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孝敬父母我们该怎样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2:52 字数作文
孝敬父母我们该怎样做字数作文

篇一: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陈大惠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也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孝道,构建和谐社会,一点肤浅的感悟和体会。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其它三个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经过研究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家庭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孩子从父母,特别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基本的伦理关系。比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最基本的伦常大道。父母以自己的身先示范影响子女的品格、气度和性情,担负起子女真善美的引领和追求。

现代社会的很多美德都是以家庭关系中推出来的,好的概念几乎都是从父亲母亲之中浮现出来的。父母的言行和诚信度对子女人性、心性、禀性的培养和人格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力,是为子女打造做人基础的决定关键。

今天的家庭从过去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慢慢的到现在的小家庭化,个人化,人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享受,许多年青人失落了中国固有的文化,失落了中国固有的精神,做父母不像父母,做子女不像子女,做兄弟不像兄弟,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讲的是市场,科技,信息,很少强调学思并重,言行相接,如何做人。知识的教育重于生活的教育,功利的教育重于道德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重于启发式的教育。重规范化管理,轻个性化发展,重普世科学文化,轻中华人本文化。邓小平曾说:10年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是教育。20多年过去了,失误以另外的形式变幻着另外的后果仍在持续发展着。传统伦理道德被颠覆,社会互信不断消解,社会心理日益扭曲,公共责任和核心价值观缺失,特别是一些权力和金钱持有者缺乏高尚的道德支撑,缺乏内心敬畏的法律约束,其严重程度绝不小于邓小平当年的担忧。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引发舆论

广泛关注。

这里大家看一看今天“教”字的写法,左边是孝,右边是文,这也就是说教育要先教会孝道再教学文化,这样德才兼备才成其教育。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这就是说孝道、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包括伦理教育、圣贤教育、道德教育,都是从孝道引申出来的。教人要从教孝道开始,做人要从行孝道做起。古文讲:“天下之人,不孝不教”,就是说,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不能教化。

孝对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学好孝道,他感恩、道义、责任、奉献的人生态度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人假如从小就受圣贤教育,用爱心经营人生,他的生命绝对不会到成年才发光,也绝对不会到退休就结束,而是愈老愈有价值。

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的根本,他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古人名言: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做人。意思是说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算是一个具有人性的人。那么下面我们就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孝?

(一)

什么是孝?《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孝的三个阶段。“始于事亲”是指幼年时期从开始侍奉父母做起。“中于事君”是指中年时期以效忠君王为孝。“终于立身”一说指老年时期应建功立业、留名后世,这是孝的圆满结果。“事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层次,否则“事君”谈不上,“立身”更不可能。三个阶段既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又有着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就今天来说,让父母生活的好是小孝,小孝为家。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因为自己生活的好,是大孝,大孝为国。一个人的孝心永恒不变,并能发扬光大,做到立身,进德,修业,成圣成贤,那你就是至孝了。

养花的人都知道,浇花要浇根。而孝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的根。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也好,论国学智慧也好,则孝道不能不讲,《孝经》不能不读。

汉朝大儒郑玄说《孝经》是六经总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按章太炎先生的说法:《孝经》是国学之宗。汉朝自惠帝起,所有的皇帝谥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使孝道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谥号特点影响了中国两千

多年。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一如既往地把《孝经》放在了重要地位。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所以《孝经》是一部受到关注最多的书。

《孝经》从“入则孝”开始,详尽地讲解了孝道。例如:听父母之命,养父母之神,暖父母之心,谏父母之过,侍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并从五个方面向我们对什么是事亲、什么是尽孝作了具体的阐释:

首先“居则致其敬”。“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虚伪。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

二是:“养则致其乐”。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关键是要尽心尽力做到承欢膝下,让父母舒心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三是:“病则致其忧”。就是说父母到了老年,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做儿女的心中不仅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而要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尽力照料,护理,争取早日痊愈。

四是:“丧则致其哀”。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是:“祭则致其严”。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的恩德。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作为子女的基本责任就算尽到了。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

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一旦触动,便如闪电一般照亮那个地方,最能“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也就是说最能帮助人回归本性,回归人性,恢复本善。

这里向大家举一个例子:说的是抢劫犯李斌,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眼看别的

犯人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李斌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父母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

这天天气特别冷。李斌正和几个在押犯人密谋越狱,忽然,有人喊道:“李斌,有人来看你!”进探监室一看,李斌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开外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衫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布口袋。没等李斌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这时,指导员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了,热情地说:“大娘,吃口面再谈。”等妈妈吃完了,李斌看着她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是步行来的,鞋早就磨破了。”步行?从家到这儿有三四百里路!“您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做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又干,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就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探监快结束了,指导员进来,手里拿着钱,说:“大娘,这是我们几个管教人员的一点心意,您可不能再光着脚走回去了。”“这哪成啊?娃儿在你这里,已够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的钱,不是折我的寿吗?”李斌撑不住了,声音嘶哑的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哭泣声一片,那是旁观的劳改犯们发出的。这时,有个狱警进了屋,故作轻松的说:“别哭了,妈妈来看儿子是喜事啊,应该笑才对,让我看看大娘带了什么好吃的。”他边说边拎起麻袋就倒,李斌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所有人都愣了。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不用说,这是李斌妈妈一路乞讨来的。李斌妈妈窘极了,双手揪着衣角,喃喃地说:“娃,别怪妈做这下作事,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李斌好像没听见似的,直勾勾的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来的东西,那是一个骨灰盒!李斌呆呆地问:“妈,这是什么?”李斌妈神色慌张起来,伸手要抱那个骨灰盒:“没??没什么??”李斌发疯般抢了过来,浑身颤抖:“妈,这是什么?”李斌妈无力的坐了下去,花白的头发剧烈的抖动着。好半天,她才吃力的说:“那是??你爸!为了攒钱来看你,他没日没夜的打工,身子给累垮了。临死前,他说他生前没来看你,心里难受,死后一定要我带他来,看你最后一眼??”李斌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号:“爸,我改??”接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个劲儿的用头撞地。“扑通、扑通”,只见探监室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痛哭声响彻天空??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拾葚供亲”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叫蔡顺,是我们河南人。蔡顺父亲早年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很孝顺。当时正赶上饥荒,

没什么吃的,他就背着筐去采桑葚。有一天,他采了不少桑葚,背了两筐往回走,路上碰上了贼。贼是当时官方记载的说法,实际上就是造反的农民赤眉军。赤眉军一看他背的桑葚分两个筐装,都很好奇,问他,这是为什么?蔡顺说,黑紫色的是成熟的,好吃,有甜味。红的是生的,不太好吃,有酸味。黑的给我妈吃,这个红的我吃,我们没有粮食可吃,就靠这山野果子充饥。赤眉军的这些人认定蔡顺是孝子,他们决定给他两袋粮食,饥荒年代有人给粮食可是不得了的事!而且不是一般人,是强盗给的!赤眉军除给粮食外,又给他一个牛蹄子,说给你妈妈改善改善生活吧。

李斌的例子告诉我们:孝道可以让服刑人员触动他们的天性,启发他们的良心,转变改造为好人。蔡顺的例子告诉我们:盗亦有道。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孝子,那些社会边缘人物,或是暴力起家的强盗,也会尊重你,甚至尽其所能帮助你。孝道与亲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

孙中山先生说:“国家讲伦理道德,才能长治久安。”“《孝经》所讲的,几乎无所不包。现在世界中最讲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

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在人类,中国是最讲孝道、最注重伦理的国家。在众多的伦理教条中,孝总是摆在第一位。在封建社会,许多英明皇帝告知天下以孝治国。”

周文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对父母就由衷敬爱。继承王位之后,更是以孝著称,以德治国,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尽到极致,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王朝。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时的“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的那么好,根源就在于这些皇帝以天子身份行孝垂范,以孝驭官,以孝化民,以孝治天下。

《孝经》在汉武帝时传入朝鲜,梁武帝时传入日本,他们都把《孝经》视作盛典。日本古《学令》规定,学生必通《孝经》、《论语》方可取用。在韩国,不孝者根本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能做政府官员。

韩国、新加坡等周边邻国,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华人聚居地,孝道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他们在修身齐家、治国理政、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篇二: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我这次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也是我学习佛以来的,一点肤浅的感悟和体会。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其它三个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经过研究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家庭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孩子从父母,特别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基本的伦理关系。比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最基本的伦常大道。父母以自己的身先示范影响子女的品格、气度和性情,担负起子女真善美的引领和追求。 现代社会的很多美德都是以家庭关系中推出来的,好的概念几乎都是从父亲母亲之中浮现出来的。父母的言行和诚信度对子女人性、心性、禀性的培养和人格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力,是为子女打造做人基础的决定关键。

今天的家庭从过去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慢慢的到现在的小家庭化,个人化,人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享受,许多年青人失落了中国固有的文化,失落了中国固有的精神,做父母不

像父母,做子女不像子女,做兄弟不像兄弟,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讲的是市场,科技,信息,很少强调学思并重,言行相接,如何做人。知识的教育重于生活的教育,功利的教育重于道德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重于启发式的教育。重规范化管理,轻个性化发展,重普世科学文化,轻中华人本文化。邓小平曾说:10年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是教育。20多年过去了,失误以另外的形式变幻着另外的后果仍在持续发展着。传统伦理道德被颠覆,社会互信不断消解,社会心理日益扭曲,公共责任和核心价值观缺失,特别是一些权力和金钱持有者缺乏高尚的道德支撑,缺乏内心敬畏的法律约束,其严重程度绝不小于邓小平当年的担忧。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这里大家看一看今天“教”字的写法,左边是孝,右边是文,这也就是说教育要先教会孝道再教学文化,这样德才兼备才成其教育。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这就是说孝道、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包括伦理教育、圣贤教育、道德教育,都是从孝道引申出来的。教人要从教孝道开始,做人要从行孝道做起。古文讲:“天下之人,不孝不教”,就是说,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不能教化。

孝对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学好孝道,他

感恩、道义、责任、奉献的人生态度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人假如从小就受圣贤教育,用爱心经营人生,他的生命绝对不会到成年才发光,也绝对不会到退休就结束,而是愈老愈有价值。

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的根本,他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古人名言: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做人。意思是说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算是一个具有人性的人。那么下面我们就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孝?

(一)

什么是孝?《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孝的三个阶段。“始于事亲”是指幼年时期从开始侍奉父母做起。“中于事君”是指中年时期以效忠君王为孝。“终于立身”一说指老年时期应建功立业、留名后世,这是孝的圆满结果。“事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层次,否则“事君”谈不上,“立身”更不可能。三个阶段既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又有着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就今天来说,让父母生活的好是小孝,小孝为家。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因为自己生活的好,是大孝,大孝为国。一个人的孝心永恒不变,并能发扬光大,做到立身,进德,修业,成圣成贤,那你就是至孝了。

养花的人都知道,浇花要浇根。而孝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中

华文化的根。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也好,论国学智慧也好,则孝道不能不讲,《孝经》不能不读。

汉朝大儒郑玄说《孝经》是六经总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按章太炎先生的说法:《孝经》是国学之宗。汉朝自惠帝起,所有的皇帝谥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使孝道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谥号特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一如既往地把《孝经》放在了重要地位。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所以《孝经》是一部受到关注最多的书。

《孝经》从“入则孝”开始,详尽地讲解了孝道。例如:听父母之命,养父母之神,暖父母之心,谏父母之过,侍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并从五个方面向我们对什么是事亲、什么是尽孝作了具体的阐释:

首先“居则致其敬”。“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虚伪。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

二是:“养则致其乐”。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关键是要尽心尽力做到承欢膝下,让父母舒心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三是:“病则致其忧”。就是说父母到了老年,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做儿女的心中不仅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而要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尽力照料,护理,争取早日痊愈。

四是:“丧则致其哀”。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是:“祭则致其严”。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的恩德。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作为子女的基本责任就算尽到了。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 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一旦触动,便如闪电一般照亮那个地方,最能“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也就是说最能帮助人回归本性,回归人性,恢复本善。

这里向大家举一个例子:说的是抢劫犯李斌,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李斌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父母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

这天天气特别冷。李斌正和几个在押犯人密谋越狱,忽然,

篇三: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有了孝才能谈其他的。由孝敬父母做起,再设身处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爱国。”读了院领导推荐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感慨很多,受益匪浅。

首先很赞成书上说的“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孩子从父母,特别是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基本的伦理关系。父母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子女的品格、气度、和性情,担负起子女真善美的引领和追求。”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养父母之心,首先是不能让父母为你的健康担忧。养父母之心的第二条就是要顺父母之意。顺,合乎天理。有一句话叫“顺着为孝”,就是说对老人不要苛求,不要较真、不要下意识地去改造老人,而是应该努力适应老人。养父母之心的第三条就是兄弟姐妹要友爱和睦。养父母之心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常给父母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学生向孔子问孝。他简单的回答了两个字,说“色难”。色是脸色、表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孝敬父母这事里,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和颜悦色比什么都难,比你给他买房子、买衣服,带他去旅游都难。因为这“色难”,是要持之以恒的,不管你心里烦不烦,不管(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孝敬父母我们该怎样做)他叨叨的对不对,你都能听下去,还得有个好脸色。在家中父母面前,要始终是欢乐的样子,不能长吁短叹的发愁。这种修养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氛围,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现在我们都是跟爹妈先甩脸色,停一段想起来后悔了才安慰。在家里,恶劣情绪是最大的污染源。一张拉长的脸,足以熏黑一片晴朗的天。我们常常听到老人们说:吃孬吃好没什么,只要回家能见个好脸,得口好气,就心满意足了。这叫“孝颜”。 正如《礼记、祭义》上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现在很多青年人,朋友之间交往打扮得漂漂亮亮,那你回家时打扮过吗?相互经常不断的又是献殷勤又是献花,那你给父母献过吗?每天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那你给父母打过吗、发过吗?一见面又是说又是笑,那你给父母说过多少话、笑过多少次呢?据调查,当下80%的年轻人,对自己偶像明星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而对于自己父母的生日竟毫无所知。 《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70多岁了,为了父母高兴,忘却年老的忧虑,常常在父母面前表演很多节目,手摇拨浪鼓如小孩般戏耍,甚至翻筋斗,让父母欢笑舒心。

有人专门做了问卷调查: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位表情愉快,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和希冀。而100位儿孙见到长辈时,有46位板着面孔,显得冷淡,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情,无动于衷;只有13人笑脸相迎,问寒问暖,情意融融。以上调查数字不一定严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个严峻的家庭问题。 有人把“脸难看”称为家庭暴力中的表情暴力。

目前,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对老人由“食养”提升到“色养”的层面。关注老人的心理世界,呵护老人的精神生活,是时代赋予孝敬的更深内涵。

大家知道,丘吉尔是上个世纪闻名全球的英国首相。他领导英国人民打退外敌入侵、振兴民族经济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广为世人称颂。然而,这位伟人的另一面,作为儿子,他对母亲的拳拳爱心也为世人做出了楷模,人称他是一位当孝子不要面子的首相。

篇四: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怎么样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2、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3、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在场所有人。

4、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 如何孝敬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

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学生评价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 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 比一比谁写得好

下面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三、学习《弟子规》

1.齐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整体认知。

2.幻灯片展示,逐句理解和讲解。

3。播放动画片《弟子规》,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

四、这样是孝敬吗?

巧解孝敬误区:学生讨论下面同学的做法

①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小林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行)

②小刚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缺少沟通)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在精神上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更为重要)

④一位学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后写下了一段话: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5、除了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之外我们还要孝敬爷爷奶奶和身边的老人,最后请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篇五:我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钱祥杰

1,父母讲话时不玩手机;2送父母一个红包;3为父母做一顿饭;4父母动筷子之后再吃饭;5陪父母守岁看《春晚》;6让儿子(女儿)对父母说一句“爷爷奶奶辛苦了”;7作女儿的为妈妈梳一次头;8赞美一件父母年轻时的事;9向父母夸奖你的兄弟姐妹;10和父母拍一张全家福。

(第六条他暂时没做)

邓升帆

早上我六点钟起床后买了两条鲫鱼。回到家,我洗完鱼,满手一股腥味,不过很开心。开始烧了,先打开燃气阀,点燃火后,刚锅中倒入大半勺油,给它先烧热,然后我将由均匀涂抹在锅上,使鱼不粘锅,等油烧到有丝丝蓝烟时,向锅中放入鲫鱼,一会后翻动它。现在鱼表面变得黄一点时向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黄酒、生姜、辣椒、两勺盐、一勺糖等佐料,然后盖上盖烧会,等锅中汤汁快没有的时候将鱼起锅,盛放在碟子中,最后放上香菜。我很想在烧几道菜,但是就这个最拿手,烧完母亲也将中饭做好了。我将菜一一端上。

杨建宇

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现在,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

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为了自己的将来,我在学校时应该好好学习各种知识,锻炼自己,不要因自己的事让父母操心。

李永清

达其所求。

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快乐。父母要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我心里记着,独善其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儿行千里母担忧”。 当然这说的有些笼统,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这都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标准,也希望不辜负他们吧!

徐超

作为学生,报答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学习成绩。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几十年省吃省用,节省下钱来供我们上学。当我们小时候考试取得好成绩给父母看时,他们是最高兴的。另外,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父母最为关心的。每个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们稍微有点感冒?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裕钭偶钡木褪歉改浮6颐怯殖て谠谘#颐蔷偷米约赫展撕米约海灰酶改傅P摹N颐钦展撕米约海硖褰】盗耍改敢簿?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kaixi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开心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