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上海味道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46:04 体裁作文
上海味道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上海味道作文

上海味道

六(2)班  蔡不了

  25日,我与母亲来到上海,就此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奇妙旅程。

  汽车上四五个小时的奔波,更加强了我对上海的期待。这个名气在国际上“响当当”的金融贸易中心,这个国家最繁荣最先进的城市,它会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呢?

  还未到上海市区,我就尝到了“上海味”。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矮点的居民楼更是挤得不成样子。高架在空中优雅地划了一道弧线,似乎在摆弄自己婀娜的身姿,又似乎在展现自己高贵的身份。连空气中也飘着浓浓的“贵族”气息。这夸张的气势,又岂是其它城市可比拟的呢?

  为了到达目的地,我们换乘多班地铁。坐在地铁上,看着窗外流动的景色,不禁令我有些惊讶了。这一段地铁并未深入地下,两旁绿色的围杆,毫无顾忌横叉过废弃的楼道、破烂拥挤的小巷。远处高大豪华的建筑物,与这儿似乎是两个世界。这一块快看似快要倒塌的房子,像是高科技弥留的一个漏洞,尽显破烂与不堪。在如此先进与有序的城市里,怎么会存在这样的一种地方?是不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一些人跟不上脚步,而只能绝望地静候被这个社会淘汰?的确,在上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说不尽的也是苦与累吧。这隐隐透出一种味道,像一杯烈酒,尝尽酸涩苦痛后,才能享受那独特的醇美。

  作为一个爱凑热闹的“骨灰级”吃货,游览上海的城隍庙,是必不可少的。街上热闹的气氛,一下就将我感染了。我东走走西逛逛,一下子手和嘴就不够用了。说着说着,我和母亲就来到了小吃城。刚进了大门,美食的香味就吸引了我。我来到选食的地方,不由得愣住了。不是我怕嘴不够用,是我的脑子转不过弯来!眼前各式各样的小吃,奇妙精致的糕点,色彩鲜艳的饮品……全是我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从外地来的“乡巴佬”,在这热气腾腾的美食前,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长长的排列着的美食,完全推翻了过去我对美食的定义。这才是美食呀!花样别具一格,造型精致多彩,纯属色香味俱全!我慢慢走着、看着,像欣赏着一件件工艺品。没错,在我的心里,连一个二分之一拇指大小的小笼汤包,也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美食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我在选食的地方发现了蟹黄汤包,不由得欣喜。我从来没吃过正宗的汤包,有时看到电视上的美食节目播到,只能干咽口水。这次,美食就在眼前,我岂能放过!温热的蟹黄汤汁顺着吸管流入口中,触碰到舌苔。霎时,一股香味弥漫在口中,回荡在齿舌之间。鲜美汤汁顺着食道流入胃,滋润着麻木的胃。肚子热乎乎的,胃里麻酥酥的,我感觉一路上的奔波和艰辛都不算什么了,劳累和疲惫已经烟消云散。我陶醉在了美食的天堂……

  《意林》的故事里说上海人精致,的确是名副其实。此谓精致,不是说上海人小气、抠门,而是上海人对生活的方式,生活的追求极其精致。就美食来说吧,每一道菜品都耗费大量心血,做工都极其精细。我们点的布拉肠,西瓜芒果布丁,都非常小份,但风味十足。我们只点了四样小点心,只吃了个半饱,却花了一百二十多元。我和母亲并不后悔。我们领略到了上海人的精致,我们品尝到了上海独特的味道。

  上海味道,像喝不厌的甘泉水,像品不尽的茅台酒。赞美上海味道,品尝独特的美食;回味上海味道,领略别样的风采!

篇一:2015年上海黄浦区二模作文:上海的味道立意角度与范文欣赏

【2015黄浦二模】上海的味道

角度1、舌尖上的上海(小笼包、红烧肉、黄鱼面??)

角度2、上海的小马路(愚园路、衡山路、复兴路??)

角度3、上海的传统文化(栀子花、白兰花??)

角度4、上海的人情味(里弄生活的热闹与温暖??)

角度5、上海的现代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范文欣赏】

(一)上海的味道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程,从电视报纸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们也切身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留下匆匆而过的足迹,然后费力将自己揉进涌动的人流,我突然发现,自己竟未曾真正认真品味过这座城市。

甜美、馨香是上海的味道,但我真正体味到这座城市的味道,却是从一个个普通的上海人身上开始的。

上海金陵中学的门卫大爷,是给我们一家三口留下深刻印象的

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去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东西。因为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的地方,人们实在地生活在这儿,是上海最真实的味道。

精致与精细:恰如其分的上海人味道

上海人的独特味道,在女人身上。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旗袍,体态婀娜,知性优雅,举手投足间透着上海女人的精致。《长恨歌》里的“上海小姐”王琦瑶,对生活的时尚有独到的领悟,把时装看作女人的名片,追赶并紧跟潮流,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展现自己的风采,而且充满了魅力。时至今日,上海女孩仍旧保留着岁月带不走的对衣着的追求。女为悦己者容,生活精致,人生才会精致。所以说,上海是一座适合女孩的城市,她们的灿烂笑容和华衫丽服令整个城市也熠熠生辉,成为这个城市特殊的风景线。

而上海男人,似乎成了“全民好老公”的代名词。他们分析力强,讲原则;不喜欢糊涂,不多作豪言壮语;爱干净、节俭持家,细腻体贴,讲究实惠。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承担家务,下厨做饭。

近几年,火起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地道的上海男人。他讲起上海人,有个词怎么也躲不过——“精明”。显然,这个词略带贬义,我们不如把它拆开来看,“精明”,就是“精细+明白”。细想会发现,上海男人不喜“侃大山”,喜欢一语中的,会快速地领悟和推断。如果你有事情找他帮忙,他会事先跟你讲清楚,他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多少,绝不轻易许诺,但是只要是他答应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按周立波的话来说,这样浓烈的“上海味道”叫作“先小人后君子”。上海男人喜欢把事情讲明白,做精细。比起北方男人的豪爽,大概上海男人“精明”的办事态度更加靠谱。

清淡与鲜美:忠于原味的朴质味道

对于味道,味蕾其实更有发言权。上海小吃清淡、鲜美、可口。“百年小点心”生煎馒头,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汤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吃生煎馒头还有一句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急性子的人总是一不小心就烫了嘴。“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香脆可口,甜咸适宜;把菜放在饭里焖得黄烂,但吸足了味道,菜香混着米香,咸肉菜饭撩人食欲;还有备受争议的鲜肉月饼,一口咬下去,酥皮香脆,又潜伏着几分韧,肉汁渗透,油酥夹着肉香,真是“打个耳光也不肯放”。这些小吃,渗透着上海暖暖的回忆,想起来便是绵香缠绕、挑战舌尖触感的经典小吃,留在唇齿间的上海味道,是保留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化繁为简,忠于原味的朴质味道。

文字与历史:上海记忆的味道

文字记录历史。时过境迁,留下来的是从旧上海穿越而来的文字。记忆里的上海,华丽时尚、喧闹拥挤,既前卫现代,又遗世怀旧。有笔记录,所以得以知晓。穆时英的上海是缱绻慵懒、华丽舒缓的《上海狐步舞》;茅盾的上海是纸醉金迷,名利场上斗争激烈的《子夜》;张爱玲的上海是借着爱宣泄疼痛的《半生缘》;王安忆的上海是生活在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的《长恨歌》;陈丹燕的上海是洋溢着爱娇与精美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今天的上海是程乃珊《上海探戈》里节奏抑扬、明快奔放、炽热细腻的探戈舞步。

他们在上海,与这座城市互相纠缠又精于配合。方寸之间,进退之中,东方与西方、开放与约束、传统与出格、挑衅与应对,配合默契,演绎出令人眼花纷乱的传奇。

上海这座城市,像是个混血般的存在,各国公民在这里汇聚,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它就像一个身穿旗袍的舞女,摩登而不失优雅,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次又一次华丽地转身,但古韵却不曾消失。城市记忆像是攀附在墙上牵扯不清的藤蔓,相互纠缠,错综复杂,但个中滋味,或许只有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人才会懂得!

(文章来源:网络)

篇二:追寻的味道

追寻的味道

几年前的年初,在济南坐动车去上海,路过济南城区看到了一位阿婆卖“盛亿隆烧饼”的小摊。满满的儿时记忆顿时浮现在眼前。小时候爸爸带我去买烧饼的时候总是让我买两个,一个是我喜欢的嵌着芝麻和糖的甜甜的味道,一个是爸爸认为香香的嵌着肉的味道。更多的是幸福的味道。我一下子买了六个,还声称上海回来的时候还要买一大堆回家,让家里每个人都尝尝这个深藏在我记忆里的小时候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幸福的味道。

可惜几天后从上海回来经过济南已是晚上,只有那街边的灯光弱弱的照着卖“盛亿隆烧饼”阿婆摆摊的地方。老公看着我一脸失落的表情,答应过些时候有空再来买。后来老公两次特地带我来济南寻找那“盛亿隆烧饼”。可是都没有找到那个阿婆的身影。最后一次跟朋友一起来找,还是没找到。我在猜想会不会是因为城区整改或什么原因,阿婆已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已回家安享晚年了,不知道那位阿婆现在可还好,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再尝一尝那纯正的儿时的“盛亿隆烧饼”的味道。

前些天傍晚在上海外滩附近,老公看到街对面走过一个年青人,手里提着两个饼。老公认为那就是我念念不忘的“盛亿隆烧饼”。当老公带着我们在炎热的夏夜把附近的一条街快走遍了,终于找到盛亿隆烧饼摊子,这家摊子虽小,但是饼的味道却一点也没变,还是那种儿时的味道!

现在在上海也有一家这样的摊子,在想吃的时候就会去光顾那家小摊,小摊的生意也越来越来了!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但是为了这种美味的味道也是值得呢!

篇三: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2007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2007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记住这一天

我一向不喜欢喝茶,尤其是浓茶,喝进嘴里,那种苦涩的味道真不好受。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茶,喝果汁、饮料味道不是更好吗?直到那一天,我的想法才有了转变。

五一期间,小姨到我家来,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龙井茶。听说,龙井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对那些爱喝茶的人可以说是求之不得呢,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悄悄地来到厨房,找到了那些龙井茶,放进茶杯中用热水冲泡。茶叶在热水中一起一伏,仿佛是调皮的鱼儿在河里钻上钻下,好看极了。接着,那浓浓的茶香便溢了出来,悠悠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嗯,百闻不如一见啊,龙井茶不愧是龙井茶。”我心里暗赞叹着,便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谁知,“哇!”我一下子全吐了出来,这茶比其他茶还要苦!我刚要把茶倒掉,爸爸进来看到了,连忙过来阻止。“你怎么这么浪费!这可是上好的龙井啊!”“什么上好的龙井?简直比药还苦,怎么喝得下去嘛?”

“别急,喝茶和品茶可不一样啊,拿到一杯好茶,就要慢慢点,这样才能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像你这样狼吞虎咽的,当然不行,现在你再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能尝出两种不同的味道。”我端起茶杯呷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细细地品尝,等到咽下去的时候,奇怪,居然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我又呷了几口,苦中带甜的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爸爸,这茶真的很不错。”“你能品尝出来就好,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慢慢地学会尝苦,才能感受到甜。‘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感觉即是品茶的短暂瞬间留下来的痕迹,古朴的凝重成了岁月的沉积,正如茶叶的涩味停留在喉口没有散开,茶如人生啊!”

这一天,我收获很多。品茶,本是件微乎其微的事,但龙井茶的苦中带甜以及爸爸的那番话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予以我深刻的启迪。正如爸爸所说的,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许多困难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铺就的。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只会看到人生中的不幸与灾难,而把一些幸福快乐的事忽略了。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幸的背后也许就是幸福的嫩芽。

我对自己说:请永远记住这一天!

篇四:田子坊小传

田子坊:上海的苏荷味道

田子坊,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据史载,“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用意自不言而喻。

这里曾出现过许多的视觉艺术家: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陈逸飞、著名画家汪亚尘先生、海派剪纸艺术大师李守白等。在巨大的名人效应下,许许多多、名气不同的艺术家纷至沓来,在这石库门风格的小弄堂中租下一间工作室或是一间店面:游客多时,便开门迎客;游客少时,便潜心创作。这样惬意、不受约束的创作生活吸引了太多艺术家的到来,为这不起眼的小巷渲染了艺术的气息,抹上了独到的色彩。久而久之,这里已成为了世界艺术界、时尚界的一处驿站,为艺术、时尚的更新换代提供着创意和人才。

田子坊,作为上海海派文化的典型建筑之一,并没有完全沦落为商业用地,还有原住民守候在那里。在小巷里串串走走,还可依稀感受到上海人老一辈的生活。一边是热闹的商业小巷,一边是安静的老上海居民区,中间以一块写有“私人住宅,请勿打扰”的木牌相隔。这样极大的反差,是在其他地方极难看到的。只有在这里,世俗与艺术达到完美的平衡,市井味与时尚范融合的恰到好处。它还原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老上海,保存了那唯一的十里洋场。露天的取水井,被小心地安装上了木制可移动的井盖;蜿蜒曲折的小巷里,拐角处总能看到几处精致盆栽。这些细节,将易中天《读城记》中所说的上海人的那种低调的、精明的小资情调展现无遗。

纵使田子坊在一点一点地向商业用途靠拢,但是这里的艺术气息、小资情调却是有增无减。这里有复古的上海百货商店,还有上个世纪全中国最畅销的上海女人雪花膏在出售,略显古板的宣传画贴在小巷中,更好地衬托了这田子坊的历史。沿巷的咖啡馆招徕着顾客,售卖着各个国家独特的美食,试图让走过的游客多停留一会,更好地享受这里的浓重的苏荷味道。

田子坊,一处时尚界的驿站,一座老上海历史的见证者,一位中西文化的融合者,正无言地留存着上海那独一无二的海派文化。醇厚的田子坊味道,正经由艺术家之手,影响着新一代上海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