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2:46:48
课文理解?
x|n+I $:3)6Hӵٸ@bk鏱:n׌Vm؁=hQ=Ǔ6Mti%;49s3#YC93>qǦq/BǤY SAl\scٰ^9fZ0ub u92Vd򬗝 ^>ث&'sgWo=V% 5Ʉmځ=sz2 e31w@N;f3uz6~F9w~n-xՂM3)_mSM?Φ{oj0ڝmw6W M$ALqCr/L/1tq߯acܫa\'ݵ jsv; ^|qX̫lr97!n{өȧwZpٴkR1xvEIvZ n Zq֫)blyyEdQC[guKKo)΃SYwF srA2Ĭv/f2#g֩>v9maӟ08jajݍi>M!zK1  LȂ٘]S(M{mqu:7~`۩?#x) 2 I\JpvNc:w{ǿlcUl׫cwJg'PꏜAS02FrǷx/G|8坫gY 0S!d7 3;= q{ժ4A2,:X(]=֦5Np;fr/mw~/}ni%.h_~ݟ9پ/rݢ=8 L cvނGHWا9,X%ιReQL>TmzkwbnU ٷ8ߎ&f˙8 U a pGu?<v@5)ޫN@eEҨ/U@e[iI֌f^bfSc%Gwޛ;ߜpmbt#+TCs9(uy0&e1{ ƱN;^^-t1īZI{,6if 5o2[b )ql*>G s 2*dӜPol !#>T'M2ii644`[ 6q֦dr.)n |nMYKR=@rl9^GeKB\a ۈ0Jƹy$ȆhlKCaK,<(3Nb޵I!4n ew9߇Kx uX"@P}OR,ÀtՋ68yݎzbɢ9ImfmLb/& =CGdi]&(N2h E1!e2_Ic Da*ŐƜp@kQF $tt^vJb^N3s$Z+BSY5D n< v4& ]Y@+ v%iWvzSP<ūQ̺ZWPl9 SW2ZTWTP;4]Y+ teDq)Vt%ġQ&@| .W@\Y+_z| VMDcNoa`W]Wi v4R],~]QkE`yk4xh Ζ)_g0y&ycni mO$10a PdQp: oB&T}~r.j8dj+^pq8L[]|㐠`y{0NUeB010BņSmIQ/)4!Y׬C^$'{U"З 1PcP4枯#J܏Z?$kS4(AB+R N}Crmu |Xi"|<E9s*rTh_uS: 0Q^-I*P:\mEmhʤiJ},PwV0@OT"D IS gČ'06Lo>DZ/V(Q{ީk茝Fn_G@pg\0v5wٜR[.Oavo7Q&{N-`Mm,<;7,/ܐC| %洦e 谪4mhx}A 0Au s!іi;é@o7=\h)YD4V:):'Wh@S"t$SPmF%ei(xG|^5v s}rpusF:#7tGbld4V{q^XA=79C>2+ V$mRO5(jyg|xŸY$!y0^{eAnK 94} b,~ga.b$lDm<1=M8>nf^BF5lA+IBR#5;]M [MC]iB% $ %S=Dy!5uXJMWR x/.QZQI$qW>1ϕ=!ɗl_WzD] ~7Ɵ^5TR)6>zjiocӒsK x5Ūii &p277gib'^e`7 /Gy`@ڿ@Až[HM;FTT;=OyKɒ6Rn),-+4FQ7՗_  R4]҉ɁEJ[|Ur[4|a{]BHS}x=c F0Z o%~ 28G'|lYvٰ"v47ў% sAߐ"_i/.oD;-ȂW-@I>AmFoӽ A]Ŀd.@8w')0<|@khr4D*ex,D `J . w߅3fI@ԇAFTeO(tRN qff1|'װ,i,z[=ӓHżGLỈE)"edv6ֵ:AP.]wEzt2}beFE]?(.aYoȥK`rxk;ͽ- &΂^OQs&~+OIO(&#q-GR0# YztwYi),fGJƢbØ#f>ΛP |b>`lN-/wVs=ZQHlʝ&5V(Qun~ZCڟ*TV_*$:W r<F9vg UPo&?P.|(.L#Zi˙r]pl3Ґ9*w?:j6{u=?D?Kk eJ P˲t}J32 zin ~S$3$ g)ZjqexW:J)ѯd~װoUe` ?xa&O(frQ-߲zeǢ2['i 3 RhGu94uZ7 Y4w ̎ӗ 18\Cy (̗z׷K0>V7_g 0ͯ>$NVW aj7f)VҋZA]xm^f1L'7z Ԇ4ͺܯA˻&eϏcaIA"fsst:%,{Us#ғTJ\?<0}`i&n{H1>K*piX}?5o4ӇoǴ)q(n~MafĽmq0˟٘`WJEp)+(C |=&1>زr0m#FޙRYMƆ,yS'hw$鱤&^nawD>ĺzS^:N'׳qs+ UF#19= FZ&ztfacS)R1h3W@OG;z[O9`ASxM{JDZȅTxc6K~dI",02[Y܇R} >ݗi%A+Tv$gTTn:ߠ.S6>7ScU`gc 7|_ 0@2h&a3X!>C^HĤ)ԌX7 & Y*On)w_BMtM+_"F4ytMqLF+ Dp2,abg0<]:s| hw`8h4Z:XoRv,(?9UL3l2=9~[eҼi۠Hi1Ӫ8ϼwMU^a M<UM( VДpyWQ;Jʴ4&Nu,jmdei0;MEBQKj̪ A'C{?EDqb/(31M-(P1t[bwNqyt3/dWI."P*yn@&Nj(+Sū" :e^2@/͉?baL$ASn'Dnj&\DQ\9Zw=anU¼Ng AbKCf#%̯25Zw[NЏSwn'"2e f§?lh*>cސ}` #M锨OI:6Ϧ/9{{7-osY&2HS(INK--Xܳ!I^b .11ZJt׆sџb>@YVh;B`)k!Cgiw1eaC˽%Ux`4 &sm6 m4oNL6 [2<ޞC__wCG6!<:B%iג>S: vUgHa|=fG?'4v B?a&]KkDRK_ SsMAwHO?,ޓƩ~ &Nb>wWi@G1L)&Yr]CqZI@k#MClڝ 8mgk}]=iNrOM&dzOlzW T67q.Ǹ(}Vb<$k^hs h"(Dy]7O`UZ[ԣSTIʨ+xݟ P&y}4+=.ϤIfc5IC Ony&7^ AȆ7%]" NV]H%Vխp+\?IY rķMJoR^C2hnjw[7$:_~]!<80^!хSF#8h 9 #XN<8f&Q K@,&Lw6fD'F܉0%mmf),Y;⯵FTOf1y2ײ.w|"WC{V# ]4YؒmҌBJ$[J}ATDp :ޖTN'6qT/A3)e:lO[D]\4ԣO6\1~r"1Y~6qHu ̛M[P,FVy ^b$ `|H Bl6f/|>3JfId"Qʺ?: 凕!"&]nk :{u\E}y`f0Mۼg踏(s:,<rI3>I1U7u*_>I:>qJjCrG̽aZ5^BZ~F #A# i ҧ BK@DPcfY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全部展开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á)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ò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烟雾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特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美丽的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蝉的鸣叫声此起彼伏。猿的啼声久久不能散去。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在枝叶的空隙间看见阳光 。
简介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书信,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中心思想
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节奏划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吴朝诗集》(《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指风和烟雾。
(3)俱:全,都
(4)净:消散。
(5)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6)从:顺,随。(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21课,课下注释)
(7)从流飘荡:(船)随水流漂浮移动。从,顺,随。
(8)任意东西:任凭向东或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名词活用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9)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市名,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县名,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10)独绝:独一无二。 绝:极。
(11)皆:全,都。
(12)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缥碧:青白色。
(13)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4)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15)急湍:急速的水流。湍,急流。
(16)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7)若:像。
(18)奔:飞奔的马。(这里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1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选自中华书局《艺文类聚》)
(20)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名词作动词,向上。前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1)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22)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1]的山峰。
(24)激:冲击,拍打。
(25)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6)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就。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断。
(30)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老鹰飞到天上。这里用来比喻追求高位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者,……的人。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21课,课下注释)
(34)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枝。上:在上边 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枝条。交:相互。 
(37)日:太阳,阳光。
通假字
①“转”通“啭”,鸟叫声。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古今异义
①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②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③奔 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奔
④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⑤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⑥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⑦窥:古义:看,观察,侦探。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一词多义
1、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止 )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
横柯上蔽 (在上边)
3、 [无] 直视无碍 (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 (不)
4、 [百] 一百许里 (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多)
5、 [直] 直视无碍 (直接)
争高直指 (笔直)
6、[负] 负势竞上 (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7、[穷]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穷冬烈风 (深)
穷则独善其身。 (不得志,不显贵)
8、[见]有时见日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③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⑤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⑦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⑧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⑨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省略句
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⑴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互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编辑本段翻译重点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鸟一样飞上天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语言美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本文只140多个字。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把他从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看到的山光水色告诉了他的朋友,让朋友分享富春山川之美。[2]
骈(pián)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文学结构:骈(pián)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闿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总概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情感
1、淡薄名利,流连山水。
2、劝友归林。(友:指朱元思)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