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谈作文培训之异,一作文老师的心声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4:40:29 体裁作文
谈作文培训之异,一作文老师的心声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谈作文培训之异,一作文老师的心声作文

  最近在看着孩子们认识作文,学着写作,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在作文启蒙时爱上作文。写作能带给人的绝不只是一种记录,它是一种思考,一种肉身与灵魂的交流。灵感总是稍纵即逝,每天去上班的路上或行走,或骑车,或者是坐公交时我用不同于往日的视角去观察这个城市。

    这个城市给人安逸,随处可见的街心花园很舒服。环境好,物价不算高,治安不算坏。就是安安稳稳朝九晚五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磨平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最初那颗奋斗的心。想起有堂课,学生问我,“长治为什么叫长治?”我说有个词叫做长治久安。孩子不懂,我想了半天说起名字的这个人希望所有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都过得幸福。我本来是想说安稳的,又觉得孩子的世界不懂这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长治这个城市特别容易满足。

    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敲打着思维。不得不承认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重视教育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字写的漂亮,往人前一站就让人感觉有素质,有教养。孩子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和家长息息相关。一个老师要看的是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事事周到。

    在看了咱小荷三四期教材的时候,我找出15种以上的不同于常规的写作方法。比如三字经等形式,完全颠覆传统作文的概念。对于写作,我想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天赋的。我热衷于去寻找,开发更多的写作形式。了解之后我更希望每一位学员都可以坚持学至少一年,完成一个轮回的教学。这若干种孩子掌握一种都会是一项特别了不起的技能。落笔生花,让人只是一眼就移不开视线。孩子的要先有想象,有自己与别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小荷作文加盟

    提到这里,忍不住要说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语文考试结束后,几个朋友打电话和我说这次作文写的什么,题目是什么。我所知道的人里,几乎没有一篇一类文。三只羊过独木桥,只写到合作,互助之类的我认为只是三类文了。因为100个人里95个人都可以想到这点。文采好点,自己见解多点的,形式独特点勉强算个二类文。但是离一类文相差太远。如果可以写一下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中美日的关系,民族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再者就是国学中文和外语的关系,这些东西都是既存在矛盾,但又可以和平相容的。世界形势,民族形势瞬间把文章提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想象是多重要。现实中,年龄越大的离想象越远。你让他大胆想,她只会想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比如你说想象太阳是三角形的。他会说这不可能。就是这些不可能一步一步造成了差距。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公开课,我的草稿打了不下10遍,始终不满意。路得一步一步走,年轻,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东西是怎么都学不来的,只有自己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摸索,然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打磨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几遍不好没关系,每一遍总会比上一遍强。我不怕麻烦,我只怕做不好,我只怕连自己想要的效果都达不到。有很多的作文班,很多的辅导班,家长的口碑现在很烂,说老师很不负责。我不怕,每一节课我都去做到问心无愧,我不求孩子飞速的进步,每堂课学一点,吸收,消化,总会有进步的。教作文,难在效果。快速见效的是西药,治标不治本。见效慢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怎么去写。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

    秋季续班让我很压抑,但是会化为动力。坚持就是胜利。无论如何,应该坚持最初的信仰。别人可以偷懒,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直接给孩子鱼,我不能。

    ​小荷寄语:作为一名作文老师,我们给孩子不要太多,很多东西是他固有的,我们只要懂得赞美他,给他足够的赞美,然后把他点燃,让他发动起来,让他燃烧起来,我们的任务基本就算完成了——方法越教越多,孩子越教越笨。

   

篇一:高考作文判卷老师谈作文

畅谈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经验及相关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在阔别七年之后重回我的母校,此时此刻,见到在座的各位老师和我可亲可爱的学弟学妹们,真的觉得特别的激动,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亲切、自然而又温馨!

刚才,崔主任对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实,我要说的是,今天我能先后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孟繁华、葛红兵这样国内知名的文学大家,不断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学术理论,应该说这些都与高中时期母校的各位老师的辛勤培养是分不开的,不是说我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学习成绩,高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我却拥有了一种知难而上、永不言败、富于挑战的品格与精神,它们让我时刻怀揣一颗坚韧的向学之心,勇敢前行!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对我的母校,对我的每一位老师说声谢谢!

回想起在沈师这七年的学习生活经历,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2004—2007年这三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它无疑将会成为我人生当中一份最为宝贵的财富,永远驻存在我的记忆最深处。2008年行将毕业,我也将在9月份只身赶赴上海求学,继续着我的文学梦想!今年将是我最后一次履行我的阅卷职责,可能以后都没有机会再判到在座各位高一高二同学的卷子了。但我深信,我们的同学,我们新民高中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面对生命中那最为重要的一次挑战时,轻松面对,淡定自若,收放自如,发挥出自己最理想的水平,考入心中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今天,我感谢新民高中的领导、老师、同学们给予我这个机会,重回母校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阅卷经历,真心地希望可以切实地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这里,我并不希望是单纯的以讲座的形式,我更希望是和同学们有一次交心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那么,今天我的讲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每年阅卷的具体情况和我个人的一些阅卷经验和体会,然后我会从一名阅卷教师的角度来详细谈一谈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如何帮助同学们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最后我会给大家列举两篇优秀的高考范文,提供两种不同类型写作方式的文本,作为日后同学们练习时参照与汲取的好的范本!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觉得对自己特别有用或者认为很有必要的地方,可以记下来,我希望在座全体同学今天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一、阅卷的相关情况

1、阅卷点分布:一般来说,辽宁省共设有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两个高考阅卷点。沈阳师范大学是负责语文、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阅卷工作;而辽宁大学则负责英语和数学的阅卷工作!

2、阅卷人员组成:仅就高考语文作文而言,参加作文评卷工作的教师大约有150人,其组成成员包括沈师的文学院教师、抽调的部分重点高中语文教师和一部分沈师中文系的研究生。这其中,高中老师只是占趋趋一小部分,每年不会超过10个人,而研究生参与判卷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大家想想,这里会有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生和那些大学教授们作为致力于专业学术研究的群体,对高中这一块并不是很熟悉,严格说

是知之甚少。那么我们对高考作文的评判标准会和那些常年工作在语文教学

二、写作时应注意的细节(如何写一篇好作文?)

1、(1)字的问题。无疑,在我看来,书法的工整程度、字迹的清晰程度绝对是一篇作文想拿高分的先绝条件,也是

差的太多的话,想过30分都会很难的!同样,也不要写的过多,有的同学竟然写满了甚至都写过了,整体上不美观,这样也不好,过犹不及的道理,这点一定要牢记!

2、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结构布局的相关问题

(1)开头结尾。开头结尾当然是重中之重了。其重要性我想每一位同学都已再清楚不过,我想在座每一位老师都会不只一次不厌其烦地向大家阐述过它的重要性!这里,我以一名阅卷老师的身份要再次强调一下,写好开头结尾对你作文取得高分的重要意义!前面有说过,我们判卷的时间很紧,有时甚至20几秒判一篇文章,大家想想20几秒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闭上眼数20个数的时间,基本上是鼠标从上往下滑两圈就是一篇文章的最后分数,而它的起始点也成为了眼睛眷顾最多的地方,也是着力最多的地方,这恰恰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好的开头无疑是一篇作文的题眼,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直接会让阅卷教师对你的文章产生好感,我个人偏爱于那种直接点题,干净利落又能充分体现出你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开头,因此,同学们在考场上下笔作文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精心思考一番,看如何让自己的开头卓而不群、尽量占得先机!而写到结尾时同样要好好留意一下!

(2)文章的结构,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要自然而流畅,要让阅卷教师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一马平川、顺流直下的感觉。有些人写着写着,突然就举起例子,讲起故事来,没有任何的过渡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给人的感觉就是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文章结构一定要整齐划一,段与段之间层次分明,一段一段的拿出来,干净利落,废话尽量少说,一定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表述,别讲一讲就自动跑题了,东勾西扯,让阅卷老师摸不到头脑,不知所云。

像07年高考作文《我能》,写的真的五花八门,出了很多玩笑,有的同学写到:1、宁信世上有鬼,也不信中央一套那张破嘴!我最讨厌这个广告了,你能什么呀你能!2、还有的考生说某省有人杀了村长一家10几口人:10多个啊,这得多大的决心!他这都能,你说我还有什么不能的?3、更可怕的是,有的同学竟然写到:妈妈又生了个小妹妹,夺走了他的爱,他说:我能杀了我妹妹,我能。还有要跳楼自杀的,他也要“我能”。类似这样的表述,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了真的很多很多,有些同学的作文写的太离谱了,甚至不着边际!这样无聊的表达又怎么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呢,只能成为阅卷老师在茶余饭后的笑料,偶尔列举玩笑一番罢了!我真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我们新民高中的学生在09年、10年高考中千万不要有类似这样的文字表达,给大家提个醒了!

(3)跑题。谈到跑题的问题,顺便提及一下,本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通过近几年的阅卷我渐渐发现它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了,因为跑题作文极少出现,即使有的作文有跑题嫌疑,我们阅卷老师也不敢轻易冒险下结论说你跑题,轻易是不会按跑题处理的!另外,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设计的都很是人性化,很为考生着想,每年的题目几乎都很明确、直白也利于发挥。06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出题者之一赵慧平教授,他也是我们沈阳师范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并且是历年的语文评卷组的总负责人,我们关系很好,在私下里曾经和我交流过,他说:“我们出《肩膀》这样的题目,就是为了避免让同学们跑题,让大家都有话可说,可以充分的发挥,尽情的表达。”诚如《肩膀》题目确实很明确了,这个题目的可操作性、可发挥性都很强,考生一般写亲情、友情的比较多,贴近现实和实际生活,但有一个情况我要特别提一下,人家明说了题目《肩膀》,可我们很多同学就偏偏以“父亲的

肩膀”“肩膀的力量”“肩膀上的爱”之类的题目为题,这就要扣1分,太不值了,大家切记是命题作文,就不要在乱加修饰词了!

3、文章表达方面的问题。

(1)真情实感。同时,赵院长也不止一次地强调过一篇好的文章,要尽量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能以情感人,要带给人以积极的、健康的、振奋人心的奋发向上的力量。这里就提到了真情实感的问题。我想着重谈一下。07年作文《我能》,很多人把构建和谐社会、践行荣辱观、文明迎奥运,之类的口号式的标语全都弄上来了,都有点挨不上边的?我要告诉大家,高考作文讲求的是真情实感,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要能以情动人,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很好的例证,06年作文《肩膀》有一位同学就写到了父亲的肩膀,以亲身经历写父子之情,写的很感人,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读后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真挚的爱!我们大家给分都很一致,直接给了57分的高分,这样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也没有什么精妙的修辞,但他却写到了人的心窝窝里,释放出了人性的光辉,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因此,语言朴实、真挚而明净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然,我这是针对记叙文的体裁而言的!我们不要求文字要承载过多的政治意义社会内容,毕竟高考作文只有趋趋800字而已,要在考场锁定时间里把自己内心的感想、情感和看法和盘托出地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2)谈保守的问题。大家都知道,2001年高考时,南京一篇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引起了阅卷教师的集体“拍案叫绝,一致给满分”,但这毕竟已经事过境迁,今非昔比,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除非你有很强的古文字驾驭能力,否则切勿去碰它,因为,仅就这三年的判卷经历而言,文言文作文年年都有学生尝试但从未有人取得过高分,而且一般分数会很低,基本在45分以下!

同样,有的考生写得屈折隐晦,一波三折,走神秘的路线这是自找麻烦。有的写成寓言,有的写成童话,有的写成戏剧、有的以日记体的形式出现、还有的写成BBS发帖子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样式繁多。但同学们须知,我们一天起码要批几百个作文,落实到每一位老师要几十秒判一篇文章(快的甚至二十几秒),一坐一天,看得头昏眼花,基本上都已经审美疲劳了,谁有工夫去领会你的微言大意?一不留神,就可能给你当成了写跑题的作文。大家不要怪评卷教师不认真阅读,不好好品味你的大作,评卷老师他也是人,他肯定也会出错。因此,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想想,在高考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刻,你却剑走偏锋,冒这么大的险,是你自己的确太不明智了。写好了,分数的确可能很高,但是一旦写砸了,丢的就是二三十分,而毕竟写砸了的是大多数。因此,我主张同学们在体裁形式的选择上一定要保守一些,还是以议论文、记叙文为主,要尽量做到稳中取胜。

(3)要尊重史实。有很多同学在举例子、引用名人名言时会犯一些比较简单的历史常识的错误。有同学喜欢在开头引用名人名言什么的,这是个好办法,先声夺人,但是不要胡乱的嫁接,乱点鸳鸯谱。比如,有人引用道:“今天最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光明来到,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金庸。”金庸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还有人引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王国维。”还有的同学引用古诗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又一村”(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知识都已经学杂了,同样值得注意。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作文教学中的“支架问题”——从育英老师的教学案例谈起

作文教学中的“支架问题”

——从育英老师的教学案例谈起

周子房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9C

【摘要】

从育英老师的一个作文教学案例的“六个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些“支架问题”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能从“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维度明确地指引学生。以此分析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中“支架问题”设计和运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习支架问题设计策略

一、神奇的六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两篇学生的习作。[1]

习作一——监考老师

丁零零,考试的铃声响了。

随着铃声,进来一位男老师,他的个子很高,四十多岁。上身穿一件灰色的夹克衫,下身穿一条蓝裤子。黑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大嘴巴。他走进教室咳嗽了两声,然后走上讲台。

他先宣布了考场纪律,然后就开始发卷。发完试卷,他又给我们念了一遍题。开始我觉得他很凶,后来觉得他一点儿也不凶。

他一会儿坐在讲台上看着我们,一会儿到下面看同学答题。他走到我跟前,还跟我笑了一下。

丁零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他就开始收卷子,收完卷子,就拿着卷子走了。

习作二——监考老师

我平时参加考试一点也不紧张,这次考试却有点紧张。因为这次不是我们的老师监考。在我的印象中,其他班老师监考都有点凶。

我坐在教室里,见一位女老师和一位男老师在我们教室门口说话,我心想,但愿监考老师是那位女老师,因为那位女老师看上去很和善,而那位男老师的样子有些凶。我想,要是那位男老师监考我们,他走到我身边,我会吓得连字都不会写。

铃声响了之后,是那位男老师走上我们教室的讲台。他一走上讲台就说:“必须遵守考场纪律,不允许作弊,不允许交头接耳。谁违反了考场纪律,我就会请谁立即离开考场!”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他果然很凶。我的心就有些慌,尽管我没打算作弊。

他发完试卷,又走上讲台说:“大家先不要急着答题,我发现卷子有些题目印得不清楚,我给大家把不清楚的题目念一遍。”他念完题目又说:“大家开始答题吧,不要紧张,越放松越能发挥的好。别看错题,也别漏掉题。”这时候又觉得他一点也不凶。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学生一样。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走下来看同学们答卷,走到我身边时,他停住了。我抬头看着他,他朝我笑了笑,还点了点头,大概是见我答的不错。考试快要结束时,还笑得出了点声。他肯定见我做不出那道题,急得一个劲的挠头,看我的样子有点好笑。

这位监考老师给我的印象越来越好,我甚至希望他当我的班主任。

读完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到习作二的作者的写作水平明显比习作一的作者高出大一截?事实上这两篇文章是同一位作文有困难的学生相隔时间不长先后写出来的。而且在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很少从交流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往往并不能真切地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作文的读者是谁,读者关心什么,希望从他们的文章中读到什么。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上面的考场作文,只是简单地写了监考老师的外貌和监考过程,因为这位学生只是知道这是考试作文,必须完成多少字数,至于达到什么交流目的,自然不去理会。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支架来指引学生为自己的读者考虑,必然会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写什么”的指引

我们再回过头去仔细体会这六个问题在指向性方面有何共同点?问题1是“平时考试紧张不紧张?”;问题2是“在监考老师来时,想了些什么?”;问题3是针对学生对监考老师走上讲台说话时的感觉;问题4是针对学生在监考老师发完试卷后的感觉;问题5要求写出监考老师停留在身边时的情景;问题6要求写出学生对监考老师的最后印象。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这六个问题在指向性上的共同点就是指向学生最有感触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指向学生的最有体验的部分。这些“支架问题”中潜含了写作内容指向学生体验的意图。

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写什么。有人也许认为,这还不简单,写生活么。生活又是什么呢?学生每天吃饭睡觉,上学读书,与教师同学相处,给父母干家务,假期外出旅游观光等等都是生活。可是学生天天在生活,为什么就写不出作文呢?还有,是不是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可以记录下来写成作文呢?孙绍振教授认为这种“贴近生活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因褊狭的理解而导致主体感觉的钝化,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贴近自己说”。[2]

孙教授认为,光讲“贴近生活”,就可能产生一种误解:以为生活是客观的,跟人的心灵有无关系是无所谓的,作文就是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去贴近它。这样做的结果,就算没有歪曲,大家写出来的都是一样的,而这恰恰是作文的大忌。作文是精神独创的结晶,没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体验,就没有生命。当然也可以说,要真正贴近生活,必须贴近自我,贴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作文中,却是没有必要的,只有自己私有的、独享的、他人所没有的东西,才是值得你去写一写,去挖一挖的。从育英老师设计的六个问题来看,他与孙教授在这方面的理念是一致的,他精心地设计出这些“支架问题”来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设计理念和策略值得我们领悟与借鉴。

(三)对“怎么写”的指引

从六个问题的顺序看,按照考试前的等待、监考老师的登台、发完试卷、考试过程、考试结束的顺序一一安排,暗含了写作的时间顺序;学生回答后,抽离这些问题,把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写出的回答连在一起构成一篇文章,我们发现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也十分自然。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这些都是让学生感到痛苦、教师感到为难的问题。仔细琢磨,我们还能发现文章的详与略也在这些问题的设计中考虑到了。问题3、问题4和问题5的两次设问及问题的指向,都显示育英老师希望学生在这几处进行详写,而其他几个问题,只要略写即可。从习作二来看,这些问题的设计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为难得的是,由于前面提到的这些“支架问题”明确指向学生的体验,因此,在学生完成的作文中,我们明显地能读出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成为了文章的一条隐形的线索。在这一点上“写什么”与“怎么写”有效地融合起来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支架问题”中潜含了写作策略的指引。

这样的支架设计在“怎么写”这个维度同样能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在这里只想着重讨论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知识教学的问题。按照我们一般的教法,在这里教师是需要教给学生许多知识才行,比如,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自然,怎样安排详略,如何布置明线和暗线等等等等,实在是学问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也正是这样传

授知识的。可是教学结果呢?较为普遍的情况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却听得辛苦吃力,拿起笔来什么也不会。按照知识分类理论的观点,这些“怎样”表达的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它们的关键是“怎么想”和“怎么做”。如果教师按陈述性知识来处理这些知识,即使学生理解了,记住了,那也未必“会用”,但学生作文时“会用”恰恰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低效,与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在上面的案例中,育英老师仅仅设计了六个问题,没有讲授任何概念和方法,而这位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似乎明显高了起来,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十八般武艺,似乎一下子精通了不少。我们需要思考: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知识?如何将知识变成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如果我们真想让学生学到一些有用的概念和方法的话,是不是也得先提供支架支持他们写出文章后,再去帮助他们将这些概念和方法通过反思和总结而提炼出来?这样做是不是更合适一些?更有效一些?

三、作文教学中“支架问题”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上述案例表明,如果教师能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提供精心设计的支架,将对学生的写作质量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写作是以书面语言表达观念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作文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不同水平的加工的同时进行。为学生提供支架,就可以避免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同时进行以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习者经历一些更有写作经验的学生或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写作中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通过学习支架,学生可以“模仿”、“体验”、“实践”的方式内化支架所蕴含的写作思维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法,获得写作能力上的增长。

当下我们的老师最缺乏的是支架设计的意识和方法。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想帮助学生却不知从哪里使劲。支架的类型较多,“支架问题”最为常见。设计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支架问题,就可以真正帮上学生一把。

上述案例中的六个问题的设计融合了读者意识(为谁写)、写作内容(写什么)、写作策略(怎么写)三个维度,对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广大的一线老师要达到这样的水准,一定有不少的困难。倪文锦教授曾与笔者谈到作文教学的“支架问题”设计时,提出一种“变范文为问题”的思路。倪教授认为文章和文章的每一段都是在试图回答某一个问题,关键是我们要审辨出这些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作为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的支架。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高明的思路,因为这样设计出的支架也一定是融合了上述三个维度的支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一篇又一篇的范文时,往往如同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口,实在不知去模仿和借鉴什么,但是,如果有具体问题的指引,状况一定会大大改观。这种“范文变支架问题”的支架设计策略的确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结合不同的写作阶段来进行“支架问题”的设计。这方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这里特别以美国麦克米兰/麦克希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教材六年级《语言的艺术》中的一个写作单元的实例来进行说明。这是一个有关个人故事的写作单元,在预写、草稿、修改、校订和出版各个阶段都设计了由问题组成的支架系统。美国的写作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强调全过程指导,这些“支架问题”旨在每一阶段提醒学生注意相关事项,或每一阶段完成后让学生对照进行自查和反思,支持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下面列表引述由笔者翻译的这个单元各个阶段的“支架问题”。问[3]

尽管上表所列“问题”与育英老师的“六个问题”的设计思路并不相同,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在写作各阶段提醒学生和便于学生对照自查和反思,但它们也正是围绕读者意识(为谁写)、写作内容(写什么)、写作策略(怎么写)三个维度展开的。这些“支架问题”与写作教学的每一阶段的任务紧密配合,操作性极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将特定的写作内容和文体要求,转化为不同阶段的“支架问题”,切实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在提供“支架问题”时,我们同样需要遵循与支架学习相关的一些原则。一是引导性原则:支架在于引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而不是替代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二是个性化原则: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支架。三是适时性原则:支架提供的时机要恰当。四是渐退性原则:当学生能够完成写作任务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篇三:搏优培训学校四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搏优培训学校四年级下册作文训练

习作一我的建议一、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3、小结。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板书:

我的建议交代地点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板书:

主要景点(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我的建议习作2向你推荐一个人教学目的:1、读懂“例文”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3、按“习作要求”教学重点:读懂“习作要点讨论”教学过程:。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我的建议》

简洁

具体文章结尾交代地点简洁主要景点具体文章结尾点题,了解文中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领悟推荐一个人的一般写法。,写一篇推荐的文章。,领悟推荐一个人的一般写法。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点题

一、导入

我听说,咱们班有不少同学都想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从现在开始,大家就是全国各大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了。这天,报社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你们去采访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写一篇专访。要写出你为什么对她感兴趣,然后用一两件事儿写一写。说说吧,你最想采访谁?(老师、同学、爸爸、妈妈??)

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那么多人,课堂上我们不可能一一的去采访。这个工作呀,只有大家在课下完成了。报社急着要稿子,今天上午稿子就要写出来。怎么办?这样,我帮大家一个忙,这节课我就招待招待诸位记者,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你们有什么问题,只要写专访需要,可以来问我。

二、宣布纪律,拓展思路

1、宣布记者招待会的纪律,规则

①、在其他记者发问的时候,一律不准讲话②、提问前,必须报出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2、拓展思路,指导采访

通常情况下,记者参加招待会都是有备而来的,你们想了解我那方面的情况,应该列出一个提纲来,然后筛选一两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呆会儿准备在招待会上提出。(自己思考——小组讨论)三、活动开始

1、进行活动(课堂实录略)2、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谈了这么多,我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写出一篇好的专访来。

四、写法指导

记者招待会结束了,想必诸位记者还在位稿子的事儿发愁吧?(学生频频点头)好,我帮人帮到底,我们一起商量商量,这个专访到底该怎么写呢?

1、想想报社给我们的专访要求是什么?(学生读要求,分析)①、写人②、为什么感兴趣③、写出一两件事儿④、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2、明白了要求,就要根据要求来筛选材料,刚才,围绕着这篇专访,你找到了那么材料。你筛选一下,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怎样把这些材料合理的组织在一起了,题目要求我们要内容具体,句子通顺,相信这个人大家都能顺利完成,好了,动笔吧!

课后作业:仿照课堂上作文的方法(明确要求——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合理组织)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人,作文一篇,题目自拟。

习作3生活中的新发现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占: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

教学重点:

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占: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精心准备。

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哪些新发现,并寻找原因,收集有关资料,做好笔记。

二、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1、分组交流所得。通过中国人生活中的新发现,启发自己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阅读

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热爱和平。

2、通过讨论,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

策略方法

1、由热点话题引入,激发讨论的欲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

2、图片创设情境,进入讨论,升华内心的情感。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4、片段练写,克服时间不够的因素,抓住重点,互相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范文;习作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游戏——我说你说)[设计意图:诱导学生注意事项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别人的感情变化。创设一个民主、愉悦、平等的学习环境。一、提出话题,激发讨论的欲望。1、你们听说过伊拉克吗{课件出示2、伊拉克那里曾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过,无数的人曾慕名前去参观他的伟大被改写:来看一组新华社记者发回的图片。3、朗读小诗《分一点梦给他们》分一点梦给他们你可曾握过一只没有幸福冰冷的小手在他的天空没有你我的梦没有白云和微风当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像回到温暖的港口却遗忘了有个风吹雨打的角落你可曾见过一双没有未来茫然的眼睛在他的窗外没有童年的梦没有彩虹和天空当我们分享快乐给朋友彼此分享希望和拥有别忽略了那个被爱遗弃的地方让我们也分一点梦给他们??[设计意图:由伊拉克引入关于伊拉克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留意的有关伊拉克的信息整合起来,同时暗示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从具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伊拉克小朋友的同情与理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图文结合,升华内心的情感。1、引出讨论会内容——伊拉克小朋友。2、提出倾听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你听说哪些与它有关的事情,无辜的生灵受到屠杀

,,可自从

课件出示图片

?2003年3月,那里的小朋友又过的怎样},,美国发起对伊战争,一切都?让我们一起],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从那美丽的地方流历史名城被毁灭{

对精彩的发言可以记录下来

等一会,写的时候还有大用处。

3、你从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什么?

4、合作讨论:如果可能,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课件出示}

5、过渡语:祝福伊拉克小朋友早日摆脱战争的折磨,祈祷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图片,把关注的眼光投向每位伊拉克的小朋友,思考值得我们关注的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倾听不同的声音,对精彩的对话做适当的记录。同时,诱导学生放飞想象,在如果中去帮助伊拉克小朋友,从内心深处向往真善美并发出和平的呼声。]三、因势力导,分析具体的范文。

1、为了不让我们忘记这意义深刻的讨论会,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爱的声音,让我们记叙刚才发生的一切。2、出示习作内容——记一次班级讨论会。3、出示范文并范读。4、请同学注意看范文二至五自然段5、想一想,在写这篇作文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有详有略、写好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设计意图:顺理成章的进入本次习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共同研究范文,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找到范文的特点,并由此联想到本次习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四、对话片段练写1、我们都知道2、作文中哪一部分应该详写3、自由合作4、将自己的对话描写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互相修改。5、展示学生对话片段[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灵动的笔去描述所听到的一切,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习作重点——写好人物对话,注意标点符号进行练写。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求帮助,汲取合作的力量,修改的同学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被修改的同学虚心的接受建议。五、总结评价,点明道理。同学们,用机敏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用睿智的头脑,思考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用爱的心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用灵动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习作5教学要求:1、指导阅读例文,通过分析内容及行文特点,知道写植物要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2、指导阅读“习作要点讨论”有侧重点,有本属性。3、指导学生进行“定性”4、指导学生进行选材,应当选熟悉的、喜爱的、独特的植物来写,便于写得出,写得好。教学重点:

,写好一件事要有起因??,回忆对话并记录下来。,

,你发现了什么?

,并结合例文,进一步明确叙述的植物要有层次感,

,尽量避免涉及“面”]]。

?老师适时做出点评,指出优点,点明需要修改的地方。

写一种植物。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点”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小学生心声

小学生心声:我的书包,为什么这样沉

人民网记者林露

2011年11月14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往期回顾:

校园冷暴力的土壤是什么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人民日报:保护孩子“隐形的翅膀”

人民日报:教育不能缺失阳刚之气

人民日报:无形的绿领巾最难解

本版制图:蔡华伟

宋嵩绘晓春是上海市某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足足有6公斤重。里边的东西真不少:除了语、数、外课本,还装着奥数、科技、美术、信息课和信息册、辅导书等等,林林总总不下20本。

书包有个拉杆,晓春每天拉着上下学。

“背着怎么吃得消啊?肩膀又酸又疼,感觉喘不过来气的!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换拉杆的了。”晓春告诉记者。即便这样,也不容易。晓春家住6楼,上下楼梯就得拎着。清晨爸爸妈妈在上班前,还可以帮她拎到楼下,下午放学后就得全靠自己了,一双小手勒得红肿,人

累得气喘吁吁,也只好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上攀。晓春说,她们班近40名同学,用拉杆书包的占了大约1/3。

不光是书包不轻,做作业压力更重。

晓春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7点30分到校上课,从7点30分到8点10分,班上有一半同学被选拔出来上40分钟奥数课。上课后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学生就要用功去做那些写不完的习题。

“连每天一小时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吃过午饭全班同学都要做作业,直到下午上课铃响;下午4点10分放学,回家都不能休息,做完课内作业,还要做课外作业。每晚都要做到八九点。虽然说每月20日是学校的‘无作业日’,但是连这天老师都不会放过的。我们觉都不够睡,

只保留孩子感兴趣的班不行吗?

“那怎么行!”家长说,“小升初,要看英语考证的。奥数也有加分,班里有一半人都在上。就不说加分,学了奥数之后,对做普通数学题确实有很大提高,好比负重跑惯了,解开就能跑得更快,不上能行吗?”

负重跑惯了,解开跑得快;可如果过重呢?还跑得起来吗?孩子会不会像拉杆书包一样一点点被拉长,沉重的负荷会不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直不起腰来?

(文中为化名)

【案例一】

妈妈

我压力好大

今年初,和妈妈为了补习奥数而争执,南京一名小学生华华(化名)写了一首名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诗,这首诗在网络传播开以后,引起了广泛反响,甚至被谱曲写成了歌。诗作摘录如下:

妈妈,我的压力好大

一分一秒一嘀嗒

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

我都在家

我在家

不是摆弄芭比娃娃

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

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啊

压力好大

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

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一株草和一朵花

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

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妈妈,我想告诉你

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

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给我放个假,好吗

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案例二】

98分

为什么还厌学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