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小石潭记的翻译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2 03:28:55
谁有小石潭记的翻译啊?
x}n+YvJ [liC .dm)(N(QIfqșeSBwD04{3Pfg9n7aWLړkuv_۟}̟_j2}{+#?|(=o{wvauv+N'qo~os9ޙeN|rSXfjl>.)my k_uOh]riS]uL ]Z 7-wfn){A t+F˙mK>Mx<ѢO9>&>aK)Txޮ,{jZKlE'qcM0g9+ge'|nW>` FY&!gZka9Ŏ)c%iWt1-YvZ{]Y2JkQJ2@h &R?~EG7,;6L_IP9HC5Qr^g]SO{˛K߰fSjb)vxߴNq9r+֗gf-Ϳ: -|@ܐgu\fő%kAr'#37Kv{N^ա.\҂Bj4ر;/@*_,GvD`'dwgn}ݬD`U2y 2$Ի[xYr+;d*#̇MCi&'c emqe_r5H5N&8 6ph3GhY;G]*؋.l2PCYjQQ5vֲǗN&;խ؉N샩#h=Jj]?osF ;how \L68U.w:@|:sNFXpK0pA#S<$ x2r0KvP^@- KVoR @P27*J Gŧ}{er~>6dAjRTPLq2|tl߀)G9z/ @kUS.@NӦwg*mS }jgxNJfګ&u OR:+n=j?WAo: 0KURv IDkS/\@YlTRq+tXH*# "k>s:+[caܙS9o7%ϱ&B{CLL{qKF-@>/()q7hvP4Mh&0VP2x߾â.cڇ0]~ )z GJiCQ`A~%l~2 Y5z y0 {xfbœ1z45{~T%r`Zoʻ4sS SyERa nЩaaHRFhXJK5wD>&9/Ѷ!D'sEL+]Kߌ}K_e_%0Qs^1I %fNs?7^*<2Uҕ>VdM|?3Bθ[v1E &jb,/^&_40%Z84M> np>^C(1GqJO"R lM+=x$bWE->* (LL<4>NK?͗kbzZD:FY)M=XH O,$%F2}%æAEZoYDD-C!&P@/>RC~{M 12uꁠ"Aꃏ/ruY!c|l/q@?uVt3$PW|P#B; 2 WF@ 8 %Nܪ)QCGݕ0 )>|梘Ab` H2,sRXMN~ 0 $B=Q9│ ׯRmf-@uIahAXhco5pf`F,Hl`o;2vp0:tX~M;N}'\$d{jZX@耻zB|SjVQ!S] sGƄz2oFLgS!Z[N7d+Ž=D%cv@&bi_T!V f>~5c+ZIIKY*zr֤z錵 blx\ܩ{t]jx(;3B5.fawM=Av4-o4JtATˮ7`{rN;^Nl  zLH k[] Mm{b $վ~_]Zi; +oXvhJ7US=krxbNlBի=t\1w~cӖ>%{ej{g*eŇ65ӆ~B'Ff_Y3:7 1ӾT]t/HϾc H-Š4Tvͤ2)vgaoo6mQV_aoeTI%H@?Ov H(e:(JǼ,m}ŝ:=t;wvԌsU*N.n۞`i͝CI9$p,PO"jwMz\jo7e{e; ӈNUݦy`nck0!:_X8frN Pz[=*"q[63->C/Y|d7/tKXJ}X=.P>٪w*5@YԼ—O7(8A@Ƹ wZDɖM[ $)ݠ7Oe i'FK923@>nmL3# $zÌ)fʨdXч (0ZkQ蕋T@F :hRt& *]ЄmW tW@zĩ'ؽn]a6wc B0W jRdw@$ KӦF,KF$~`7oî[XYLjcГ't$v9Y|$?FۜfF(sӆԺH޼0 `)sC7t< z3:uF׾ſ97''moLj|bDeqBo<6ňc5tI7[Jrdq3|LֺK:uRPFU sw|D6\{ ;uzvaA<8hHm)_?KRU< 06A@,t aH:ɩ5X=/1ֳg2Q/Cp<9z$0T*OL>tWN\徻u|Z3_"=Ajg^kbI%L8Ys ܔ b΀ %nw\,5KRkE1/ mtרs >Ce~NI5c7K&JIf)(3;aC)z 3>;t@ڝM"+EEG{0Fh.xag?E1wG`"ĵ n;DCD쓏4Fۢ-3 %PAfv b'=FtNbͩMxˬ2׃ kˎ9Yr RrcE0Bm؍$[jW D'Gso:FGR N&ZEaa!tY()/=*L;J2@,ZeS2yK gIrvq͂#8M4|aϜC53,̻{1d+)4w.݄"CH BX;vM}8[mg'L 5 FP+=ĂFר w`1O&(>˰KӪ3 U ޒ΂(i-.~\3,.>)T쭒dpzaA\a9fI5 &I%L!pfQ aFНty6zW_BB"{b*50 EzA~-T>~7&# aЦ|W=J3Q-Ի&?P=0~Dl[sO:ʝ9cDoVbt"38įoarFKp^Ȃ[J%{-]o !:RdKkEJ(fec ,Q@Ä(S𰷳l&0d`=EgxU zL@ RI:IaA GYuLFDjW^uluI(U)h߆nMuB>  y.g[w z存:}L&1}S;ɲ/adB7sTSH`(9onn.{E<ˆk z=0͓Ć[1v6aV}>&ѴvXR ̈U˫ϓgݠ@  LĒc RԇE;~%N{-h^]g fV=IZD6KbӲLa|>O4m&P!:*c*,˦%%"V3~T2X]9\Et<E&LgLa,d(݅#x擢Xo< #I*'G" șxaQ}[e$ٻUy W#Ce@kz+qZ~E.nnúv&װF,D1<;`HbFSa~f- *i0W^&u x 5u{IhxaoM,uD<> X^ԞSu AB[yZPLm(t3uZ{yy_mt1C,Q`up^]1/k_@^.@5&1Xոdd8p njhYN<,SH.} a܄>n}6C-6lWa,_Ζ_H1]A7zxK}[E >Xwe8yf괢0! ƳI,a R[r93s\UHfv9՝*]W\g [ |Y8bߌ4\]49GU{K},j'Oc%! tcRw34,Go zbqeK9.db)k}&$x k-6.~gcXSݥ]ҝ6ڊy{v&niiZ]AXv.%-3@aDY F @}wA$FQC׌Yp8ӑ9gL nzG1DZHT9by2}8neܚ٩LPdWk2hidI&RpS=}ThEqV mfw$4w˸S f^0=%I9>*p@`2OЪiOfLr9 QQ3ʬe8tgHS61!qFFOOŏXJd02\91\_;%@$ <:*9+?$Z݊0~IĖiX"_O!%/8){-7 nLc `Ƒ_ǹ{Aԫm^2V%V}Ԁ(4YYsJ4n 0n# Zw0ik_T0XqI3CHҗѐ |_ 3ɼ&}`nbRWI_=)w)^ND0OIř}e2MS=Mwva řp vؐ8kF8IDo<:o0FœԓD.CQ+ujsw?5FCY ?Dt0ɃT3Ul$& D$Kܜ5R!q(Y>~?d`yk]m?=b@=@eI 6z|xH3tLRxdԳy6!ƑEq`H6~ -%XP &L%їZxN R.5cizt_ mo9j/IgCg>kO\ O?~_16%]ߗF1T4n>Ɍ#-xvum8gh.R! ,A<S*#V:s~n5qCӔF O":a/g#b%5(AK\{o:ҡk`N`؀̻3kbL+čԯlsëSIyzMQ/)TnI#}xO2Ɍ$c2#`+n'*e אezvqޗ41Ũf:86S~l &L}.3L@ftӔ͂0c:>tw$5!Y)T8x;`3-&]yXl5־#ItaaTǦ}+yF`s Hq K b?)l~]GY()Ix'BHby00'nhJHYrVab@,@0wGXj!j0B ByKw<%6GJ{ĸݿ/Z[Wj=%]У9q590F93.|mj lۇK B R t,U{QI/y^ g,ėtgvO,Hd>rO|Q6}«X[݁Y95oVL.ՁM90w\d/ޙܦITQˋˍ3AX^ uֹCEB~5A5)@z([ gGMW0dC2Rq( #~H `laM̴ma쵁3Jro}HyJe|tdxmMN'íyvI/z>$Ţ|z`S'tMG(ۊJ$$F˼ed,J2>pS llQRj|SൌYAs\]ۨjNnϫ}n;Lls&Bcm2=bldlœ:Ml7;tZRˢu/IȤa+dt^ICd{lCJ^`KE̎'Q,ĢubnM̿^ a\F6 dD[-%t\F\;h.N8$\^n ZtIK( Cޗ콲iPkh90Qo_$;Z J'Юw\TS5zjP /TgK/հsyÄ~d) QN09WtGKj!rV6A™Źpώ{83^9M6-AwSS<ㄒ bsDŽz✪i^R{'8@J^\!y@,UtY䶶L7VЂ}BrӃ΀Gȹ-3aؓu{O LQ_oW(IIvAx"i<  ŮhHJay=x]x."_I]Tg.+X@T30%#YS9+R:@oG~,CtxΟU@aB5T!I<ܾHc*?w;x#ENơcѬnth0g,?K0łn="!}]z" :jxM'ic9&T#29 E%M^vM9$/du}fSz#w$e\Wir_'_D̬*Qp^6;x J% z"˵K(7в BD('` @ى8[k!v[!kAͥIC_;04z\ɳB 3xĄҳ4rrJȪ\l@9j.IݡM:- ;YZ֗G Oƾ_ixݤ.*߷RB┡C$¼e\l;,F8ԙz>\4?;=9X|]D21T=Mg591/]3GO_qHZξ b&1I!6sxޗI%fۍ5_:łoJU1̞Oݠ'uRE݅BPwaΕuU{cJxbAL-PÖ2BSOZ?tޑWDׯx֏H&4"I?y3=ޔ|?c* N AӮ ZU$pKZ &dPЙ9|UBU'=0;\#Zkc5UP$RU)?BK!H3UZufB$Ch)$HJ3]<5!UF :+/GLgRJ7~VgΛEFocA(e#A0jNFNJx.,uH#]`&󪛡?/gcOsSTwsn.D$9(۷ė-'5S(ΠL/qW#q8ڤ{jTS d⁗澯JB=RƄ=9g+[7k!$h E ]" `f`.u?[aa#'mla1@:%!թY]>CRzfbv23b |!of?A™O'37,n ƭcz;YCp|4*%(>QyTM{.RQ^T!hZeJwj s-Y0IdJ@iGڪQ}qsD fƈV2uM\F(<(?3`Sd)Fv6jL8vm[Vt5l.9IQ:Grt.K%6ko'3ѳ79L,~pn '[*S ,~ѡ1(ya1-x+ ױdJ̃<a/UQr.WK2-3Dz7:{I-E/1lL0np'^LPaq/V|FZ`O<2_wƭx~nR_#Y PA?p0iI+ y,XޡgVpad˔B/'xE9$';&,ed0.J%,?\W;턣$gR\nN1 hp8I Թz },^"Cd:\==PC&M$5Bܹȗ}:o¿Cq>חwQz}/Eo`C_p'}V yq/S{?^yvC[|zG~RAENĖZd)b7o^%% Rj0IOAjώSo\G^޿|+R8׎ #פpb"𭷯JYħ/Ku)'/Laȕ)h^Yڔ>8ɫSXS˧קO/P둓]_?{kTt.R*dTPї_"kBϓ+UKU8ZďXE[|y ^X]I*O\r׬|NPg{׭P~} zKWD.]Y .^my~?,NKXS@Qj QU-p^/)nu2|~u ~>LCYW~WOxP8|N8r ߔHJq ZH.~څ+}.w<}.y z:e4[˼U8k_Kr3U jz60[o50~E0Wߙ^B\ ӏTBPOG!PW)kb"\սzULde1|,7,0Bg4FPkc1т:&R /@]âx;@~wȻ{;@~މm{mS0bj{uEȇẮ~r O'([r/_T2g JPdyɈ-dQꋋGsM^,+/l-<y>e矙==0'jPxN)Q +z᪼&y7PO2X(Hґ*$e?Z2g5njؤOvlD+.Ϳ9q)˵"99qDd}z4] ګ|!;GÓ:yGߣQ({=EGߣoD 4נ ҊwVgA]Z5hyۗl`[0Aܺ%N{# fߦss `_9,X={=y_"wO㻧oi[2/~"c¹q0\#NJt6<5Į?8"k&'c$ #sf\ &_mQN`_D ?4~Xb?,7;>~2|A

谁有小石潭记的翻译啊?
谁有小石潭记的翻译啊?

谁有小石潭记的翻译啊?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á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
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áng)竹: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冷.(“冽”意为清澈)
6、 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
16、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 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2、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因为.
24、 清:凄清,冷清清.
25、 居,停留.
26、 去,离开.
27、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 龚古:作者的朋友.
29、 宗玄:作者的堂弟.
30、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家世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67岁).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其中本文的出处《永州八记》便是其中一篇.
柳宗元衣冠墓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
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文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
评论
1.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而后面的‘‘崔氏二小生’’则有一种作者想像的人物,作者相接他们来约束自己.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
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
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

全部展开

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
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áng)竹: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冷。(“冽”意为清澈)
6、 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
16、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 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2、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因为。
24、 清:凄清,冷清清。
25、 居,停留。
26、 去,离开。
27、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 龚古:作者的朋友。
29、 宗玄:作者的堂弟。
30、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收起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

全部展开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回答者: cyzndb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收起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á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全部展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á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
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áng)竹: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冷。(“冽”意为清澈)
6、 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
16、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 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2、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因为。
24、 清:凄清,冷清清。
25、 居,停留。
26、 去,离开。
27、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 龚古:作者的朋友。
29、 宗玄:作者的堂弟。
30、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收起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

全部展开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收起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全部展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心神凄凉,使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