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6:17:24
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x[Ko#u+mPc&&,,Blı'ķP-R"%zEII ^xxoU/)Huxͪ{s;9U? oWW)^g?'m'_|p\FJ`$a*UӮj#L-p)͇l;Ab뗪Iw#L8[]Ut~_rXI1g[}r ',SbLڣ.m,QH.7aoy>v7}My!p̖M" ~˔Zr>,ç-{PXpF0swIcchS6w`޾Z/ٯml҃LI1=lZt qs_ݿ$1n)d6䶃܂H+.75ci,Q?_ 366;2=qn:WM@Ges'NY OLAAu:(Y OG9 m^P{h.fuM2dӲbL&uM '菏}><|sIր5ϳ"HAi04`? LLzEq y/?pLoG!U٤,INԚX,A˦Z5ހ#hxPA2!|LWeh)-,m}(A3W2T} á]Jhv\ wi Ä|_f wǷ?wZXedn~Ntq\w!9rM\i@ړ MO8~iq#v83gv{ 01?m҇pdS٘K8*즠xhü4$l3-ɾޥk5lo^,6aG y{*A=Ќ*P_E=l{"U|ojձ)s+^TO1{PC Ci_Bu¼LS;7uDR/g-6< GqGMl07<(AAp3$"^Ok aqp灪 1 A578&go!o: 󺩯Ce(N8ް+Rԇ&7fxLx̬v.x6w@ǃQML7qv?cC>(upg?w Ѥ\r!a<:94%zt_1\%1LJ&o>Ϗ9'Nr4O/.R8kD-B@غIu\E# ʑ :c$-wdM [p@DG|`yWz6k>]ڢ[VAufGe&g\Pg\G_<\f u`d2L K/M>]>_`!G%Mdޓ?.;|a x$^Ρ{_3p'p}8VE \]hqDu7"RB#qo(F ·;3'ft~`E REzUiiG?zw*D$Ȧy\FԸI,ڽCA@+ qI=hTnL; ke~2Zo[R7Lhģ'hٺcU'y$C׿^ $08?^t9\$dLlOHVbvV0v{ԅs0'=8/ KՁjW$Y[-JŚ.(qv>Q9-0DW(_x̼LdrtBN7%+F@v$UIJᘭ+A=D_hUbXJDlMt!; \>J8R҉p M7P>^ 4Ҍ COK53AvKYfؓJ&Rq{rR]kC$_(ZNSH>'[]0̛醤Bnf, ?63L),EPe/XoMV,j:7t(zI'63%0ٵp\ÝVجg}fT% 3"ǍWרbϡ7i~k[L)[׻R:+zc!=rF倽@D@ރ:M`0I!$vynx,ސrLO+i=tKml Z=3FbUkAvxv*)("ۄdK;Tn['o_s%>OoΉ_>-@OV4S0 SvCg< md$4b6eD s~oDFݮO/GfΆ#t)ɨj,vgg~K>=u|rMu5%TeW]DBh<`3S`8 _[oQZ'齔JT~Ctth`v_ͧaHTHe$&^m)lxHErш;GY:Bc ?4)̿~{C0FJ{T3d̥^ )_4OW#XB)#Fe ]z~ϣu#4-)ئ-x]ۯ,&j&hJꉥV+F>& o}Ct+.oyQ%CxB7NS3\\bdI|FH}/t@ D(^7 $X2mq`/c=݂}?]E7~ˤj8fWrd F mX2m[H-[@=qͳc 8zyx0E߭L#Jo>}~#d$r&gKV-P&үf{~;>)ҥ'i{"LaG/&*9dWP18$/U$o"cƤ\6u v0t` LTPQ-pcQ51$o,`jtQqˁ ⬤[0 Ӈ b9!NgACG9,_V9_O Xf3vf)nq_-c18d 1|TONp/֢PL/نG'' yl}Ҝ/x]](ڣ=tEۦ YWi9o^/ CHK,﬋if4T0]m'KR>@]c@@ 3h|7HE0)6-ipCaKWABJT);XrEFeRʠDYmCQ3 T}]irJ*5jczD.䥼I& &EĝNrmXyکeP{mt^' 9Nt)oIw++/3,:" VɆ [2۠UUbxPUc4^YbEQ\~%GR&ױdͶ^vgjKW_/ )6)&<ŗ&,Xr@t= -u" )Dd7c) F$2EeJJw-%%;Sf~doϼ#A߶g*i{ɰYDH/7 M٦2=3ۏO2iWD1ZLETDpَ^qmm+~$ʫ \98GC]Rjv"vB5߶{*QQߘOnKrpQT j8Bb| YAߑ4k*Cn7uFi!FAa37/ !ʥ\µ1s3[HELINx02۸`>zD]{[V/ݸ*Vch稨#:d_EnLV[KG0)PcG֑PQl{` ]gEia_k$M_vAm+ݿGLnhgCA|5&]_ =Fڐ8 WבfJ3*Q_RidQ+WdZOZ: 'aQi4ন*`aHgo%2XF ϷL\ a}] S ?k ^~"8_נ:*:@)4>BؖIwYȢ*FӞқ'Q^CȮ[(AoPq x\/]?Zauo ,Ƹ*7 lutSz'²J$o^<>mu*y:J?$HZe`LFBl/"T𵟐F̓ys)uDM{0J\h3  ]<&"npH_eAO*'R$ia'%IѤ(t-ʋ\ ދrOEPKeg8R#epelojY1˒aGǞt/,d[dABw%Gr"tJ e3B3#HTcI」ul]>&f5R|Nh&_A$ijcTD#+iG^oĥ:gG_Q')?P|JAGc{ *&@onwPuT jh+B}I w;=-yE e?],mEU=5n~eîZ٭3ٕ7v\ZubViBNX1[6:tЊ2tZ?i uquS->,}ֲ,f:Nk%-e[068<y3FiWqì<DŽn-}Z"Ho'g| "*D?MHR^OSzꓭ>/t_~_?ɿw_OяO?_??m

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高中《劝学》原文教案
一《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二
  《劝学》教案
  《劝学》导学创意
  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 肖亮
  【导学设想】
  1、关于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集中代表了荀子关于学习的先进见解和主张.苏教版《高中语文》把它列入了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读书求知”上升到实现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新课标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思想层面去解读文本.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侧重的是“探讨”.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材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理解,同时结合课堂生成性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讨,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2、关于学生:
  高一学生在初中文言文积累的基础上,已经拥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以个人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为前提.本篇文言基础知识点这一内容理解上的障碍应当先扫除,例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的归纳整理和特殊句式的总结,应该在探讨前先让学生基本掌握.学生结合注解,理解文本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围绕“求学之道”,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在长久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文只节选了《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的前半部分,《劝学》一直都被解读成了一篇讲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文章,也就是说我们读到的是《劝学》的工具价值,而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这样就离荀子所要表达的原意与学习的终极目的就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每位同学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在“礼”的建设上,品德的追求上;并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作为一篇说理文,荀子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是《劝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体会到这一点,对于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导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解题
  板书课题、作者.让学生就课题和作者,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同学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
  如:“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你对荀子了解多少呢?
  明确:“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环节二:研读文本
  1、疏通课文文本,了解文章内容,掌握必要的文言基本知识.
  课文节选部分篇幅较短,课文注解也比较详细,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文本的方法.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主讲人,在班级进行交流.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强调.如:积累“就、暴、参、知、绝、锲、跬步、骐骥、可以、矣、焉、者”等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定语后置等文言句式;掌握“水、日、上”等词类活用.
  2、探讨本文的论述结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的.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课文一开头提出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第一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二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 成为 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第三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学不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通过以上三个角度,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环节三:探究交流
  1、向学生提供荀子《劝学》的原文,借助有关资料,通读全文,看看课文节选部分和原文之间主题和观点是否一致.
  《劝学》原文有一定阅读长度、难度,可以指导学生分组阅读.各自对所选择或者承担的语段进行深入解读,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相互学习、质疑、启迪.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确定其中几段(包含教材所节选部分)为精读,其余部分泛读.精读部分力求弄懂弄通,泛读部分粗略了解大意即可.历来对《劝学》注疏、研究的资料十分丰富,只要有重点的指导,完成通读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2、一直以来,《劝学》节选部分的传统解读“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我们环节二的解读也是如此)将原文通读后所获得的认识,与前面我们解读的传统观点作比较,看看是否有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讨论明确:
  课文节选部分谈到的学习的重要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谈到学习可以增长能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累善行能够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些句子都与“获得教养”有关.
  课文中未选入的语句如“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文明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
  因此,《劝学》是一篇讲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的的文章,“学习”是路径,“礼”(品德修养)才是目的,也就是说“学”应该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礼”的追求,对品德的完善.
  当然,荀子讲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
  环节四:再读探究
  《劝学》告诉我们所学的内容是人生的智慧,无怪乎荀子在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那么文章是怎样具体来论证这个观点的呢?
  可以将问题细化,逐步引导:
  1、第一段列举了四种事物:“青、冰、木、金”,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举这几组事物都属于“比喻论证”.“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2、同样的写法在接下来的两段还有哪些,请举例.
  例如:以“骐骥”“驽马”为喻比较说明客观条件再好,也未必能成为学习好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主观努力;条件虽差,如果主观上能做到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则最终必能达到目的.以“朽木”的比喻指出在学习中一曝十寒,没有恒心之弊;以“金石”的比喻指出坚持不懈之功等.
  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品读文章,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增强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环节五:诵读全文,摘录品评
  从《劝学》中摘录一个句子作为自勉的话,并把你对该句的解读形成一篇200字的短文.范围可以不限制在课文节选范围之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句子备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作为课堂作业的一种形式,解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语言载体得以充分展示,更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了智性的认识.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