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温儒敏:语文命题水平,作文最能见高低》。作文
精选作文:【《人民日报》】《温儒敏:语文命题水平,作文最能见高低》。作文
按语:虽然温教授没有对湖南高考作文题做直接点评,但从文中应该看出!
《人民日报》今天(6月8日)刊出:《温儒敏:语文命题水平,作文最能见高低》。全文如下:
和往年一样,今年高考语文刚考完,作文题就引发广泛的讨论。哪个题出得好?哪个比较差?不少人潜意识里也许还会想,若我上考场,能否应对?一年一度的“热议高考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
今年多数高考语文卷的作文命题,都达到比较好的水平。首先,注重思辨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近几年越来越明显的命题趋向。例如上海卷提供了这么一段话,“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要求就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考生必须理解并抓住人心中那些“坚硬”和“柔软”的东西,比如原则、信念、感情等,去展开论说。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不是非此即彼,或用名言警句拼凑一下就可以写好的。上海这几年的作文题重思辨,往往还往哲理上引导,除了语言运用能力,还特别注重思维能力,这样的题很难“套题”,平时读书多的考生自然会发挥得更好。
又如浙江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但金代元好问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要求考生写文章阐明自己观点。这样的题也是要求有辩证的思维,而且要有较多的阅读积累。
我最欣赏的还是广东卷的题。其提供的材料是:“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考生就此自命题写作。这题涉及信息化带来便利,也带来某些新的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的疏远,人的感受力降低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社会的发展,都是近来的热点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有所准备。但这个题写好并不容易,不能只是讲爱护自然,还需要有点哲理的思索。浙江卷和广东卷的两个作文题目都出得有水平。
一些需要读书“打底”的命题,将对营造读书氛围发挥引导作用
今年出得比较好的作文题,共同点是往理性靠拢,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去展开论述。这是值得肯定的,也体现改革的趋向。高考作文当然要考查语言表达,但语言能力的根本其实是思维能力。
互联网时代,所谓“自媒体”风行,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改变,许多偏激、片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正在大行其肆。我曾经撰文分析,学生语文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思维能力低下。片面、偏激、虚无、不着调,往往是因为思维混乱。其实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育,还是目前的应试教育,都不注重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有必要重新强调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是正路。所以高考作文命题往理性靠拢,既是人才选拔的需要,也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
现今的语文教学还有普遍的“一弊”,就是对读书,特别是对读课外书不够重视。语文课讲得精细、琐碎,学生却缺乏自主阅读,特别是往课外阅读延伸。很多学生高中毕业了,也没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与习惯,甚至没学会如何完整地读一本书。语文教学有必要回归“本义”——就是多读书、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很欣喜的是,今年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注重考查读书情况的,如上海卷、浙江卷,以及教育部“汉语文卷”的命题,都与读书有关,需要读书来“垫底”。这些命题,对于语文课营造读书风气是能发挥正面“指挥棒”作用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还比较贴近社会生活,考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让考生有话说,只要结合各自的经历来谈,又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就各有所得,能考出实际水平。如全国一卷、二卷都出得不错。一卷提供的材料是: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屡劝不改,女儿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其父亲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讨论。命题者要求考生给父亲、女儿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道题材料所揭示的是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学生肯定都有话说,而且用写信的方式,可以写得有情有理。
当然,贴近现实生活,并不排除发挥想象,而且最好能激发想象,只要这种“想象”是多数学生有兴趣,又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的。如安徽卷关于“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会让考生联想到普通的印象和科学观察之间的不同,从而引发关于科技与人生社会的许多思考。题目的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各地命题水平不一,有的缺乏新意,容易被套作,有的题意不清,难以下手
尽管对于作文题,人人都能“说一嘴”,但回到教学和高考的要求来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比人们的议论想象要复杂得多。由于高考担负着人才选拔的功能,作文题的设计和试卷的其他命题一样,要充分考虑难度系数、信度和效度等要求:作文题难易得适中,测试结果(分数)得相对可靠和稳定,还得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题、知识题等比起来,作文题设计更麻烦,既要创新又要稳妥,要防止雷同、套题,还要考虑到阅卷评分是否获得足够的区分度等,可谓左右为难、绞尽脑汁,出题绝非易事。
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各省市水平显然参差不齐。有些省市作文题缺少新意,比较“老套”。如江苏的“智慧”,四川的“老实和聪明”,湖北的“喷泉与泉水”,重庆的“残疾母亲”的故事,福建的“路”等,都相对较平,容易被套作。
还有些高考作文题的题意不清,缺少必要的规定性。如山东卷题目是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材料来自拟题写作。这道题的毛病是缺少必要的规定性,是提示从生活看结果,还是说探究也需要分类?无论哪个角度都有些牵强,让人无从下手。这是命题的忌讳。
值得注意的还有北京市的作文题。去年底北京市提出语文学科教学改进的21条意见,其中就建议改进评价方式,高考设置“可选择性”作文题。今年北京卷就实施了这种“可选择性”,命定两个题目。这种改进应当肯定。但是供选择的两道题的难度不一。其一是“和英雄生活一天”,要设想和早已经逝去的某个英雄在一起,这要求有很强的想象力,非常难。第二题要求写出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就相对容易得多,估计绝大多数考生都选作第二题。这样就实现不了“可选择性”的预设效果。
事实上,各省市的语文命题水平,在作文题上可能是最能见出高低的。今年仍然有13个省市是自主命题,据说明年绝大多数省市都将使用全国卷。统一试卷之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实施即将到来的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又如何做到既利于选拔,又能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产生正面的“指挥棒”作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篇一:作文素材:《人民日报》美文选粹(101页)
从上甘岭到小木岭(放歌60年)
徐贵祥《人民日报》(2009年10月5日03版)
是谁最先发现了这个可以藏身逃命的地方,已经无法考证了,也许是不约而同吧。地震后短短3天,在小木岭发电站的引水涵洞里已经聚集了700余人。可是很快他们就陷入新的绝望,随着余震不断,老天爷把通道退路全部齐刷刷斩断,700多人拥挤在涵洞里,犹如蹲进了水牢。有几个头面人物四处探路,全都无功而返。
这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小木岭这块山坡成了一座孤岛,700多人坐以待毙。
到了这个时候,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等死。一位老大娘痛心疾首,一直后悔不该走上这条路,地震那天她都已经爬到雪山的半山腰了,就算是冻死在雪山,也比挤在这里要安静得多。一位被砸断双腿的中年男子气息奄奄地对妻子说,你已经背了我这么多天了,你已经仁至义尽了,假如有一线生还的希望,你就逃生吧,再也不要管我了,再背着我,你也活不成。妻子说,要死一起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把你撇下。一天,两天??五天过去了,小木岭上每天都面临着生离死别的危险。
希望之光一天天黯淡下去,直到有一天,出现了一个意外。
5月18日上午,一个在洞口观察的妇女,发现引水洞洞口下方出现了异常,起先只是一个黑点,在云雾中晃动并且逐渐地放大,很快就有十几个人挤在洞口,一个人嘀咕,那是谁?另一个声音不假思索地回答,还能有谁?一定是解放军!解放军来救我们了!这个爆炸性的喜讯迅速传遍了涵洞。尽管只出现了一个解放军,也还是天大的喜讯,一个人的背后一定有一支部队,对此人们深信不疑。
小木岭上的人们是幸运的,确实,来人是解放军;这支部队还当真是空降兵;他们最幸运的还是,前往营救他们的,是一支在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赫赫声威的英雄部队。
早在5月15日,黄继光生前所在的某部团长孙向东就接到报告,地震发生之后,尚有几千群众被困在深山,孙团长派出两路人马,一路由政治处主任曲凡东率领,沿水路进发,侦察前进道路;另一路由上甘岭特功八连十几名党员骨干组成,突击进入黑木岩,果然搜寻到一名逃生群众,报告小木岭水库上方的涵洞里有大股被困群众,小木岭发电厂背后有一条引水渠道,可能就是通向涵洞的惟一通道。
孙团长当即组织突击队,由作训股长吴雪冰带领5名战士先期抵近小木岭,可是抵近之后才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从山脚到涵洞,高差约500米,坡度约65度,山路全被震塌。整个山坡,就像一堆蓬松乱石,一触即垮,踏上去就是死亡陷阱。幸好还有一块长不到30米的混凝土石壁,这大约是过去
用来固定山体的,然而石壁上光溜溜没有依托,只有一些零星散布的钢筋头,最短的仅3厘米。这些钢筋头,奠定了700多受困群众得救的基础。
她眼睛一亮,风一样的跑了过去,两人抱头痛哭。那情景叫我今生难忘,眼泪一下子模糊了我的双眼??
被泪水模糊了双眼的还有我们的战士。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地看着这一幕人间悲喜,内心涌动着巨大的温馨。57年前,他们的前辈黄继光在朝鲜战场惊天地、泣鬼神;在新中国成立近60年的今天,他们作为继承者,仍然不辱使命。他们在小木岭上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置自己生死于不顾,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中间仍然会站出无数个黄继光。
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鲁迅(书里书外)
本报记者董阳《人民日报》(2009年10月6日04版)
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透过一幅幅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徽标设计及收藏的碑帖、邮品,我们看到一个颇为艺术、如此不同的鲁迅,那一张张精美的信笺,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仿佛留有他的温度,影影绰绰显出一张可爱的面庞,那分明是一个顽童,忘我的,在海滩上玩赏一枚枚拾到的心爱贝壳。
在1936年的《死》中,鲁迅留下遗嘱,希望后代切不可做空头评论家或美术家;他还曾表示,“关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到这并不足以除去外行的徽号,因为所知道的并不多。”
然而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却是源自孩童天性,这种热爱在他的文字中有过多次流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到:“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绘图本《山海经》也曾经让少年的鲁迅时常惦念。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包有画儿的“三哼经”时,鲁迅回忆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
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少时的经验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后来鲁迅集藏了大量汉画像石刻拓本,曾手摹《秦汉瓦当文字》一卷,印过大册的珂勒惠支画册,他还支持新生的中国青年木刻家,不遗余力??
是的,鲁迅并不是美术家,但谁能说鲁迅与美术没有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1929年5月鲁迅北上探亲期间,适逢许广平怀孕待产,这是两人自3年以来
阅读可以很个性(读书管见)
孙小宁《人民日报》(2009年10月6日04版)
越来越认为,阅读可以很个性。年轻人可以扎堆地看郭敬明,中年以上有人还凑堆儿读书,不免有些尴尬。所以,我对各种看起来不算流俗的“国学读书会”、读经会也颇多抵触,别人拉我入伙,我总是挑剔地问:和谁读啊?同样,我不认为,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阅读的真实。恰恰相反,这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这种数据给没创意的书商做选题参考可行,让书媒记者借此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也可行。但,都还与个人的阅读无关。说到底,阅读是文化私生活,你家的厨房不可能炒出和别家同样的菜,同理,你的阅读需求怎么可能恰恰就和排行榜上的书吻合呢?有些人不迷排行榜,但迷一些专家列的必读书单,这也大可不必。年轻时听人劝吃饱饭,权当给生命补充ABCD,但若一直跟着别人走,那不用说,思想也会像浮萍一样没个定处。
以心探求,我们往往会找到最切合自己的书。甚至一本不起眼的书,也会在某时某地,起到适时的功效。我身边就有例子存在。当年生病时一位主治大夫,后来我们成为朋友。他从海外归来,专业一级棒。棒是说,你找他看病,他不仅会开出恰切的药方,而且会给你讲出病的治愈原理。如此对病人的耐心,已是时下罕见,所以我格外珍视与他的友谊,有时会把家中的闲书递他,只说未必都有用,拣有用的看。没想到有一年岁末,他发来长长的短信,郑重地向我道谢。他说其中有一本书,来得非常及时,因为有一段他其实焦虑不堪,几近崩溃边缘。是这本书点醒并拯救了他。坦率说,如果不是他说出书名,那本书我几乎想它不起(否则它也不可能被我列为闲书)。另外以我对他专业知识的判断,我也不认为这本书一定能入他的眼。但我尊重他的感受。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中,是一枚樱桃,救了一个处在崩溃边缘的人,谁又能说这枚樱桃此时不是光芒四射呢?这也可能是许多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书存在的理由。
相反,一些公认伟大的书,如果我们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没有形成,那么即使理性地知道它好,也可能是油盐不进。真要有所感应,会有阅读的迷狂,我是亲眼见过的。一位作家朋友,小说写得不错,但并不像别的作家那样博览群书。相反,他只读少量作家的书。我曾多次注意到他的包里有一本早年间出版的博尔赫斯小说集,书页都卷边了,里面勾勾划划,还在一遍遍读。我说,博尔赫斯有新版的,你还不换一本。他说,新的在书店翻过,没买,还是这个版本译得好。我形容他的阅读是一种吸血鬼式的迷狂。因为热爱,便仿佛要敲骨吸髓,狠是狠了点儿,但我相信,九泉之下的那位作家有知,也会颇感欣慰。
还有一些书的价值与魅力,只在特定的时空才得以彰显。对我,《藏地牛皮书》就是一例。没去西藏前,我只认为它作为书,设计用纸及编排上有创意。但是真和朋友到了拉萨,朋友又因高原反应
下页篇二:《人民日报》评论:“巧思”与“拙力”
“巧思”与“拙力”
来源:人民日报
参加一个扶贫工作会议,一位脱贫致富村的干部介绍完经验后,动情地说,幸福和富裕的好日子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向上级要来的,而是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干出来的!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感动了现场许多人。
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新财富时代。崇“巧”者大有人在。看着各种交易大盘,动动鼠标就能挣钱。一夜暴富的传奇,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之上。再谈愚公,再论守“拙”,似乎早已不合时宜,甚至被人嗤笑为傻干蛮干。
的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但总体上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比如前面说的这个脱贫致富的山村,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才由一个穷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其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在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建设生态经济沟,他们用钢钎开凿至少1米深的坑,装上炸药,用雷管引爆,把岩石崩成碎块,用于垒造梯田坝沿,再栽上树木。漫山遍野的岩石,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治理。寒来暑往,用坏了数以万计的钢钎大锤,在岩石上凿出6万多个大坑,动用74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3900亩生态林、4400亩经济林就是这样在石头山上开出来的。没有上级支持,没有国家一分钱的投资,穷山沟成了富裕村,靠的就是改变贫穷落后面
貌的决心、勇气和持久的“拙力”。
现在,不论是发展,还是脱贫,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很重,要干的大事难事很多,既靠“巧思”,更靠“拙力”。“巧思”指的是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但是,我们一些干部“巧思”有余,“拙力”不足。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一遇到困难,不是退缩,就是怨天尤人。许多工作,总是“等、靠、要”,总是强调客观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处一个大环境下,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得快,日新月异,有的地方总是萎靡不振,面貌依旧?其实差别就在于后者精神不强,“拙力”不够。
好日子的大门,永远都是为勤奋和意志坚强者开启。清人张裕钊说过:“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曾国藩终身笃信“天道忌巧”,提出做事要舍得下苦功夫、硬功夫。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红楼梦》,司马迁历时十数载成就《史记》。屠呦呦在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虽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但一直没有放弃过青蒿素的研究。这都说明,任何成功,都是时间、勤奋的积累,甚至都是生命的积累。
有一句名言:
“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巧思”加“拙力”,无坚不摧,无事而不成。
篇三:2014年深度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九论不良文化趋向
《人民日报》九论“不良文化趋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驰骋于天地之间,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吹拂。文化无影无形,却润物无声,虽形成于日常俚俗之中,却能对社会产生恒久的影响。文化思潮的变化,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不可不察。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生活却出现一些不良趋向,文化失范、道德失衡、心理失常成为时下人们议论的焦点,并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与思考。这些文化现象所来有自,亟须对之做出理性的梳理与分析。为此,人民日报特开辟“文化世象”栏目,首期将刊出“警惕不良文化趋向”系列九篇文章,对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九种不良社会文化现象进行集中分析与评论,以期为匡正时弊、推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迎合市场的写作态度,以这样的态度来写作,我们能指望他们写出真正的佳作吗?
密切与生活的联系,不断到生活中充氧充电,让写作资源的库存变得丰富起来,这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并不是理论的难点,而是实践的难点。因此在批评这种闭门造车的现象时,有必要探讨一下实践的问题。
难点之一是因为作家艺术家如果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就必须付出心血和辛劳,甚至要放下贵族式的身段。难点之二则是,真正要在生活中有所收获,并不单单是获取一些信息、观察一些实景那么简单,而是要对生活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思考。但现在不少作家艺术家仅仅把深入生活理解为到生活中获得一些故事素材,得到一点感性认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曾看到一项作家申报重点选题的材料,其中有人在申报表上说,他准备去某某地方采访若干人,然后写一部反映这个地方几十年历史变迁的作品。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宏大,但我对他能否写出这样的作品深表怀疑。即使是很有功力的作家,当缺乏足够充分的生活体验时,动笔也会慎之又慎。这些都说明,深入生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想实践过程,它要求作家艺术家始终对生活保持高度的兴趣,在生活的激发下不断产生思想的活力,不断有新的发现。
创作上的闭门造车现象之所以如此泛滥,文艺批评也需要承担责任。闭门造车是一个古代成语,最初的出处应该是两句话:“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语出北宋道原所纂《景德传灯录?卷十九》。意思是说,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车,出门上路也会与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后来,人们单用前半句话作为成语,形容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为什么在当前的文艺创作中,人们明明知道闭门造车产生的作品与生活和实际不相吻合,却仍然乐此不疲?就是因为在他们“闭门造车”后,会有一个“出门合辙”在等着他们。这个“出门合辙”就是一些不妥当的文艺批评。现在的一些文艺批评家对于现实主义理论不屑一顾,认为如果还以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来评价作品便是落伍的表现。因此尽管作品脱离生活胡编乱造,批评家却不仅不指出这一点,反而将这种胡编乱造当成是创新和突破,冠以“心灵写实”、“后现代的精神焦虑”等各种玄幻的名衔加以吹捧。这就是批评家为那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作家艺术家开出的一道道“车辙”,有了这样一道道“车辙”的存在,文艺创作上的“闭门造车”当然会大行其道。如今,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的文艺批评不多见,为闭门造车开出“车辙”的文艺批评却不少。
我希望批评家们能把这看成是一种失职,以后不要再给闭门造车开车辙了,而应为作家艺术家开一条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正道来。
~~~~~~~~~~~~~~~~~~~~~~~~~~~~~~
中,一身古装的主角们嘴里时常蹦出莫名其妙的网络热词,比如女主角一本正经口吐英文,称“我哪里hold得住”,男主角用国内流行歌词直抒胸臆,表达愤怒时竟骂道:“变态、流氓。”难怪有观众取笑:“这年头不掌握一两门外语,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说我们是一部古装魔幻剧。”
在近年的流行文化中,秀丑、赛丑与捧丑已成一大风潮,各种恶搞行为大行其道。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借助海量数据手段,从芙蓉姐姐大受追捧,到凤姐风靡全国,一些人通过或者出格颓废、或者低俗恶搞的表演迅速成名。他们以丑为美,以丑为尚,不仅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也挑战我们的审美底线。
三国时王弼在注释《老子》时曾说:“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以近年的流行文化而论,“以丑为美”是反人心之常而行之的行为,不是在追求“乐进之美”,而是在张扬“恶疾之丑”。
“以丑为美”,有种种表现,概括讲,可做如下描述:
其一,以反常为正常,以畸趣为兴趣。“以丑为美”在形式风格上,是“反常出怪”。我们看到,在当今媒体的“流行色”中,“以丑上位”逐渐增多。这不仅表现在那些“网络红人”的“成名史”中,而且也表现在各种演艺明星的“星路历程”中。这些娱乐红人的文化表演似乎别无长技,惟有以极端反常的怪异表演博取眼球,以令人生厌的畸趣刺激观众的兴趣。
其二,以低俗为通俗,以恶俗为本色。“以丑为美”在文化品位上,是排斥高雅,以“通俗娱乐”为名,贩卖低俗、恶俗之物。某些“享有盛名”的所谓艺术家,不仅热衷于以低俗娱乐大众,而且将“恶俗”作为艺术本色,泯灭了高雅与低俗的区别。
其三,以欲望为精神,以贪婪为气派。“以丑为美”在精神观念上,放纵欲望,鼓吹贪婪。近年来,赤裸裸的欲望宣泄和物质贪婪,逐渐在文艺表演中主题化,这不仅导致审美主题极端欲望化,而且使审美形象因为欲望宣泄和物质贪婪的极度充斥而扭曲。
其四,以仿袭为本事,以俗套为个性。“以丑为美”在艺术生产上,不是以诚意求精、个性创新的艺术创作为主旨,而是在市场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以仿袭为基本原则,以拼贴为基本手法,在“反常出怪”的旗臶下进行模式化生产。因为没有真正的个性内涵,“以丑为美”虽极尽“出奇出怪”之能事,但并不能创造真正有机的个性形象。
“以丑为美”为何流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审美教育没有跟上社会转型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开放的新形势下,审美教育没有紧紧跟上,各种不良思潮乘虚而入,致使美丑不分,以丑为美;其次,在文化生产与市场经济接轨后,过度娱乐化的文化生产,使低俗、恶俗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再次,媒体舆论导向也对“以丑为美”的文化倾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卫视一拥而上推出的种种选秀节目,成为“以丑为美”的展示屏和扩音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之所以是可爱的,是因为以多样统一、完整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审美形象,不仅表现了自然创造力的神奇美妙,而且也表现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生命精神和人文理想。德国哲学家席勒说,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审美者。马克思则指出,人能够超越自身种属的限制,按照普遍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审美创造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一个健康而文明的社会,必是以追求美、创造美为文化主流的社会。与美相对,丑则以
残缺、扭曲和变态展现着自然的灾害、体现着人性的缺陷。“以丑为美”不仅在审美活动中把丑的负面价值正面化,而且把文化精神乃至于社会生活中的“丑”的价值正面化,从而导致“扬丑抑美”。“以丑为美”,丑怪畸趣被追捧,低俗恶俗被推崇,欲望贪婪被张扬,不仅会引导审美趣味的下滑,也会是社会风气沉沦的催化剂。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从审美规律来讲,美和丑并不是截然相反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庄子就有“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的著名命题。清人刘熙载则指出“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但是,美与丑的转换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必须要借助人的审美创新之心“化丑为美”。怪石之所以能够“化丑为美”,是因为懂得欣赏怪石的刘熙载,从怪石变化无穷的形态中可以自由想象,体味到自然造化的神奇与无限生趣——即所谓“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再如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和鲁迅笔下的阿Q,都是丑角,如果从审美范畴来讲都是“丑”,但是,刘姥姥与阿Q却又都是成功而美的艺术形象,因为在其身上深刻地表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伟大的情怀。简单地讲,要想“化丑为美”,必须要有一颗真正爱美的心。
~~~~~~~~~~~~~~~~~~~~~~~~~~~~~~
涉事者不要埋怨网络和百姓,要学会自我反省和检讨。如果弄不清这个因果逻辑,就不会有良好的网络生态。
互联网的负能量,不是来自网民的表达激情,而在于放肆的语言污染。我们已经看到,正是在以微博为主体的互联网广场上,大学教授和搞笑明星,以脏词跟网民对骂,激起大面积污染。这是一种精英和网民共同营造的秽语狂欢,而某些微博主管机构对此含笑不语。勤奋的“小秘书”只筛除“不适宜对外公开”的段子,却长期放纵毒化互联网生态的污言秽语,放纵针对民众的秽语,由此获得互联网的“生态平衡”。这已是某些门户网站的基本游戏规则。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互联网已经获取的艰难进步,将会遭到彻底瓦解。
网络哄客需要学习的
下页篇四:四十秒四步有序分合的满分的审题
四十秒四步有序“矛盾”分合的“满分”理清解题难点
高效创新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满分解题
——感性与理性分合的思维聚焦四步有序“满分”,妙解全国一卷作文“
说明这个“违规”的特殊性地点的危害——高速公路上堪称“一条高速公路一条人命”。
如果他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会发现这些理由里的“高招”是不是一厢情愿,能否万无一失?
化用李白杜甫体:
君不见从“泰坦尼克号”,多少旅客“朝如神仙暮成鬼”?
君不见希特勒、夫差与鬼子,多少急功近利“任性”不复还?
君不见蒋介石大“围剿”革命英雄,多少暴力苦果无人收?
君不见四个全面讲规矩,多少违规者还“任性”屡教不改?
以史为鉴,就不会像部分网民“网络暴力围剿”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不顾全大局,这个大局就是“四个全面”,包括广义的法治思维。
因此,为了向“小陈”学习,“中陈”呼吁媒体们举办这个全民活动:
“交通违规随手拍,四个全面幸福来。”
从而移风易俗,就像治理“酒驾”,尽力对交通违规“零容忍”,创造和谐公路。
媒体也在传播相关正能量:
例如,《人民日报》6月8日刊出:《温儒敏:语文命题水平,作文最能见高低》。
判断“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
温教授还说: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还比较贴近社会生活,考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这也需要全民支持,我也万分支持,由此致信一封。
“中陈”致信万分支持“小陈”大义“救”亲(思路主体部分)
尊敬的小陈同学:
您好!我也姓陈,因为年龄介乎您和“老陈”中间,也可以叫“中陈”吧,您不介意吧!为何那么多网民碎片化思维自相矛盾的对您“网络暴力围剿”,习惯于用“老子”训斥“孙子”的粗暴思维,导致矛盾激化?
为什么有周立波曾说的这个现象:“真相很模糊,愤怒很真实。”?
因为那些人违反了完整的思维规律,就像盲人摸象。
高效思维的
但因为“唯心主义”比较契合人性的弱点,就像毒品,“越吸越上瘾”,特别是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出淤泥而不染”也很难。
所以,就容易导致一幕幕“唯心主义”的悲剧。
例如,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
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早在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强调了反对形式主义的“三严三实”、“四个全面”。
包括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那些考生跑题偏题是因为对题目材料的感性理性的理解以偏概全,不够到位,不能坚持到底的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与国务院对“东方之星”交通事故的紧张有序的调查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丝疑点,彻底查明事件原因,保证结论的真实性、科学性、权威性,经得起科学和历史检验。
其实,只有不断理清材料感性理性的信息点,就可以完整的把握八百字的作文的思路结构,并能直接成为作文思路不断展开的依据与“骨干”。
人人考到满分的“田忌赛马”:
有些人对所谓的“差生”失望甚至绝望,其实,“差生”关键是“差”在元认知上,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尽管时间有限,但如果釜底抽薪,标本兼治,就需要把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放在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