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长城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分作几个地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8:49:36
明代长城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分作几个地段
x|n"˶|5tt^ncf؀GH HQ!2_ }kEiWVd X㷆ȿ~83&_6ڛWLv R>u9 nLwos}٭ٰ{K~ڔeD?hY`:x,GKd:`oD/LgewcӌyM1KpI,{S”9-l;FTo&Őِs޽ ?‡jcCԔnAwí ec Ǜd0ۼ<6Hg{wfp FOW!_l‹/Kvⷛ:oػ# N!si82iʥ .;i9O 7Mpk?P耇4UZ6s9r TOPtw5H?D;& /;9+`I}ꬨLRSxR֢:0k+V4[-d,&"ʹlp]ɉ*`V'EB=ʪwLZrU] ,1| usr)yM:^ԵaY'#N:j;p55cDF\#K۝SJ̺ e3zs܍)xQ%hY9Wɸڨ(ԸJc;l_dpu勃BC|POlU+ܸ_߁%t +VRxT @-Ta?5xx'EC!UцL@7 <Et(8LvrqBqS "0B zn1QqlO I3]2I{'$m:%.= m?u>}, l&g޺N ڸ-!&Q8ofkG{8h%}:w _G{yZ-@2Xsڑ~s\REJ /7-n$gĸv8!ۜL"aG7\fqMS*(#nEU \`Q)M0\7 |<~<^t+b`-nCbOcƦ,Y[q0 UA.Фe.!ԩ+~,}Y6oqby7f?:҅HipA0 8Q&p i 1 L K~m$E{' oLDR;j Us@$֤Y9az;2UU@$|R~8si6zL o?=]XLlzMAtؼ |̫2nژ[N]Q`Zru6`~MAǏ>|@e4-- 5협Gh\+Wiw&3Dʁwc .7l++/@|L&>+y*U$ Qbzd;uBjAmBr%ON5 w •&~'N;Wƻy4}2vg] &{˸O)o!l9 /S c4!$0#ަ~%I~1~$xg4J 7*V%|-ڛ&5Wld!no^/i-apb1IsML"5s9Ny!X^A>X_b_b[ Jw~9oC@h>o0U㎟JٸNI-TM'܂cG~rЗ/8;y78{6xҔ.QRROKQdA;[h0z†ɜCK\Wi6#qTPx g$/-X+%Hj׳#SsCe`X5`8Zx?Aqć>_ӠkU?C8% ltؘkpcf ߿蟯YJ5Ttcka .$|B>|%1g^5a5Fjz? 3Am0д3V ր$V*tqDy]~OüڃįŅ*k (hBIIʧSN @ӄ;뭛l! ZԔ$::fH[mr&u%p㷯䒵mޛ9 ~DSƧu(9u'0!?LLtT6W!Eu:OG5_[ o*@kx>3%XmE ڙ7gmnfaXI+W6ܼ0 +ی^qK$t9xClz]#J?Ӗ)~gH[DY:Y <G[F3nroLf^ ƚONX# IR&_ ljt8f8oOh6uiy5n u3[^i^&^1*󃂢IVi|t٠Z -5,UQK0=M E FP/-g̠00ZqGAgB^KRy2HBѳSHR{&4Ţy"Ӧb1IT " +JA:D0H .pڼz#t+ F3bԆ n#sDݎ 2woz'yxl F9^ѕ#hNwY*yv\Y fM39=juT֣-Z8a&N^ݍhQ _(Z"I-tusߕ*ʊݲ[PvPe1L8tR c[92h~8Dž9&5Effa` *[#kkEnCOVsFYخyP5`We#-7@g+[yk}_tVq3Dz?6q -p63/h\l(z{Y񦥧U* +=iR6Nw0 D,voavAwRL岀CEk25Qϫp,bzM-m%jTn@*_"6;1jjE`k"8 >#RU[^hѥ8r\Ԑ#!̋c84J`nZcHA|!b7`Ώ$>~V]ֆOSP&#vd2.:@n aD5?律h;~orR 8}(l4Re?kyx )VD*VE4#RavN4& ;yKg5oW XըsY3B7ڑap`$4XWN3zmh0+"<?8d9s*g:S閤nwOfJX :& <,}a'1/Q@aD[$TԛB`qHLNG4Pp SSS&!vHNdFr-&nYi [bvE5GЏ{ִgȨf``EJs)k>@b*O@:j[S}ԚWW퀥Vjٺ[ڨVgGcx ѠN,q0-#4pkT2AO]ڽjnEl8 ܱDW;cNhYQE Wh7۸%ei\`Axס:O!gfcbc=AKS.w42̆w:Cb/F;/ 8\q$,=lx˭||߮Rg\,.]f$ZuCIwke~%R-pF.Ym]_Tc -WI?*Z 3Q/Yɍ`KK>[=jՅJfoKsurzH6t߾֖5'Fxgoc۷o"KғݓK7dMt2*i+e?ەF:N-.k_2X>KNR0kU2,rn6dȨ_4v=L.';wMc w ikl6E;Z%5;A)+ѣQIx~;<bLvvd`z'}Ln> vpem/E23(vXJV | 0~˔?0[)EXRszPak?|CsrJ/O;'IK^e$K5^M`kݞexNRƨM%6e'3T.354nR<-V+LIJ>Vg$sTjKbL|Yp$[wzQiݖJ0?5ג֮apӦB$3Y- Zg"l0p<^Qfk,tPY`Ck~ifڀ7ac1u,/$Ir`cq !if#mx6dm==emO.C{*= `trDWKٰ:2Fv |L4%A]^d-J/m.NrX'~wOAu蝍[Z._Ivo0ݗkYRPQu+0θ"]e:&B38 wv9Xhn@p $C ~g̥_nΉ [mv.çh-+٪V(fO2t\/ѡI?疴3qj'gkX9cf4   L ӮIޏVLF8a6ݶld8Rw6FےozfT-ژ ";U F 3]CJ{YmJ$xg\9(F]Hª,ڈ1qM P,ϡo7WbS^n5OTF]& *UzqC rn4i OS8` ϮlY.?6z>YQ;Iůc**i ߨؘ#11Th/~^8tAWS*p42*(J-]/g˙e+ϱ](`@zΤ}W:{IaL6hx0=ak#]bЅz3Og#929H&=u"m~y+[’-[!q+6)?QBW8IܘV Xso تqmFqll.rx3qSnS}*ZeIG<~@r3Z$? :Bɾ aYg5fدķrc/X ,35Oe'~J4l15 Wob5J_x@>j{:4zmquC#Pӫ\` x6#?ONMo͚o M54ɑ$ CGgk6`EIg; ܃+4gҷ x6m, c'^Pw|)Lw{p/PǶ[t8KՈ)p_ލ\*?n2+sOAfr2G+IKYyx"ΐa "[p|q]ETdIݳv.kti \NYfm!ty0@lYܥNS%^QaX @fq;Tg:o{]_$+xv\m)[~ %7[ԌE|nrad]^T~F,1</i_Kg:>xX%RN!ԳkrT"1{mBsA\W*9{`k0Y6phjO8)&/ T0̙S`6y:x`3jEh?$PIޘ-k;d6I$#ǥk T"n@P pMڲcLUq J'Qv֮9>]5*{TwT J:^k,҃)9 <] PfNc>gLlmCmY8ݶ{=;Jh63B#}a5j{v<^ԼU=WQ]J33G ڷӷn3Pd^m] ޝ$/g~*xSPOGQ~;bޔE8փK !xt~Еl)Cv=~n=9~kv/#aֻFX;D/zqreT K,#(fx9Z/~F^߮,|J-[F )`6Yz+!?L "3mDc(GrC]^ :-iCbgg6ʦ:,c|a =&/"xɡxfIyG ~5%Њb% FEQkpz?8كm}=<wjߞ/,=!٨oj] 8IMҤa9!H*hRZvb/uQTbe/eCT4ó>IyLWGPf0WdtM-B>^Os /Whw6*Jm^^ XB!֩Zju~H/،Ջe%me,c]QuwhkQ;?]L8ӻM%{i itntTmPd&%7oޭvf̴RGI[H'}kMvG%[J)d1"/E!<+_/|\^yyʷe&(vX'\>-sG(MBcw)Mr6lI>/]y%7\>R˰Sr:ʇ啕啯m)[d-v%EoT#xE?B|\ yhw.+I*CvG!H+'bDa叟iV(ns1Mm%";W;^Vjs ]ȗXm`16⫌`lu3]*<9JI7Vu;^ɳ|6

明代长城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分作几个地段
明代长城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分作几个地段

明代长城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分作几个地段
明长城沿线划分成九个防区,故又称”九边重城”.
1.辽东镇
辽东镇总兵驻今辽宁省辽阳市,后迁北镇县.所辖辽东边墙,东起凤凰城(今凤城县),西至山海关,长一千九百五十里.其走向是:自今凤城以东的鸭绿江西岸伸向北去,经宽甸、新宾,又转趋东北,绕过开原县北,又伸向西南,经铁岭、逾辽河,由台安县东趋向西北,绕过北镇县北,又转向西南,经过义县、锦州、绥中诸县西部,抵达山海关.
2.蓟州镇
蓟州镇总兵驻蓟州,即今河北遵化东的三屯营.所辖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抵居庸关的灰岭口,长一千二百馀里.这段边墙在明京师北方,是维系京城安危的重要屏障,因此边墙是用条石、青砖垒砌成的,非常坚固.居庸关一带的城墙有三重之多,长城沿线关口众多,分为东、中、西三段防守.
3.宣府镇
宣府镇总兵驻今河北宣化县,所辖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宣府镇地处京师西北,对保卫京城的安全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於蓟州镇,边墙也俾得十分坚固,有的地段排列几道城墙.镇下又分成东、西、北、中四路设防把守.东路的四海治,中路的葛峪,西路的张家口和西洋河等处,都是重要的隘口,当中又以北路的独石口最为重要,堪称咽喉要地.
4.大同镇
大同镇总兵驻大同府,即今大同市.所辖边墙均在山西北境,东起今山西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达偏关县东北的鸦角山(一名丫角山),长六百四十七里.沿线分为东、北、西、中四路设防,重要的关口有西路的平远堡、威远堡,中路的大同右卫、大石等.
5.山西镇
山西镇亦称太原镇、三关镇,总制府驻偏头关,即今山西偏关县城.该镇防守的边墙西起山西保德县黄河岸,向北经河曲、偏关、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转向东行,至鸦角山又趋向东南,历神池、宁武关等地折向东北,过代县、繁峙等县北,抵灵邱县平型关.再由始转向南去,经龙泉关(今河北阜平县西)、固关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县东),长一千六百馀里.
6.延绥镇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总兵府驻榆林城.所辖边墙东起清水营(府谷县北)黄河岸,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西达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境)界,长一千二百馀里.长城沿线划为东、中、西三路防守,共辖三十齐座城堡.其中以东路的神木、孤山、清水诸营堡,中路的榆林、鱼河、清平等堡,西路的安边、定边等堡最为重要.
7.宁夏镇
宁夏镇总兵府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边墙东起大盐池,西达兰靖. 大盐池在宁夏盐池县东,由此向西北,经今灵武北,沿河而下至陶乐县,转而西去,经平罗县北而西抵贺兰山,又由贺兰山折而向南,经中卫县西而止於该县西南的黄河南岸,长二千里.从今灵武到陶乐一段,凭借黄河天险,没有构筑墙垣,而在平罗北,筑有东西并列的两道边墙,封锁了黄河至贺兰山之间的地带.在贺兰山各个通向银川平原的山口,也筑有南北向的二至四道边墙.
8.固原镇
回原镇总制府(三边总兵)驻固原州,即今宁夏固原县城.所辖边墙位於宁夏镇以南,东起今陕西定边县西南,经宁夏盐池县南、同心县北、海原县北、甘肃靖远县北,然后沿黄河东岸南伸,至今兰州市西、洮河注入黄河处附近止,长一千里.全线分东、中、西三路,东路白马城,中路下马房关,西路兰州都是重要关口.
9.甘肃镇
甘肃镇总兵驻今甘肃张掖,所辖边墙东起景泰县黄河岸,另有一分支起自兰州市北河岸,北到景泰县西北境会合成一线,斜向西北,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高台、酒泉诸县境,又绕过嘉峪关市向南,抵达祁连山北麓而止,长一千六百馀里.沿线重要关隘有甘州卫、肃州卫(酒泉)、永昌卫(永昌)、凉州卫(武威)、镇番卫(民勤)和嘉峪关等处,尤以嘉峪关最为重要.

横亘在我国北部的历史奇观万里长城,前后经历过2000多年的漫长修建沿革。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古长城的建造。以后历经秦、汉、南北朝、隋诸代,都曾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不同程度地建筑或修缮过长城。特别是秦汉两代,奠定了万里长城规模的基础。到了明代,长城的修筑达到极盛时期,无论在工程规模、修建水平,还是在戍守设备、时间跨度上,都大大超过以前各朝。我们今天所见长城雄姿,大多为明代...

全部展开

横亘在我国北部的历史奇观万里长城,前后经历过2000多年的漫长修建沿革。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古长城的建造。以后历经秦、汉、南北朝、隋诸代,都曾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不同程度地建筑或修缮过长城。特别是秦汉两代,奠定了万里长城规模的基础。到了明代,长城的修筑达到极盛时期,无论在工程规模、修建水平,还是在戍守设备、时间跨度上,都大大超过以前各朝。我们今天所见长城雄姿,大多为明代遗留。本文拟从文献史料方面对明代长城的建置情况作一简略的考证说明。
明代长城修建原因
明朝是继元代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元朝,曾一度地跨欧亚大陆,区域远已超出长城所及范围,况且其统治者本身就是原在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故无修建长城之必要,史书未见元代有大筑长城的记载。
明灭元后,是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天下,首先它在政治统治上有条件、有可能大规模修筑长城。
其次元蒙贵族逃回旧地后,时常南下骚扰,“元人北归,屡谋兴复”1。同时东北又有女真兴起,作为汉族的明朝统治者,认为很有必要修缮长城,以此屏障抵御外患。
再次明太祖朱元璋早在即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就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的建议。他自己也有过攻打城池的亲身体会,深知城防的重要。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国都的历史。因京城地处北方,故而注意加强防备。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掳。1550年庚戌之变,兵临京师。面对北部边防日紧,明王朝更为重视长城的修筑。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致使明朝统治者在元代基本未修的旧长城基础上,开始延伸长度、加固城墙、增设堡垒、添置墩台,进行了整修万里长城的浩大工程。
明代长城基本建置
一、概说
明朝初年国势强盛,杨守敬说:“明初边备,自辽东而大宁、而开平、而宣府、而丰胜、而大同、而宁夏、而甘肃,东西延亘,指臂相依,称全盛焉。”3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次数都是空前的,从朱元璋正式建国号的第一年洪武元年(1368年)起,就开始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的长城,其后修缮工程接连不断。在明朝276年历史中,几乎每一代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史书记载有20余次。
洪武四年发动蔚、忻、崞三处民工和士兵协力修长城4。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塑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十五年又于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守戍。二十五年又筑东胜城于河东州受降城之东,设十六卫,与大同相望。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5
建文帝时期,由宣化到山西的长城,沿边都筑起高墙深池,烽火台连绵不断。
永乐十三年,把居庸关迤北的山口筑成要塞,又增加开平小站烟墩,以山海五所的军队隶属之。并在关外各个隘口建筑要塞,驻兵把守。十七年立兴和以外烟墩。6
宣德元年,大修长城。命都督山云、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沿边修建险隘。三年修居庸关城。7
正统元年,给事中朱纯请修塞垣。8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刺兀速之境,边备大固。9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魏源)……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0正统三年,修宣府、大同一带城堡,并立大同威远卫。七年,在大同、宣府一带修理屯堡。11
(成化)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边备颇修饬。12
正德元年春,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请复守东胜……因上修筑定边营等六事。13
嘉靖初,御史丘养浩请复小河等关于外地,以扼其要。十八年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三十年兵部)请修筑宣、大边墙千余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三十四年,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杨博,既解大同右卫围,因筑牛心诸堡,修烽堠二千八百有奇。14
隆庆二年,督臣谭纶请把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城的要塞边墙加固,并在蓟、昌二镇加添墩台三千座。
从明初开国不久(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到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左右)的200多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了明代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其中成化和嘉靖两个时期修建的规模较大。洪武十四年修筑山海关,弘治十四年修筑嘉峪关15,一些城堡直到明末仍在修建。
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都城北京的北面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者达20多重。还在长城的南北建立了许多堡城、烟墩(烽火台),用来了望敌情,传递战报。
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辽总兵时,在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线上建墩台一千多座。“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圯,徒劳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督抚上其议,许之。”16这些烽堠、墩台与长城南北的许多城防、关隘、都司、卫所等防御工程和军事机构共同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跨越辽宁、河北(京津)、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全长12700多里。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长城,工程比较坚固,保存较为完整,至今遗留两个完好、雄伟的关城。
二、长城九镇与内外三关
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合称九镇。“……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17每镇设总兵、领辖,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处处设兵,屯田防守。每镇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总兵力常达百万人左右,其防卫之严密为以前各朝代所未有。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茸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现对九镇简况分述于下。
辽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辽宁辽阳,管辖山海关外辽东方面边防事务。此段长城南起凤凰城,西至山海关,全长1950多里。
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由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这一段长城较为坚固,靠近居庸关一带的城墙有三重之多。
宣府镇,镇守总兵官驻今河北宣化,管辖由居庸关的四海冶西至西洋河(山西大同东北)全长1020多里的长城。这一镇的位置正当北京的西北,形势险要,故又分四“路”把守。城墙也非常坚固,有的地方有内外几重城墙。
大同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山西大同,管辖由镇口台(山西天镇东北)西至鸦角山(山西偏关东北)的长城,全长640多里。
太原镇,镇守总兵官驻偏关,管辖的长城西起山西保德黄河岸,经偏关、老营堡、宁武(晋西北)、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河北阜平西)、固关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东),全长1600多里。这一带长城也有好几重,并有石墙,有些地方的石墙达十多重。
延绥镇(榆林镇),镇守总兵官驻榆林堡(今陕西榆林),管辖由清水营(内蒙古清水附近)西至花马池(宁夏盐池)的长城,全长1770里。
宁夏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银川,管辖东起大盐池(宁夏盐池县境),西至兰靖(甘肃高兰、靖远)的长城,全长2000里。
固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固原,管辖的长城东起陕西靖边与延绥镇相接,西达皋兰与甘肃镇相连,全长1000里,长城也有好几重。
甘肃镇,镇守总兵官驻今甘肃张掖,管辖的长城东起甘肃金城(今兰州),西到嘉峪关,全长1600余里。
明长城的关口很多,每镇所辖关口多者达数百,长城九镇的关口总计在一千以上,其中著名的有数十座。自居庸关以西,明长城分为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附近的老营会合,被称为内(里)、外长城。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而进入山西的灵丘、浑源、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外长城自居庸关西北经河北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山西的天镇、阳高、大同,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外长城跨越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境内,是都城北京的外围屏障,对于防御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保卫王朝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段长城工程建筑雄伟坚实,关隘险口重兵把守,著名的内、外三关就分布于此。靠近京都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自此往西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这六个重要关口是明王朝守卫京师的重要险阻。 三、辽东边墙及其它
面对蒙古兀良哈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辽东边墙“南起岫严厅所辖凤凰城,北至开源,折而至山海关接边。”18就是西接原有长城,以今绥中县铁场堡为起点,一直向东延伸,经过兴城、锦西到达义县的清河门,又东向穿北镇至黑山的白土厂门。再转向东南,过台安、盘山,由三汊河南跨辽河入海城。然后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沈阳、铁岭到开原东北的威远堡。复折而南,过铁岭东境直达抚顺。由抚顺转向东南,经本溪清河城、咸厂,又西南到凤城后,再向东南伸展,直达安东市东鸭绿江上的九连城。这样曲折蜿蜒、迂回伸展,略呈一个“凹”字型。辽东边墙沿线设城堡98座,墩台849个。沿边墩台障塞操守官军95369人,大边堡多达五、六百人,小边堡四、五十人不等。
辽东边墙从地理上分为辽河流域边墙、辽西边墙和辽东上部边墙三段。修筑年代也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
辽河流域边墙,从北镇到开原,永乐年间筑(1403—1424年)。成化二十年,边将邓钰言:“永乐时,筑边墙于辽河,内自广宁,东抵开元,七百余里。若就辽河迤西,径抵广宁,不过四百里。以七百里边堑堡寨,移守四百里,若遇入寇,应接甚易。”19邓钰的此番议论就是针对辽河流域边墙而言,由于这段边墙沿辽河东西两岸而建,形成一个“凵”形,中间的辽河套地区成为空虚地带,容易给敌寇以可乘之机。
辽西边墙,从山海关铁场堡到北镇,始建于正统七年(1442年)。王翱是年提督辽东军务,他荐举毕恭为流官指挥佥事。毕恭“图上方略,开设迤西边堡墙壕,增置烽堠,兵威大振。”20王翱“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堠,珠连璧贯。”21王翱、毕恭共同主持策划,致力于辽东边墙兴修建造,“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筑,而墩台城堡,稍稍添置。”22可见王翱在任十年,对辽西边墙陆续兴建,使其逐步趋于完备。
辽东上部边墙,从开原到鸭绿江,修筑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化三年明军大败建州女真,明朝自此着手经营东部边防。韩斌任辽阳副总兵时,“建东州、马根单、清河、咸场、云爱阳、凤凰、汤站、镇东、镇夷、草河十堡拒守,相属千里。”23成化五年,都指挥使周俊义“开拓柴河抵蒲河里六十余里,改设镇北、清阳二堡。柴河堡增立烽堠,疏排河道,边人得安。”24成化十五年“修筑东路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墙。”25到了成化十七年,为便于朝鲜国使往返,特建凤凰、镇东、镇夷三堡城。这样,历经半个世纪的修建营造,整个辽东边墙终告完成。其后,明历代对边墙进行过不同规模的整修。万历年间,对辽东边地进行了最后一次经营。
辽东边墙作为明代东北边防工程,在军事防御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辽河流域和辽西一段针对兀良哈蒙古人,辽东上部一段针对女真人。潘承彬在《明代之辽东边墙》中说:“有明一代,自王翱、毕恭而下,汲汲于辽东之经营,倚山筑墙,依水建栅,堡台墩空之属间里而起。使士卒得望峰相引,合阵为抗,以有定之兵,而制无定之寇,以此防夷,似已得策。”
明朝除了在北部修筑万里长城外,还在长江以南修建过长城。“(清康熙)三十九年,湖广总督郭上疏言:‘辰州西南一带,……其地上接贵州铜仁,地广五百余里,险隘四十余处,明时沿边筑墙三百八十里,分防官军七千八百人。’……”26从这个奏疏可以看出明代曾在湖南辰州地区修筑过380里的长城,这大概是为加强对西南方面的防御。
明代长城建筑简况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27这就是倚山傍险,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地形条件修筑。这些建筑特色从今天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等处可见一斑。
八达岭处长城,城墙平均高约7~8米,山岗陡峭地方城墙较低,地势稍平缓地带城墙较高。墙基宽约6~7米,顶宽超过5米,断面上小下大呈梯形。墙顶可容五骑并行,十人并进。明代开始用砖石来加固长城,尤其是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十六世纪初到十七世纪初),墙心填满石块和灰土,墙身用厚一尺多的整齐条石砌成,非常坚实。修筑长城使用的材料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
在长城的结构设计上也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结合,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如建敌台,“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28
修建长城的劳动力来源主要是戍军和民夫。明长城工程艰巨、浩大,实行分段包修的办法。八达岭长城现有一方记载明万历十年(1582年)修筑长城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当时修建长城的情况:
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秋防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陆文元奉文分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东接右骑营工起长柒拾五丈二尺内石券门一座督率本营官军修完遵将管工官员花名竖石以垂永久
管工官
中军代管左部千总济南卫指挥 刘有本
右部千总青州左卫指挥 刘光前
中部千总济南卫指挥 宗继光
官粮把总肥城卫所千户 张延胤
署把总 赵从善 刘彦志 宋典
卞迎春 赵光焕
万历拾年 月 日鼎建
这块石碑对于我们研究、了解明代长城的修缮史很有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包修这段长城用了几千名从山东济南卫、青州卫、肥城千户所等处调来的官兵,这些远道而来的官兵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凝结成这段遗留百年、雄伟壮观的长城,他们的英名与事迹也像这古老的长城一样永传后人。
终明一代,自始至终对长城进行了颇具规模的筑造修缮工程,使万里长城的建造达到高峰,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明代长城是长城建造的极点,也是终点,是长城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5.8.12.13.14.15.17.《明史》志第六十七。
2.《明史》卷十三。
3.杨守敬《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之明九边图》。
4.6.7.《皇明大政记》卷三、九、十一。
9.10.11.16.27.《明史》列传第六十二、四十八、十四、一百、六十六。
18.《大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盛京边墙》。 1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20.22.23.《全辽志》宦业志、边防志。
21.《皇朝从信录》卷十八。
24.《辽东志·周俊传》。
25.《明宪宗实录》。
26.《湖南通志》引清奏案。
28.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