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的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2:51:21
《喜雨亭记》的解释?
x|R+[ݯ}U׾~-8*BHA P9Gke1\Jn׮cP̕k6cr=3~ww.t׿7ן#zO׊?E4XMhiʅYVj|͔Z~Zf'w1 jyu3i}wmN.b;r8.ǼjRح͔'Ef5Z]|G9t噝V̎~7~&XbJXsu35[=BG-B%vcQ/v;~w&9tz4m̿.yumCؓ_ЎF*%வݏ?LsITA(*Y` VAhK/:qhd;JѨyD̥`"iYCծdvjZD_Tq9qzӘraj*ߦ9iW wo0NO3捷>R}Ӻ1LLa73{Mw'\7Ίr'716>1Nmɶ6HZ=PT+,:W׃M,n29xU۸EoZ򗰾iكtP6h'f&{+6fgΑLR,QaЂI~V E I>ftba'BϮBGoJ6|u&W%hZxWS͋%:v,~cy`9S61Ы5S).<"գs)6j2Y-{^fkIimqS0E aRgXKP$Ffv \-lf f=B3Q4̀!h]3厡p[]Azn.I%4ۈ$?!a/|‘* hcd +/CFP<B)4c~%DZӞ;$2è9AgTQ^Mma:{Ij;3ؗ2Da:h֘(X cb' GywN >C[<'!L1\fgؑ?0QϴE=P-*x;\t4aܻa[ .t2422x sQZ&7p6@XU4Nƨ+mMyQ-lgrMXPhpe2hwW{0FC t2F3IN9p :ð|**<.Ukb~/lLH.3mx`b5@ 2ASx@4m p4׫whby$:b4zfnYt 19gphA-b4ΆN~6!hL}ǂy| .2 jȫá'a5\mK@ǣ8DK-nV@Ln! _*!u82Sy;1XDk}.&1]1t@7P"D_\Wdęœ^7 e/^ǿ_^fٗ6b,Kϊf i.v١Yd;>6`ʼ:y6'_b;tZ6ؾuDo:/7=*S|{UWm#`Lxc߻!$"؛_9[x6n!1#RT;:w$S5M-R5RU|YEzKWYHXrVFg,Uze(ϸ+N3?Dy 尜T#,ևr VHhq!{z¸胟Y`#QZRbrڲ&0ÏԖSEzn%`Mq9\\: BE. >o7bhP1^ۯW=˅4{q-拣G/~H $XP%$Pal RwE5.#~ApQ?x+ t򇈮P] 2~@v΍}{q>0_~r-f\Z_ѿ[",k "Luk. $9͇ ʉ0ʊ^LGf,?4 #12d92?f>T LBϒf>f.#c u>?hRh'DؿѰ!I)vcd2KPVXS)FL5OlP>RlT$&s.-զ0Jiwt Cgws&xǒ=.AB{pjcwT3HSnyˊ4Ni97CY s.&Ԝ5/ 16--iVC20 Db_%I2_,4I&@iT؍KܴIL"45ݧ ]@ .Rtӄ,K1R>{Gx3@o}ip8.8hoѝ?”{@}Sl; s5vYh/dE'c$tbPABDJ8c:& Nz(v``6lIVن"7?{o??yJ{|uϼaTߝHyS2śJא4(sĖEq}ͮL {w %S&9>çڇ+)~Y[T^1eJi f/6mҀ`^'yb5;! UC+ r*B2nu'2ShϷg:.fqzu_EޘL {[Qamneԓla^P/*| 4C%Ajh:s<^ %q]2=ܒ/%0S;5a'*?Nr%ޏBfD>cL%d/E8 (7&(n`Oh)!@# &4aX;ԑ-Fp .^)Bh"+XDx̜mnU?1?Wq۸1]d`l "HTB܆5@ %G|nܒ;N򭜨|1P]'m4nؚV(!J<7p)}1-~_lc%;߄}",Lo&u]z{N͡ nS5A9ɻ `\t!Rqb4;H8i-MC5m|( 6%m/ q]C^f#ivGw9:H&]^1%(3*Ιam*I[&SL`A4G  01TP] h݃-|$8LM5jҮ>1 4{4yBuCG%P$7y~2EMM6&4kɯ4HnaCC̨F :Ғ4uAC`c LʻIhP(/1pjidɲ@sǷ 3ši)f?<󶻦DhiŶz (Ϟmͫ$n씌K\[Mp݅ҍ/E$ƍס=#Rr}*S8؈&v !'+ Ec9t7! ]sX COpV`9fAX>"2>A{w-+Ui)1a a6a#PuD~A.oN,w3V BI2ĦSOfo17I>(: Or`KC3ְC\6(؛a7[r4T(ފFY@+fJ$RGu@ 6#<-G\ff^Ql~`f',̖*dK!نR,)mVkD~!- k_YMY\-C0@{rZ/x_"EW5X 8OCBW20E '| '~n][V;ޅW2E 1}Rk~ߔ%\?)\J 58L%V(9樬Ͷbd>]}C׹P")o']_6i NwZB7RBt~5sdE2j*Sx<93MRdĞWN9m_dA[- %F; vgA\K>ɴ瘉N=܃Ϋˏf~b' ]KoÎݦjW4ElxŞ9TB`ICfhp `5;b$b/6cՀL md'h @b>X!'r3_+q nsN|˚8 &A2%S5c\$vÒ$xArCw-zoz+2NrhXDo-h=h4ƽ#ѐ"V`]Arܻ2Sn,:TWK<")vJxd* ?ػґ ˤ4x([Fr`̭y{2om";oaϸV4^cfo,}J0L6+#ϧ'cqSPmX( nc5m.pT9c^e9 C1lv+׭Wtn~oJwgNW['Z|iQ}[x% }YJbd2JA- )R-~J7H$Ǖdl\11=^Z++jS/ɸRyr wFLМs7Jág ^j(l3_ٌS7)j_tug(է>U ý;t\T@+.@(\)::L׎_w:xed.M8:5)Af>C[f{>L20pCb> 5&:$q{_a!9T-~)X4㤲Yp?q|g QfCC/6IVYa@W h :/iQ̦zwa#^GA[cp5S q"$%87#y;cx2Ӓ"6ռN7yqf,wzrG.LcøE1*̺480ʭ@&AZzB\3Ta{Ut t(iGz+Z*7͘v)SJAl)A-㰥jR&D jdCLOS,<ᤙsbs9o~w#cNx n*Ka~jM~m@>fďXީӎ7aӝVTh;AՖ.āl ^H< `6Z(p Y8w]G˒'h}}nZ^e( qgr9 Efh_(@w#iiJ>)R+elHeh^-Y$Xr3Gx^d>Aҷ3MBI?*/nJӃ4ޙ!BkG%KW~XuIa|BeuԔ}~M屶7/sCm衶u98r=Z.DNգ'thmVM!-ANN3'Rj]mldR: ڳ0mfc} aL'R #[V~[8Tv^@'JKNʏKt(Yî7m* ~}[34T :\0ulĘ[ɉ0h)֎mQX:{|*ll&[PwA"s_WȽ/# ;6{i+?\1҂n宪FD- 2Zܞ9z@6lڥʪXyə'9~X=SG^/ 2-giE-fW{^}ݑ5*VSęޝP.!zD;ǜ|1dʄ@ r^&,Ki206xp"FƶueB›I>0<.3_na,S0ˎM;ÙoQլ)8c3;48Dq&:SҽwRw܌TfR]Şe&y]&`o켫VIpy@1 ,]2ը/AO)a]_r CdmG/A;WEԉR$/[ۛ}xBPK35ťF}wrApNyC}EL;zZM E<p/3GT.hLnPBNQ\َ=s)^Ui2ጾQd*lyY_vE`=SD лV!6+]j@Oa*nҔ"zlQ%Sb 4"4lm1țEܲco#aMYf9G35j"6BBjУ83sʛ'u$_743t#shy/*":  /{@'Sɾᣭ!hn5dY 8hxk_.CתWБLz1ڪ0ܹ:4x +I+|$U jr`@*-#rGp"o"<OM әMH|U(y@:#њٿIfH)Á Tx~x2ih$#Ǜf0OCe<׷u?ɇ`SPgY;8jE5kzb"LB0>ly^$=&[}2|Sb<<)AkZ :[y"wbQ

《喜雨亭记》的解释?
《喜雨亭记》的解释?

《喜雨亭记》的解释?
喜雨亭记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辞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我因而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喜雨亭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

全部展开

喜雨亭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与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辞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我因而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赏析
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喜雨亭记》是苏轼于嘉佑六年(公年1061年)在风翔府任判官时所作。全文不长,共五百来字,四小段而已,然而却写出了异样的色彩。
《喜雨亭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作品,无论就其使用的散文形式来看,或者就其表现的内容和给人的艺术感受来看,都是一篇值得我们注意的艺术精品。
“喜雨”一词在历史上出现较早。《春秋谷梁传》中说,“夏四月不雨者闵雨也,六月雨者喜雨也”,这是第一次出现的“喜雨”一词。用了“喜”字,说明人对于雨的感受和评论,所以《尔雅》才说:“甘雨时降,万民以嘉,谓之酉醴泉”,“醴泉”,代称雨,含有喜雨之意,将它和生民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庄子》中有段文章说到春秋时的一次大雨的情况。“宋景公时,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人;今杀人,不可。将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这种雨可以说都是喜雨,解救苍生于倒悬之苦,与民生关系极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对此有所吟诵。《诗经》而下,曹植、谢庄、谢朓、鲍照等人都写过一些喜雨诗,唐代的杜甫更是写了《春夜喜雨》、《喜雨》以及《过白水明府舅宅喜雨》等以“喜雨”为题的诗。以赋体的形式吟咏喜雨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晋傅咸、六朝宋的傅亮、唐明皇、张说以及贾登的《喜雨赋》等,很难说有名,但是那种给百姓带来甘霖,预示来日丰收,生活将无忧愁的快慰心情却是表现了出来的。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用散文的形式写作喜雨的,在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因此,苏轼的这篇散文《喜雨亭记》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当然,如果仅仅是因为前人未写而自己写了这一题材,对文学史有所贡献尚不足为奇。一旦后人接手写作,超越了前人的作品,那么前者就只能有一点文学史的价值而谈不到什么艺术的永恒价值了。苏轼的《喜雨亭记》却不是这样,因为它自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许多令人品味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得后来的作家裹足不前,心甘情愿地让苏轼一枝独秀了吧。
文章开始即点明了用“雨”命名的缘由,与“喜”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一共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作铺垫,说明古人有了喜事,常常受用这件喜事来命名,以纪念喜事,或者也有预示将来喜事连连的意思。这三件事都很有趣。因为它们与国家的政治都有关系,其中并多少含有天人的关系。第一件事,相传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献给了成王。成王将禾转送了周公。周公于是作了《嘉禾》一篇。第二件事,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第三件事,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最后这件事,对今人来说,几乎困惑不解了。为什么将敌人的名称用作自己儿子的名字?这是颇为值得研究的事情。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为要以雨志亭所作的铺垫,有了这一铺垫,再说事和雨就有记述的道理了。这就像逻辑学中大前提、小前提的三段论一样,有了大前提,后面的话即好说许多,也容易让人接受。
苏轼到风翔府任职的第二年,建官舍,行政事,凿池引流,美化环境,但不巧的是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灾情就会是必然的结果了。大早望云霓,百姓的忧愁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恰好显示了苏轼笔墨的巧妙。我们知道,苏轼在写《后赤壁赋》的时候,曾经说到自己孤独闲寂,正好有两个朋友来了;霜露既降、明月诱人,想酒而樽空,贤妻正好献上了珍藏多时的美酒;没有下酒之物,正好客人笑哈哈地拿出了出水时鲜。一切就是那么巧,又那么惬人心意。这里也同样如此。百姓们盼望下雨,望眼欲穿,结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这种句子,轻淡、简单,但不寡味,很像甲骨卜辞中的语言,但甲骨卜辞中是占问、预测,这里则是如实提供了,所以这种句子读来是令人心醉的。够不够?“百姓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按,乙卯是四月初二日,甲子是四月十一日,丁卯是四月十四日。半月之内连降了三场雨,前两次不足,第三次一连下了三天。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实在。要说好雨,喜雨,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好雨,喜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令人有细小入微不够大气的感觉。这里我们要注意“民以为未足”一句的作用,这一抑、一落,然后产生后面的三日大雨,效果才能够显示出来。没有这么一句,当然也可以成立,但是读起来就平软的多了。
这场大雨产生的欢快气氛是可观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这是一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较之欧阳修的太守和民的欢乐,真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欧阳修的乐并没有落到实处,架空,浮廓,是在造文、造情,而苏轼这里却是在如实地写作了。我们仿佛也同苏轼一起融入了喜雨的场景之中。唯其如此,苏轼为新落成的亭子命名“喜雨”才是顺理成章之事,才真正具有意义。
亭名由来有自,讲清楚之后也就等于曲终奏雅,逐善可陈了。但是苏轼又在这里做出了好文章,说他善于翻空出奇也好,说他敢于寻根溯源也好,无论如何,作者在这里表现出了惊人的艺术技巧。作者把笔锋一转,以设问的方式,从反面人手来探讨喜雨。曲径通幽,我们试想,也许这是继续写此雨的唯一途径,但苏轼找到了,并不一定是妙手偶得,可能是苏轼的真正功力所在。文中说道:“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饿鸿遍野,盗贼蜂起,百姓遭殃。但是不到五日,不到十日,就喜雨骤至,泽惠我民,又怎么能说不是上天厚待苍生?加上这么一段,文章就显得十分充实,丰满,在对比中更觉得雨之可喜。
写到这里,苏轼开始笔歌墨舞了,但是也曲尽其妙。“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你看,他还是落在亭上,层层递进,把天降喜雨的大功劳像画饼一样,在太守、天子、造物和太空面前虚晃一二,并忙里偷闲找出了一句,让这些人都一一默然,谦虚地拒绝这一荣耀,多漂亮的话,各路诸侯都奉到了,然后再实实在在地放到主题上去。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以喜雨来为亭子命名吧。一虚一实,一推一进,总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作者紧扣一个“雨”字.一个“喜”字。在不到五百字的文章中,“雨”字出现了十五次,有两次作动词使用,“喜”、“乐”共出现六次。通篇都贯穿着为雨而喜的喜气洋洋的气氛。
中国古代,自孟子开始,创天子、官员要有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的思想。写这种作品的人很多,但真正写得好的不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其一,苏轼的此篇文章则表现得更好,好就好在落实、不空。
这篇文章在用词上也有值得注意之处。一、排比句多。比如第一段,作者为了说明古人有喜事则名物以示不忘,举了三个例子,三个例子就是三个排比句,借助这种句法,使读者在文意方面有一种说理透彻,充实满足的感觉。第二段写大雨之后,百姓的欢乐场面以及第四段的“雨珠”“雨玉”说,也同样用的是排比形式。在人们喜之不尽,手舞足蹈之时,文字上必须有所变化,一味的松散不可能有文字的整饬条理来得惹眼引人。二、结尾的用韵。《喜雨亭记》的结尾很有意思,它既照应了开头,又给人许多的联想,值得我们注意。苏轼的哲学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在他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对大自然发问的句子,以表达他的人生观和他旷达乐天的情怀。这次大雨之后,感谢谁为好?这里他展开的想象,是从太守到天子,从天子到上天,从上天到造物,其中“玉”、“粟”押韵,“日”“力”押韵,“功“空”押韵,“冥”“名”押韵,读之有循环不尽,均成系统的感觉,神完气足,优雅俊美,然而是虚笔,真正目的则是要归之其小小的亭宇,这样也就把造物、上天、天子、太守、百姓、借助“喜”之“雨”用一个亭子联系了起来,有歌唱的味道,所唱者依然是喜雨,一篇文章的主题所在。
为什么古代关中富甲天下,而近代却默默无闻,特别是唐以后人文凋敝。是不是我们的人种退化了,我近来翻阅(唐代移民史),视乎找到了部分答案。在唐末到宋初的移民浪潮中,关中地区首当其冲,人口大量向东迁移,先经洛阳,然后到苏州扬州等运河地区。大家熟知的大文学家范仲淹,祖籍陕西彬县,但却是苏州人。但我们从其文学作品中仍能感受到其陕人后裔的豪迈文风,范仲淹后来也多年在陕从官,报效桑梓。其实在唐末吴县(今天的苏州地区)已有1/3的北方移民。其实不管是从西周之镐京到东周之洛邑;还是西汉之长安到东汉之洛阳;从隋炀帝迁都洛阳到武则天时期42年居住洛阳,关中地区到洛阳的人口迁移一直是单向的,并又有一次向东南方向迁居。还有明代昆山人顾炎武,曾在华山滞留多年,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佳句。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初仕凤翔府签书判官,也就是我的家乡陕西凤翔,凤翔是唐王朝的西京,曾经是晚唐人才和贵族的聚居地。苏东坡初仕凤翔府签书判官三年,可以说对他的人生价值关影响至重,正是由于家乡的纯朴民风,和周秦文化发祥故里文化的熏陶,对其文风产生影响。如果说一个人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初恋,那苏东坡同样也忘不了在凤翔的美好时光,以致后来被贬黄州时,碰到当年的凤翔游侠少年陈季常,两人还忆起当年在凤翔北山纵马驰骋的场景;还有当年在凤翔之任上修的“引凤池”(凤翔东湖),居然后来在杭州西湖和广东惠州西湖二次克隆成功。那篇著名的《喜雨亭记》更是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