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译文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8:51:56
《欧阳修》译文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x[r"v~ tlG؎pt8N?B@1@BBPs=V&BHn-jܹϿF32?hVU5%6:?\ߒfSc:yD a|?Oޟd#~ԃ?,(Ϥ?\Uj?Fpz>pk'Ρd#2OҒMct0ZRObf$x5u]QՉ~?맏ox@FU;^Dy"Ū]SGy9]Bc$1ROa8񖪸BAՇ 8QM~ceE{-q.5.Ů?JsEvw# n9KU[fIJ!)րQ1u?ބݮt\Q`E|x5FT%QxC9vS kq*{2ʼ)v_T'W"P_e,-XdّҒxSGolSE_Mc` :@|2HCQ*u?髨="waD }nQ:fZGRGP%T}VJRl0qu`*as"s#R׷ڋZkQ!h,LȨ*\QꋘʥmQG}opG/ '$ɐ =8׏FwtDyO[;JQN"ϛJc=9`rCp1mXS!\3ܖ#߿""͇ AЅ;Mby [&'r>SH򄫍GAVrX.D_N,3Ӳ;`Ű {F̨|1^]2)Y^Ģ V8I=/i9Oq\'A%C`aAO)5yR|̰I#4T/*e 9@ZVÎqzOY,)ɱCiA OxQZRgD#Bk*wYs&9ICYuZҫZ(+)V-,зU`7 .o4[U7wCI75 憊A•7d !d2b6E3gPteiۡ)nAg 0 <}*S0X*@{J9 .,JXծVǤm6s|bJ]>P I&RѸ9Я)w,2O3-a2-q<0b ?}_90[lV~G=X~`!*4צּi-"͆~Oz^h>Qs5ʁ{, !շY: n\=9B)FҞ>B} G_bnaGzi[EkE/czJݚbM}V7 H_UA&ַX!6eXibU(OЫ0K" 5 -FacݿC^+ot,G"q}>a&Qsy @!8Lۈj/;I {Y Rs n&me#5$\-;QPh2QH`cA$NZFB@8 LSjAd^/E)6:0V2% |~v/[dW*lзc^)jtߋdXS_@M'E= .\Yy('MN GVi0'C ,&dӒ\9# 1GAxRv̠V>|`8񗀽z(xBƇWzh!Ra5xlk:DlOrPW2Rt f=$TeZ13$i14qf\Ev'S[T.Ii<&E -yL#:zl't%<)2P67ɒ]+23 Rhk=e̾8,*wus2l0XM.i`xuRg g_EˆMjm3[@j"%lVMP h!)ؗ)n$gdD[OЭ Njb3koo ^AKt@weQX֏X8sw˦}v(e6Ѩ?+a )L))YfdpBt:_0v5$2MwB;V)037 Poãc"Ӹʖd<̵1S ]@yG*s.Wj`$;P4x83}?〯|3M$K@VS{e-kh fu%jQȾX/ċDsZ|Cw-,XwS}KP T'^0: k޵cw pP/Y({ m2F l ӊM?#@(ok;}O#nSp[`+lV [`+l4 UO3էPC)M\g_8lGp7{Oۯ!ufBw6_60W[ɩ>S{x*}Pt.^ ۿjerK'5h!,cQ:Ճg̦W@2Cc߳D'`ְ c?wI;`(/xm

《欧阳修》译文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欧阳修》译文
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一定要按原文来翻,翻的不对,我可不认账。如果好我会多加分!

《欧阳修》译文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欧阳修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埋伏,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问:“治理政事宽容简朴,而办公没有松懈,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以放纵为宽容,以忽略为简朴,那么政事就会荒废,人民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我所说的宽容,是征税的时候不急迫,(我所说的)简朴,是去掉繁琐的形式.”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文字的多少恰到好处.议论上,简单而明了,精确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苏轼评价他的文章说:“他议论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可与陆贽相比,记叙史实如司马迁一般,诗赋可与李白媲美.”有学识的人认为这句话很明智.
我自己翻译的,可能不太准,还请高手多多指教.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镂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

全部展开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镂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见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掖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答: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 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原著啊?”让他同修起居注,于是又让他掌管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
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

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发乞求退休更加迫节。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文字的多少恰到好处。议论上,简单而明了,精确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新五代史》,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苏轼为欧阳修文集作序说:“论说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与陆贽相似,记叙事情与司马迁相似,诗词歌赋与李白相似。”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收起

欧阳修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 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

全部展开

欧阳修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 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原著啊?”让他同修起居注,于是又让他掌管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
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

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发乞求退休更加迫节。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文字的多少恰到好处。议论上,简单而明了,精确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新五代史》,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苏轼为欧阳修文集作序说:“论说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与陆贽相似,记叙事情与司马迁相似,诗词歌赋与李白相似。”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收起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

全部展开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游,做古文,议论朝政,互为师友。与梅尧臣交游,做诗歌互相唱和,于是凭借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为参论政事被贬,修为他在朝上辩护,司谏高若讷坚持认为范仲淹要被贬。修写信给他,说他不知道羞耻。若讷上呈了这封信,修连带被贬做夷陵令。后来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修做书记。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