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 故事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00:13
最后一头战象 故事内容
x}ksjɕ_󝑫3n{1vό3=1 $!!\~ B .29_r'G !{]vtt y2w\{6ok] T'M-wP޽g䞎T&ĢN^N/K1wQ!8"O?cxacA-O~ 5*qs:pG\y{;ɀ]x;#S(_sv%ٟ;<[T-r7TױqPѸRl U ̺cۺYwg':j8n^~7׻y4턹*R!u[kdoUU`+\pܵo_օ*gIJxqQʁ6oѦ50LIV[xȺk{74QnAjfsqU cHUjXz@7zt0&>ttE-ƽهk|Nf3n`4_P1xޥm<=xgs/ /X (f[RG,4n7=w'WG[vn} 1cj3(q9s)'YqikfFiM4&>v<^bq7gh`.0TüFú d*u΍9z&[|Lb.mΫ|sgv4E KĖ+w\ :s5dd<;lD% 9XbRS;b@SJrZ:p]KN=npB가5't˗qCa'VM휭%XssCC\޻sB#wh~[iDedNN(u}íS; ]w=(:x:F;C*սQd 6tn˫N쒖-i?E˫\1ǝ`SU*T/z9O] 9wq˭l ӏAwpÛme\c`s?*G\Vx[p Nz>RBfik=1{'w"]"rtpzNY;s!*WF8G+Aөq/8`G|$;=:w=]xSyBac"(]۷>y8s-qȥG: L1+˧d9fŅ^;!"WN6n"^5+Wxw k=pu)2> t4xPɈ$~:j'ữxNj%ўUb`:JħNo7`B;@_Z c<+Pr1"oq3sD[̭ϝѳmo#|`Ip 8EpqGnfV^`9,; @¦tqb]ϩ~Qnh|VT絯tÍ9G~{>^T r?Uzۏv89BrhxrSN{mAύcRHWEʌͩ|4{e˸չ׭u,M3E9zNN{KNZ04v p|D56?o8vnp5xiAЃӎ `@2_\Bxdo3z;C htzk{?~{-/`t'L c၊l8Uׂ@>9Kcmx*=r[JQ:S{XbI;Щ;*DI`4ezS!}뀉b9h D^(Ji{zUef /r+n .qR:dE\nCsoAu3 [;{*.]{jW0gE^#Bxr77/`tkxoFd` 3GUhʦש[2og' (7 4!zDg|9 Avws)7y0tb`>(U(?0nmDT63~4K<$ox0wF|DC|GbLB!yXw\ SysG?ޥqrluHicbnP BG*aB%8[I愰Ê9'!n۠{d#'ݱQQ]X1'G1%6x`r`RW G \d 7q\(?K6n8(9ēG{wig`4&C.&oNt1(>jCWq&Z3Byw}6b6mc0!m=*2=SH*hlŢ ,0C:tI,D0AB,*u <|T:0j 7XD S@aN$o-GroR *yJГf̡Bb@kŐ96r/'t?v3Ob^<,O`hK>ձH?4}3j|j D9׻AF{+$Ug^ŵW^$Ts&b:`̓Ё=S\ %8 K7r3: ʞ#[ Z2s5o;lJK<%].،Ґ$*rThˀN̹~pUXaNNT 䩅VQ&6P(b0+͗"]On1ݟL޲A#E[WI r$%VG&PSAe2 E2^QNm,w ?KMJ-f,ۖLBt#>% '@4't114YVt$i\Ƅ9Z 'IY66 -a9>)\RKREn|Ufъ>d] jC=0Ş,HcX nJƤtc&gX$k\SX}lO鞙l$ܛ wIqܵv@v)LȢ5 "BA9 Q;9a\v2'u2]U#|i h[uK[$:&q(l,h|o~k[!^`dk<I]cGjN_bLT Է'/ޏ_SƘUkN㽺5>rMS̫]Ӏk~ϾY欦jؘt{eeOIQYK[OspH;f ~bֻ[,֯( CG?_IBKZ){z EŜ9RUyfuʛh/b“B_SXhω5X@g]i16p -CFP ,[Ԋ^eɎ_qz39tZu25Gwz"Sʓ)h[歳$`џLM{FzQL :*=fC=pa:2yB!|59=se1|Y bWKo[zRzYJ/Ke),i),^RzYJ/Ke),^Rzw'|p>[[s3櫯x|s߾Ϳw/7oh/r,ՄTjRMX K5a&,ՄTjRMX K5a&,ՄTjRM&_x/DL0!l^mu# +32z; ) 8wd 8 u"!i1ǽu]"MRk/XDSejTۉ?SA`&:)w@>>ײIu^'YŤw^qM}dOEz)l,3ݍi5X%ىHm1]ArQժIB*]gon,k^f #KrI+Ec#yDrMm[FKrjAeKw7) o]Xpg*մ%"S9Ru§ylD.U1k yXeUmKeɮdgN>Q%.a9kQ=VѠsO$DzGyl%! ^Rih (j$nHS7{Bp@Ʃ.~F'bb;wp&{&DZBk0oYs2R"m0؂ʎhqVnRemrg~_ ,sEי- l,U 4M+_BbړtS۠^<84Qto|h% \~D~d> \U8ZQVWBNU#kaH pad@`IsW1U ǵ]2ⲳ]b=F:`vr`HM[@ޚn&aiSi9mT1UϽá!EX;y@mҫnZV9=if)m$v6LٵxoOXE d?E08nӣ!ds~YEy@֌U={ɺk8CuymWS3ʁO;Mwù.iÈyfڒRb9Ɲ<ٶX fHFRd6SHt6JY;qD*=j5r. ho%% D7Ud֪n=FD4vɓ1R`固mlq({n78qWJj#u,ZewAzJ-O,vkw 0#* L\ }{F:w6IxTkC*SƼ֣ґHW"GIXo}8: x]g=*LMȳ^ zIkWh)jJOJJd?3J儫;DK|Sfy&H7FA#kiN o;,9Y{* #|e%,ӹa0oړcGC ŽɬHk8xpk$S9տ;[ltU.Hft«϶=2&ɑǪ~%OcCl=X_YaNЏsÖJ )I[Del* Ozc녶t:Htz.kHQ݈&/^I;1UU!-#Oi`qm}IeTZn4[=җdkg 4̯OsF,oL߂!ﴆ^sExzsE$Y7d" " ̀{ygsJM$niQJn4c,UyF3dP0gM(X/ G{d2üI"ܫ{V|zj~G;& bKx҅X!` KfOTNAcePlK#Qݣ}F:Jn4x_H:8 q+Wə$"LM7Ӏ~0FLEҹ!]5>j~ZƞR4\ e$\̄p `gqL 8:;LtlNŗ)Tۯu;6CY3=nZ yog]gFEuls82O dEAZ'I:+`KMNi3UݨL_` G9.^C#F[+X31 mnjZʩ+~v=Xx=}08`JӦMTuF몺Oֵ]]E8闖N##]ޔӋv?JWQth}1GB0ӁEn!^)*^D2+x3iCUK1<}MUs#3gjsK N"91C}쵎$IN ?.#Gޓ׿a2;1t(#juKbcF"vcRڊl,-gfd 4gl\`E buէ׳7ke>Rtup7q23}ܤMfwLû}l*2UR[OM O]i6bCfv0.vslɐ06q$A&Qu:_:S3W^nK g~0NcBDͨ-m8)^ttܓ+oH$)I'ƃOezf aKhFIA>XU2SA2D 0Siӱ}~~%6oɀ.0Xt 7% =:j!yI?Im<`wuaH¾Ӥ  ݅P<uwh=S2ӱâI@B[_%74եF,6= ʹfо1Eial<+"! Ԑ^B:lp\ay.ɹqky6|^ʥ,+ tԪ{(V4l|n 7L{I-8| 4%6J ' >qg['U^mX}g)5!]`\6jHL/o4 8qlٵ`^0P]vns@槠!;J шCI 釳(m Yg8?c>(X!) l/v E*YG)^x`t_<,mUG̀θIkvR'rl! lUetMtAU3B-Rly`Q=@фKtMUr^DX0Su="mc4cJVяX ڦQH*y,|YMv^t06b!{}hp\&|UJ}`*0ռpf; 960B2ʗj]wup<Ȉj]V%( Vm4 +ЭU䌝(ّ fZT^ߚJSó:Ňn|]ٖ`ڣkѝ͗dN#f{]M{owz0l)Qjxk‹ݍWzm' j#%Өm֥}Rٻ%8;npyuپu}/GN1a'g\#qtm{}C_ƻ-B<`BڼTlT_T[CȚ<ڠb%6_3QAi{f 'A*fGdmSAʬ.[[ 7>k)gg^ ߡe : ^MaL>% $SQźgӕ|ӌzl|yMK} cGV1=vYݿ]GdˆE$ S&-^F̎D齦Koo-oAҤ=_Eŧf/GhiogE~ސt?O +-JD¹_Uw$&6S:y`@ƃSpR&\[ j]1(R%uQ(<4Q ^#OQG5] [L+5KJ#%TS݃=p*eH*344_Px̅f]1}寜p[g+P3ݾ[E7a92q&g,.u&(tp}Eޭ;I[70V4E},5ںjIBD>x[?USfLXQ~U$.ȒP=FFVD"T =xrln=\*~`" }U׺wNjJQH݆_K[(.|gÜu7˟ŸdsK[|ۖ?߶Ϸ-mm˟o[|ۖ?߶Ϸ-mm˟o[|ۖ?߶r#|"}

最后一头战象 故事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 故事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 故事内容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此段为缩写】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

全部展开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此段为缩写】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这才是主要内容】

收起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

全部展开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赞同0| 评论 2011-11-23 20:17 gaozehua980628 | 三级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此段为缩写】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这才是主要内容】

收起

最后一头战象》
著名作家沈石溪的名著,主要内容: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不仅机动快速,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英雄垂老 1943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

全部展开

最后一头战象》
著名作家沈石溪的名著,主要内容: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不仅机动快速,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英雄垂老 1943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70多具尸体,我方80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20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 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8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惟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嘎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悠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嘎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重披战甲 我插队的第三年,嘎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少,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磕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嘎羧的神志突然间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呕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什么东西。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嗄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 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嗄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嗄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 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 望。我以为他在为嗄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嗄羧后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 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独行的嗄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 “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这时,嗄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人的灵魂的猥琐。 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全文

收起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此段为缩写】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

全部展开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尽,便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此段为缩写】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