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8:31:33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xYirH;@GYf01 c@`V0go 6ZXҭ*I ee! $Uee~'Vx8 ofU#p.\fD燿×79^+j,bO_Sk"|<(DUѣ 1qQX+aW@-v1oCLKCo"6f4ۅǁc/= χr'^86`_=b@>Llo5&͉hŢ-jVI߄9dލ؞цxѼ՘M brd_F V;_|Xq"+zdAraL4a%)m_+ٱ`of>>wx^eI.Kgv})W4($V8X3Eu tR<\֬_bVbBEDNlqazzC./G*X !ٮ}GË:D"|𳢠D|U4"{M6M(Rv]P$.30+ 1NU:)z;'vy]1H { `{ Ir2!1t,_iFx=y P(BUV"?V&T9 ]1+%AɚlpB #2~U4)A$P absDσ><d)ǹ3×`G,ƀ{_qnl^9%* LM[XO8pũvfKٰo 4\ES,k䊷hbLۘp1a B-+#Ap_"(:X3,+. 5`#؞p`B|8mbꢥLݚBP$, א\Žh2IevT=2ٓ. ~#}J9'(CXw;eKJZ&0hR&m޿Sm `W+]QThC-B3)Pϣ,>iR( 7l\ҹJ\JgyG*k/pNE1~HFlôH;#w $Qpr5mGԿLq(9' @VkXJb?КC9<3(p]q;WY'-J/I.~JݼjDGDgӚ)u)gxCD:UΩsz[#] hiަąZ5j7U ڛ3xukYw3kS\R'H6~1" UԤT< Xjx}RM^4>çZo- vCcBwk8ۅ8SYa8^YŊ^tJdx x-tsW!l RALRR$g ]zy[ ʐ[w'kzR< hr5@ɑJan[U' jkƕZ4+Q56*MڵȪlŻq 's`cqzP L N;bIaCt]k^N7P8isS& :;'WEf:C*a"'٪'m@:SQDhw~Ugb S%C jb`q(p?ջCj:fyAI\,r~p8q XrDqBD'S.J.*6xdtxj,/m&-zr!mK^_~;,Q3*OE{?h^"ˉÎF SDE|#V{\*FM6ǔi#arBρmtQ|$D._Lj2 2 5^_iJ(ӽ[aӣZ;#CarbaEtrWPuC 5ЇKfd2 3(Q.k񹟆뉰Kى 2qܤ՟'"'B`kT!ZnT%!|l:}}̕'{kTOvftȴr:P!;TG^Bf[aoFW [~SCeD5n'Y|{ յ&}Y_8% N5_SAPC%j:9kopN[9TG5"J%D637KQw}1rZJ:8OFAc7{m79!YARW}^ֺF As11lĸ>|.<ӅrmTϚfTKɝ5$| UEG9Ϯc@j)AGntS@3T*_R?SC&"EaD`5t6j>jr+NWMP Sp'ND2qE*9 ipQlPt1y6hV\BQnR݀TW`dѵaA*Mm lY^2w/?w6ۚ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现就本人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浅谈一下如何上好品德课.
一、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正是在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并予以继续教育与培养的.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讲授《从一粒米说起》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里的浪费现象展开教学.如我在教学《怎样才是美》这课时,我利用课间时间拍摄了一些学生身上体现着美与丑的不同行为的镜头,在课堂上开设了“美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被拍摄下来的生活镜头中判断怎样的行为才是美.这样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和充实教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教学的空间也不能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这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情感会不断加深、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知识不断积累,从而会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如在教学《为平凡感动》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在汶川地震中一些老师、军人和医生等人物为抗震救灾默默付出的感人事迹展开教学,让他们感受世界充满爱.讲授《腾飞的中国》时可结合中国近期取得的新成就展开教学.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让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围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品德课.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课本中有一些图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有趣的活动中,我们还要努力抓住课本原理后,跳出课本,积极引进身边的一些实际例子或热点问题,以这些例子、热点问题为载体,让师生共同参与到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进而阐释出所要理解和体会的道理.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沿着江河走下来》这一个题材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黄河、长江的录像,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促使学生保持想了解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表现的欲望,这种欲望无疑给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品德融入生活.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