢走,联系到前面所说,走错路,走不通,恰恰是发现新路,走通一切路的条件。
这个命题的思辨性,很明显,而且不是一般的思辨性,而是直接的以抽象的话语,而不是感性经验材料作思辨的基础。表现上是三句话,实际上包含着三个方面,三个层次有机统一。和美国托福的二律背反式命题有些相似。但是,又不简单是两个相反的观念,而是把对立面的转化隐含在转化的结果之中。从精神上说,有点类似法国式的哲学性命题。
这是一个水平极高的命题。更有思维的深处和发挥的空间。
11、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整个材料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谚语陈述,表达的是生活中“丝瓜的藤蔓”“肉豆的茎须”很难分辨,引人从特殊现象思考一般事理:生活中很多很多事情、事理难以分清的复杂性,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第二层是陈述小孩的行为与结果。“想分辨两者的不同”首先就是一种可贵的好奇心,勇于尝试分辨事物区别的行为,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索精神与研究品质。尽管扯断了“纠结错综的茎叶”,但这种好奇的心理、尝试的行为、探索研究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层是父亲的评判。“看了好笑”并非完全的否定,后面的语言强调了“种它们”的实用价值与本质,“只要照顾它们长大”强调了抓住本质、实践行动的重要性。
今年的作文材料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有较好的指向性与开放角度。简单的故事情节中浓缩着深刻的哲理寓意,朴质的语言中体现了思维的品质,蕴含着多元的表达机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与表达。
参考立意:
不做无用功,做事讲究策略
凡事化繁为简,忽略过程注结果
追根问底,探索求真
丝瓜肉豆,休戚与共
12、湖北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意思简单直接的材料题目。泉水和喷泉,互为表里,题目的第一层意思也就是“其实”这二字之后的部分。“正是有XX那些默默不语的XX不断地XX,才有了……”这句道理岂不是耳熟能详?
当然不要忘记,按照湖北历年的考试习惯,绝不会把作文出得这么简单。写作文有一句老话“题简单,立意难”,说的是如果一道题看上去很简单,那么审题不会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想要写出最佳立意就需要考生再多下思考功夫了。所以我们重新看一遍题目。第一句就暗藏玄机:泉水……一旦有机会,成为……喷泉,汇成溪流,奔向远方。所以同学们,泉水和喷泉本是一体,是同一个事物,有机会涌出地面了,泉水也就成了喷泉。
常见偏离题意的立意:
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
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
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同一事物的命运不同,所以写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
……
立意参考:
立意三步走告诉我们,如果题目里面两个事物看似在分高下,那么第一步就是做选择,泉水和喷泉,选择哪个。选择喷泉的是傻瓜,选择泉水的才聪明。君不见,2013年辽宁卷的沙子与珍珠: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这种典型的二选一最好就是反弹琵琶,去选沙子。这种立意的好处就是角度较新,对于平时思维比较活跃、有想法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驾驭反弹琵琶,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论关系。泉水和喷泉的关系,这可以给学生一个大谈特谈作文的空间,一般来说学生最爱这样立意,这种立意也是最稳妥最保险的。珍珠固然重要,沙子也不错,各有各的好处,有区别也有共通,多好!2010年的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4年的浙江卷“门与路”都是关系类作文,谈好关系,发一通正常议论,作文就稳稳当当地了。
当然,不要忘记了,所有的作文都是在教做人。中国人写文章最喜欢谈文教之功,所以任何文章如果不落脚在人的身上,那就是失败的,没有人情味的。所以我们的第三步就是谈态度。谈什么态度呢?喷泉好,有的人愿意做喷泉;泉水也好,也有的人愿意做泉水。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所以,有的人愿意等待自己花开的到来。不论是做哪一个,人生的境界都是要上去的。
13、湖南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还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提供的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故事中有飞禽、走兽和大树三个对象。三个对象有分为两类。一类以树为材料的主体,一类是以飞禽、走兽为客体。材料拿飞禽、走兽和大树来说事,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从树的角度立意,有多种立意角度:抓住“没有翅膀大树”“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把种子传遍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竟成。
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意向强者借力。
从有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从有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立意为“无心插柳柳成荫”。
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料,要由寓言联想开去,想到现实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物,或编写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议论事理,写作时都要设及材料中的关键字词。
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还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提供的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说的是大树虽然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立意时,考生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①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立意一:从树的角度立意,有多种立意角度: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竟成。
立意二: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意借鸡生蛋。
立意三: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立意四:从有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立意为“无心插柳柳成荫”。
立意五: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虽然靠自己,但最终是靠合作。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飞禽、走兽吃了果实,携带种子去远方,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可以写要学会合作。
立意六: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面对飞禽走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我们可以写“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这个常见的立意。
还可以从树为实现理想,排除困难,坚韧不拔入手,可以从承认劣势坚持优势,寻求途径达成目标入手;还可以立意在分享与合作上,通过与他人合作达到双赢;或者立意在“君子善假于物”上,从树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达到目标着手……
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料,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主题。不管如何立意,落点都要归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上来。
出彩拟题:
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②《活出精彩的人生》③《善假于物也》④《坚持自己的梦想,办法总比困难多》⑤《心不灰,梦不灭》⑥《心若在,梦就在》⑦《只要有梦,就能看到彩虹》
14、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1.亲近自然,感受大美
2.做足功课,“自然”更美
3.自然因科技而更美
4.远离电子产品,发现自然之美
5.科技很近,美很远
6.美就在身边(侧重写身边的自然美景)
7.停下脚步感受美(同上)
8.你本来就很美(同上)
第一,这道作文题,秉承广东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传统,注重思辨性,不预设观点,让考生根据材料自己提炼观点,且观点多元化,"电视里看自然,能预测阴晴雨雪,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而亲自"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而"轻点鼠标,能知生物属性,但又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不同方式感知自然,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各有自己的"远"与"近"。考生审题立意的区分度不错,从不同角度立意写作,都有道理,综合角度写既要亲近自然,又要利用科技手段为生活和学习服务,也不错。这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可惜,一句"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会使相当多的考生迷失在哲学与文化的谜雾里,不信的话,阅卷组评卷时,请再仔细端详!命题人有意加一个近与远,其用意不知何为?可能是加大辩证思维的力度!但这样可能就远离了现在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了。
第二,这个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明显不能走文学路线,要想写记叙类文章,很不容易构思,也难得高分。不信的话,看看评卷场上有多大比例的记叙类的文章!
第三,该题目,有点难为考生,题目中涉及重要概念很多,电视、鼠标、乐趣、不同的途径、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尤其最后一句的暗示很关键,但这把题目引向了自然的“近”与“远”的哲学意义,难乎哉?不难吗?看看我们考生的本领吧!
写作立意:
1.认识自然的远与近;
2.亲近自然吧(文中应结合远与近来写);
3.要多途径感知自然;
4.到自然中去体验吧,远亦可变近;
5.借助现代科技,好好体验自然;
6.从远处亦可"体验"自然。
对于新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判断“材料类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则议论类的材料,和去年的材料类型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今年高考作文的延续性的特征。对于议论类的材料,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就是“提取关键词”,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去写。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感知自然”,核心内容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围绕这个话题去写,就应该算是符合题意的文章。
不过仔细对比,发现今年的作文和去年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去年的“老照片”,其实包含着两个相反的观点:“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在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方面的对比,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也就是说,去年材料的话题是两个: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但是今年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感知自然”,或者说,这更像是一则“讨论类的材料”,即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将作文题目稍微变化一下,来看:
关于如何感知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而有人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有人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而有人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自然离我们的“远”“近”也不同。
这样理解的话,作文的审题立意就立刻明了了。
首先,既然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那我们首先要找到讨论的“话题”。这则材料讨论的话题是“感知自然”,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象,即“自然”,所谓自然,指的就是外在于人类活动的自在自为的自然界,这里的“自然”,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我们的“感知对象”,甚至是“审美对象”。二是“感知”,注意,“感知”本身就包含“感”与“知”两个含义,前者是观察、感受、体验、观赏,偏重于“感性”,后者是认识、得知、获取、知觉,偏重于“理性”。也就是说,考生写的话题一定是“感知自然”,不能是“保护自然”“开发自然”“研究自然”“破坏自然”等话题,当然也不是泛泛而谈什么“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其次,就是确定作文的“含义”,所谓“确定含义”,就是要找到与话题相关的其他关键词,比如“看”“测”“知”“说”“点”“嗅”,以及“难逾目力所及”“乐趣”“名”“性”“清香”“气息”,前者是“感知自然的途径、方法”,后者是“感知自然的结果、意义”。材料中还有一组关键词,也值得注意,即“远”和“近”,这两个词加了引号,说明其包含的意思是异常丰富的,而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远与近。这里的“远”与“近”是精神心理方面的距离,而且含有辩证意味。当我们直接感受自然时,我们离自然很“近”,但是离自然之名称概念与物理性质就较“远”;当我们用认识的方式去获取了关于自然的知识时,我们离自然很“近”,但我们离真实的自然、具体的自然就很“远”。
因此,考生在立意的时候就有了三重维度:第一重是围绕“感知自然”中的“感受自然”展开,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原因,也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意义,也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具体方式,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感受自然”的局限。第二重是围绕“感知自然”中的“认知自然”展开,立意的方法与上述相同,可以谈论认知自然的意义与局限。第三重则是辩证立意,即认识到“感受”与“认知”两种途径的优点与局限,并将两种途径结合起来讨论。想获得自然之规律,譬如天气规律、花鸟树木的物理性质、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那就要采取“认知”的方式;要想在自然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心灵的慰藉、诗意的乐趣,那就要采取“感受”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同但不对立,我们在不同的时候,目的不同,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就不同,而很多情况下,我们既需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认识自然,也需要用感性的方式去感受自然。
在写作模式上,考生既可以写成“现实评论”类的文章,例如围绕当今社会某种“感知自然的途径”,进行评论,也可以写成“寓意启发”类的文章,即提炼出一个普遍的一般的观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正反论证等方法去证明。在文体选择上,考生既可以围绕“感知自然的途径”进行讨论,也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叙写与“感知自然”相关的典型事件,夹叙夹议。当然,热爱诗歌的考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因为关于“自然”的话题是适合写成诗歌的,中国古代不就有大量的关于“感知自然”的诗歌吗?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本身就包含着两种感知自然的方式,一种是审美静观,看半亩方塘,看天光云影,在云卷云舒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一种是理性认知,在清澈池水中,悟出关于读书、关于学问的道理。
在立意思维方面,考生可综合运用“定义分析”“原因分析”“价值分析”“结果分析”“措施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例如何为“感知自然”,这是定义分析;“感知自然”的好处是什么,这是价值分析;“感知自然”的局限性,这是结果分析;“如何感知自然”,这就是措施分析了。在行文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意文章的脉络结构,最好确保段与段之间有关系,而且最好要有标志词,例如并列段落要有过渡,正反段落要有“反之”,因果段落要有“因此”,补充段落要有“当然”,这些标志词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逻辑,更是考生思维逻辑的体现。
讨论类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在“参与讨论”,作为考生,必须参与进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而不能“超然物外”,不能“高高在上”。如果本文写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功来源于多种方法的共同使用”等文章,那就等于是偏离了本次讨论的话题,即“感知自然的途径”,自然也就属于偏离题意的文章了。
总之,这样的具有“文艺性质”的材料,理科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表明观点并论证,文科生可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文章的形式方面进行开掘。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这个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首先,领悟材料饱含的丰富情怀。
浓浓的母子情: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走不方便。儿子就成了母亲的“小拐杖”,成了母亲的小向导。孩子请求等待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也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心与呵护。
深深的大众爱:司机和乘客等了一分钟,孩子的妈妈没到,乘客们开始抱怨,认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产力,时间就是效率。在埋怨声中,母亲一瘸一拐地上车了,这时,车上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一沉默蕴含了什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和谐的社会情: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小细节、小场景,随时可以爆发由埋怨引起的争吵,甚至斗殴。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可贵的理性、理解、理智,同时也需要一种宁静、温润、成熟的境界。这个材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剖析材料蕴含的深刻思想。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具有而言,可以从几点进行挖掘:
其一,宽容精神。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一味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停止抱怨。
其二,敬畏生命。生命是平等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正常人与残疾人。只要是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其三,道德价值。人活着,应当怀着温柔与悲悯,保持对善良、友好、光明的渴望。把道德的善,人性的美,作为生活的良方。
其四,平和心态。平和是社会和谐的基点,平和让人感受生命的温情。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持乐观开朗、豁达舒畅、宁静安详。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按照这个材料去进行发挥,这个写的角度非常多,从平庸的角度,可以这样思考,把这个事看成一个表象,人与人之间缺乏相应的理解,人们太容易根据表象去做一个武断的判断,理解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个相对浅层的角度。如果往深的去想,我们可以不断去问,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着急,所有人都埋怨,为什么?因为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下他的妈妈,过几分钟,他的妈妈还没有到,因为不是乘客的妈妈,所以大家都很着急。我们要说的是中国人不缺爱,从来不缺乏四爱,你爱爸爸、妈妈、大爷,但是你不爱你不认识的人。就像路边老人乞讨要5毛钱,你第一感觉他骗我,但如果大家上课准备5块钱,我准备五百块钱,我领着你们去给老人钱,我们就愿意给。所以,中国人缺乏大爱的东西,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什么让这些人埋怨,很简单,就是后上车的人不是我的亲朋好友,如果是我的亲朋好友,别说等十几分钟就是等半个小时都行。
因此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发生,两个人开着车,突然一个临时变道,躲闪不及,另一个一下车就说我得灭了你全家,这个人没有爱吗,他有爱,他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对于一个陌生人马上就要灭了全家,我们今天的孩子都不傻,他们活在现实中,他们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爱出了问题,我们不是没有爱,而是只爱这周边的人,爱着父亲、母亲、亲朋好友,对那些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就束之高阁。
孔子先生说过一个词叫“慎独”,当周围没有人的时候,那就是你自己,周围没有人认识的时候,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你自己。然而在往往这个时候,中国人没有表现出大爱。分析这个文章有两个层次,一是从表面上分析人与人相互理解的角度,大家应该慢下来静静去等待,去理解别人;二是从深层的文化内涵来讲,这件事情反映出我们民族对爱出现了偏差,这个角度有更加深刻的文字内容。如果写出这样的文章,成绩一定更高。
在持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或许是更多需要灵活应用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必须引起未来几届考生的严肃重视。新东方在线名师提醒各位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不论改革的号角如何吹响,均可立于不败之地。
。
16、四川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学会做人”,给定了作文的范围。必须在这个范围内讨论“老实和聪明”。
“我看老实和聪明”,强调“我”,必须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个人观点,而非人云亦云,写出个性化。“看”标志文体——议论文。“讨论”更是强化了文体。“老实和聪明”表明话题,作文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话题来写,否则离题。
下面列出三种观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或同意,或不同意另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写出大智若愚的意思,此处的老实若愚,只是龙潜深渊,深藏不露,不以真身示人罢了,这是一种老到、一种修炼。
二是写真老实即是真聪明,老实人不等同于笨人,老老实实为人做事,最终实现理想,获成功,因为老实人做实事,走一步是一步,另外老实人不可怕,易获他人好感、指点与帮助,没道理不成功。
三是所谓的聪明人,大多也伴随诸多毛病,骄傲、飘浮、懒惰、虚伪等等,这种聪明人很难成功。
篇一: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1、全国一卷.............................................................................................................................1
2、全国二卷.............................................................................................................................4
3、教育部考试中心(汉语文卷).........................................................................................6
4、北京.....................................................................................................................................7
5、天津.....................................................................................................................................9
6、上海...................................................................................................................................11
7、江苏...................................................................................................................................16
8、浙江...................................................................................................................................18
9、安徽...................................................................................................................................21
10、福建.................................................................................................................................25
11、山东.................................................................................................................................26
12、湖北.................................................................................................................................27
13、湖南.................................................................................................................................28
14、广东.................................................................................................................................30
15、重庆.................................................................................................................................34
16、四川.................................................................................................................................36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审清事实: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确立立意:
角度:
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
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下页篇二: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1、全国一卷.............................................................................................................................1
2、全国二卷.............................................................................................................................4
3、教育部考试中心(汉语文卷).........................................................................................6
4、北京.....................................................................................................................................7
5、天津.....................................................................................................................................9
6、上海...................................................................................................................................11
7、江苏...................................................................................................................................16
8、浙江...................................................................................................................................18
9、安徽...................................................................................................................................21
10、福建.................................................................................................................................25
11、山东.................................................................................................................................26
12、湖北.................................................................................................................................27
13、湖南.................................................................................................................................28
14、广东.................................................................................................................................30
15、重庆.................................................................................................................................34
16、四川.................................................................................................................................36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审清事实: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确立立意:
角度:
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
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下页篇三:【精品推荐】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16个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1、全国一卷.............................................................................................................................1
2、全国二卷.............................................................................................................................4
3、教育部考试中心(汉语文卷).........................................................................................6
4、北京.....................................................................................................................................7
5、天津.....................................................................................................................................9
6、上海...................................................................................................................................11
7、江苏...................................................................................................................................16
8、浙江...................................................................................................................................18
9、安徽...................................................................................................................................21
10、福建.................................................................................................................................25
11、山东.................................................................................................................................26
12、湖北.................................................................................................................................27
13、湖南.................................................................................................................................28
14、广东.................................................................................................................................30
15、重庆.................................................................................................................................34
16、四川.................................................................................................................................36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审清事实: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确立立意:
角度:
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
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下页篇四:2015年高考全国16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全国16作文题及解析汇编
1、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审清事实:
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
网友点赞、质疑——官方微博——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
3、审出问题:
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
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
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于官方微博?
4、审出道理:
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
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
网友点赞出于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于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出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
5、确立立意:
角度:
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
立意:
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
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容匿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3、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4、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5、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
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这一些,大概是小陈讼亲事件所具有张力所在。
新课标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取角度与相应的张力所在,写出合情合理,令人信报,开人眼界与心灵视野的好文章.
2、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下页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