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翻译和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5:28:33
李白:的翻译和评价
xV[rHPWLf6 lB6؀ dB$ݭlaΕ$jSVι{٩7NeUxn._}|6Y"rtE[S˔k#&[WD=9-ؼawc+Wm<Ҡ^dt0UYJC+.`o]\0kݟѢ(+WԞT2PmWk_:Vb3n*~ cH-T@5Rh Ƽ}^mqi\cEZpcn~]#~7j [lVPѡxɱS;庶d=h3{m4b6ʼ-Y.>L'!YfFyc{dc; 7(|5G~;яNE,m' &%Fx\ڢI΍ʂ)\+K6)6z\jAM CMZCy=Y,Ihw)Z谩Gj.hWB1,eO]c|G\? :$}m+)@|PޛHW@:ht2!otP]x4`J#=6/SڭD23 tRTr]ifmzߕtqÓّY :xKU,Ѕ#~):Mmtj{3tQnK%cF&Zsf8+hE!zZi*n1D]Ƌhđ/ƸNOE*wn KX [F

李白:的翻译和评价
李白:的翻译和评价

李白:的翻译和评价
《冬歌》则全是另一种写法.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陈玉兰《寄夫》),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秋歌》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社会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强.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彼此并无二致,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的佳作.
  (周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