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师表》的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7:42:57
有关《出师表》的文言文
x}n#Yv`Ak~p{ w{=)"nJQWQ ]$%QzW;'"YAۓEoܳ|gjIyN]Yq$#Z}fb ӯDu֯X3I99lީ^}Q4OgY?i+v5ew5WhcR+eTL ei6ܟ 6٠^M2&sGNpX^_φY[1=3Asxn%gxE'{PEg:yN#JM*8v<Þl2>90% c3|h͉9kbMqdWARTnp@}a ̦Wp[x^n`.^`ď_ I?"5%+$VM>Wvu6VNuMKolTN{hbw&8]t1+l<Ժ ռ GaΣV{7oNo`|s|u&Nd;]7+W(^v7VTy9m(iÛy515w:W h LdENӰ-((hky{b[_ ~._!Տg?noO~@|A{`NcЫWᡓy\mxQ<ƖOb},V!pt?vs27_. 8@8`8> `~6HUs,׭A`c ܥ;gxg_xN%πx>0> OO<7P yN98/z~ Ы|ݱO EО_==>K /µȳ@i}v]?_@~#Џ@~ :.(tCdF_Tɛ=$3.Fȓц]8'-/h/JAmMvǜ(c>j;I#Jl~ % 9Z:lM" xX IKA9fjrtѿ9XhM \JuA\GLW `ƿqJtXk/49ӅbU'-^Tl¤i$5U0@_߇1u.?:wB;ݓyDv4GYy AJ@DЩsp?g( s+p9>~HUYF0:Ծ,\2nyDu0('ΜCdU=Si/׬L~z֪e8|0Չ k倅8~\"AEԀ0y/<(aCL3ۇIzzo%Pyg`!WZs{;nrnipzag$ꄓ4<6)w9Q2۬nͷj Q]:)f(l\v vvQ_5{'i@MUedY]tH-6=Lpɼe ha&A?k3 t_(ax:xNX QJYM(Z0_9l,mP* bHN32JĞ27s*:>3ZhEX@:JHYIq[Cds ko;j-86Es/OjaYd[@+uA,yrm7%sjϙ zlu9hK3~ }Z5oCTL|_l<uu8}X.E1Gl z}SlȓS4',Rt D>_+~}?ٗ?>s0p?ua6aO?Hۏ ~)))))))qŋ܄>v:̲/Z͛!u5ص3|Uh\Yޮ(gHe fU^ӑz;VפMTV(Xw<>IbąmHX6z7! pL?G8GF#`Mіܡ2[ jX b; τ;\ 0A$}nJ^jSCP. r$'7<˙G2~^1::1 ݵs/:KNWe^avmx+r&=I[?:[_ԕkG@?]>zNI-~}hN:wUTaNOSqsyaV_=G|0 }@sF O4hF\!C0>d 5D*Va{&ׂL;3gQrb:Q,Gkve 2џG1 w hF5D<Ъ&[̃F:2_q]p}vJh: TV8q^;'ޔ%3+giN9o֙G|4nq8Tjd|rCN!S2V@PI2!llk)VD&=B9+|s;N"̽}9wJ{W7哎?!8B_u0-$  ^ ks>`D8ۃݥCn`5OyNO7YnQIGN!xĮGYaW`2a/ ;DΠW˟4&+L&4 'AG(ɪp]g,Y=`.Ԑׯ%T~L"{h֯|N0f$mR 7!@g*cO%@usј>M|μ`h^tf-'tBIPP~ Fɹ1\Ì<L]q#xi iLMf;T q|'$2 qFa󚾪Fvȥ&aci*hK$L sk;iog:U;g Y]Ls#'g=QB3)tkX[ơQOi}#o.ڑ`4]Պ@*'浸} %T9 #ޗdnZ-'4sH ^4Ējy߳`(x 1?U8o6YƲG Y.ΰL&x?eZ9|d-e,~lH-ɠ*dJZk:GYC*0c4C$-UY[ط;v=lvWmé8Z8@nB ^HLt 3ukY~k'֠h;v-^6A[]}u&_4@i3氋i+x7H&y ڞ2K5vҮZv<<ƳqV*Ngݺ< ^pQn\qpBvr1E3F Cz|6ݫ :&A܍cf7ّӹ :@l.UN?um#ak>i}A7 zo2ѡiɇoچkժn#%-@:&,YkP4@ gh@^F$_8>eCDƔ  mNG&~` O@΋Q,V_ϿY`Mr8X@c&ۭInMNCB-as#P<[lգGX[+AྉgL9\숬*;_=L >e# fẽ&7xf>\g٣+JW >yOM3g%ՆRt$њeӔN 4$U1L{iٮr6 Sp x :zI;eV1Gp t˨9?aҴ~3S႙ې?8Ttp('n vpi{ JQ\8|֘8*JJ2 X̥$Z|@4b4Sl W8 ġ@lLiq"w2[7!A 9ʙ Q br ? -L+ W^kڜغ-ҪoB0b?_tpOOHv#Hi~ѯVH>&v,1*.)CP&ّT5&VΫs3k+zδEw.4L|C3XdL=eX= k^[$#r"V<YTę 좄$ǙԒ uṓ0U3\1\n80zET [%4`1D}k|ݳ9Kw0m3Oq![[8` Cq^&`Kx &+T I{fnNxk)Ô'ARs?j5#@ -0tѤT0ݙzE@+zjR hADzie,u蟉 |G9\Wո L|yQ"JX}MЮcd&Jq-\ Lh}~;G?H}hʃ<}=ZB$w8d8Kأi3&}6T,lGHêFL.-IM.72pQovh|THwp(O*H^MU'++nVN2uObJLRw^-Y@hES9%Bl8-)[BT0ہӚJ.TOfq2uP~%= XpunwUİ Nkpf; Y1 6R.h'Vh +H) Hmu1^y& @;?/'!=2{X4bkgW_M HXkq*?E{TzgуR:a~|N <9 R: = S܀K ej @e@ThM㥚Bi?v)~rCR?= <:9R(dI@(hr@F3}Q;XI{xNO~j8=!IL{?~P٬80~,' i/0uU3|, QXq4 fh@g2LL7KlBW0&ɪA33虄ȴR&I#JIM/jO}!:2UXKQݣ#j0D6kS%3g @jX( V)X-aˤ(ߣutc,RFq 8lj$>4ݱ%[~vRqIMz,4VQ3~ϛ*U~ @~ŭi-ЁdYZr~WfWISbb9:8mU;Kr竇·r@w(eA.8Dʎ{97W" GOզ$Ep 6vƕDv3s.>z)S¼zk#XkNNDѶGPL)jeV>GD+V*Xn 7ZpjzYv'N(DDZOu³A7DK~.xtç =|.xtG\$ԘcAo8Yn6xA4=˒umK9%O[?th◬/ZR:WB]e) 0$}[1%>` H@ f+Y.FDyV6vKhzf댥:ܔfVOSKhc )]OGN=ދ@fkH]WhGKf$0H8\CZI' Zs i(xn։p&޳A6y6)gX ZnPGaQ{ZϨ' |5?%argB8b47.;7 [,YɖOXi%TqXM fz̒hy\GnITɴU֎$ _xN)yu9"ށFw+T=?!2W9o+'P^=Fd{ɼ~@ryq[ۆ. - 쥸8\WrnKFnSh[綅Fb^PrK! 9{F XțT㑃o&ezdz52AOD ԕK|~s;2'0ElWZ5H>]ᔀ!iS(`xAe2C3FYڬK ,`@WAͣ OΣhqiEӗ̟K&vΝiV\~=/ls.j VMjx|Ԗ~X5(35'PDbgRq yP@Ə: +tG,d s'j3VXÐ(}Hfv |J,,3Z=<1[&]4:1 ~ͺ<)乇dVIC0SoB *L@h(y@(AeU.KP V-2,DoZk)zOOao7oD[ZfqJ ;YT0gH·$| )97%M\1.ԐW6ъ@.0J{e%u4ڈ.EҨ䘎5<ƴ+Q!ӹw2v9~j}wLN] :bi3n`^(Bv∦?pHX= wP-"}X[Ӳ}5T)9Lqw`N@U$# [?&jx[IT.I9ǯ%Y>[FxIjbؙvJ>eCEVP95?'M#grMUkh8Hd.7})tͬ}krIW4tCl&lQke'vs/I9T@@] Fl83I))qSWxZeڃ3ȩpt{Ot;ޗy^m;#ɐK)?Lvlަeoc.ãV,t恚21 .ę-8JsGHӷ.MSPޥ}Y~`Z7B: ]L邢Pkx{lT|Tr]AO߇J3m@,lxDAL">{~>|$<M/ qɼQsӠ?SAH4WMp}*X󏬈QIi?Ңq%4X]+qQ;O/64ho\X1/RӰrۭՅ0 +dqQ9 w?B*V4[Z;^!8O9Ovpz'N:g+rJZJPa"Kam3Q5 4 &˺7UZ)4Q#GF74[ 7Su(z..S<&^ {=K03fOn]V~q*-l-ʓO#-m?w+< %<{jFWJ?'{/۽7+k \{wOqCoM]A'x5PȽ/ O

有关《出师表》的文言文
有关《出师表》的文言文

有关《出师表》的文言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全部展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

收起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全部展开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注释】(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
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24)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所以: ......的原因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政治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十分危急存亡的时候了。但是在宫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懈怠,在边疆,忠诚、有志气的将士舍身忘死: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的原故)。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在)皇宫中、朝廷中(的臣子),(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是忠诚、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苟且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三次在草庐当中拜访,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远离陛下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编辑本段]《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本文争议
经研究,部分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过较多历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我个人也认为《后出师表》为后人假托的.这很明显,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担起责任,自贬三级.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好像是为自己的战争失败做狡辩的,说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论对错,它不符合诸葛亮的风格.诸葛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会说诸如”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类逃避责任的话.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去世,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
总之一句话,《后出师表》作者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不会是诸葛亮.(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5年与226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5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6年),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被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九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收起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全部展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