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要标明章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3:55:50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要标明章节
x}r+KݯF RY^I*k-j 1I8\8bƿLt{db Lf#2#cp?>Eo5iMĭ{;u=Kwg?w?Dl~/V˃_c1=<1D"=~szԻ&phV5V45X'ֺTy?HY;Xl/c{ni_ky1[O^"k:n~NA#_tq_oo&8~x'a6O5yG|dB2j4.(7]n;E^y/jjCS;# m ¦w2M2U2=^rdмٳ;MRoəԉW.᷐dNY;Tp: cxp; }X)4ə86 ;M32G wA_buntw]t뤦-XU%33gw xl &S;D;꯱iv-OM80؞MLs=qc#LgOT\Mtn)%]'!E9t*hS5MNZfx>>OzS^wKC)Bmxm?OߚD}ZŒ;"=r-XvS6cq:57: eQA\l{7>XT&:6mbگˏz=vcSM?,W:|(팕<&󨛽>C$L3o'<?hݏۢok-g1)Լ7͓o-d ()rkW-甩-\Ñ{Y{D[NyOU#O{|XFn#s) SxYcngB SrOTB@*P›8|pb;::2EGo%_]l7c1?tpЧª cCṠyUv Pݺh?z g>[|JqUwS@f$;)ou1iHqߙ(]߁葛Bg^$ݬsj h95 uJ bzn3;o gfr<=KI|{$z.vHvHIj';,TKC/6okm38t>Sx*;oRoch gnn2Σ&.2[+/T9gx :_#V[@ M`<?ϕ&MD2?U'l:Bs @H`'?*KsT/^;m5 VB89i]xΐd'MWDlڋr*$~;'lTco( vkӕiWjֽ"V2='qEf2Iw=~ K/, 3) 7\WۋҔ@2ag" `8tj! T47(b>87?9ZgF8WWB.r8bw#hQLf=Y4z@Jx>(Zn#;Px7Pv1݁cZ$/0<)B w^"G-}6qp;$tO9G 媣SS8Ƌ>= `T%/3u+@oơ6͸=Mۗ$FB^aqnkn<'OlKxC_0Ò߹[un$ɪ; {@iѢ1Cμ!g6w[9k\5q.:~aG[\WTJUS;LSr 5j_av7CtwMsqUyPۯ47#R/S!6\t+50߽F RPU9n&l )qȉ}1dho>Dt` 7k aT ѫ)+CXѰvo%a`]ai>l T >5瀽8UnS>}ct!D]-ȄGoTXm+K_ $Qɰ`;R}( !S֕;8f?Atn=Y{!PF>}/P>"2 2N0v"ߢЈloN] zFL#[[$9ekSxF @8~Ő202 Q.2wpAH经6z96Ov~VI6%,jD=y"G'Sptt4TO j[F 0D" xxD$\7&O11x,NhGP3}GԨREmN)kOmkr@bD4qS(=/M{gmp0SSݣN" ygJM'£J2,h!LCڏ.7xXï'h_?xӍ՚3!Ep8C+<@`/\(I|CHPLA]a C4N[RNhfc,j=O`m_hZ!P|/ 3e'ތ1Uul6"j Qa\5Cue0*j8v8?  x1'K Cf!iݿ`t$f{Q3v -@ŵ'Z90cG}qr6?q;qf.3&%~Շ4Jt0<#4)p 3$ ܟ_JڟǠ,{٥0~,OHJ >k UtvuGxD2  uIǍn hx; 8>_c=|CJѡVlK}.|1C^ܳpQ:BeXU:&!<_)PTkv?%.O!GxG@5pV52l6#(KF~:1Rrlhf/(⦟q$Q6js}TXsk$! ZJBa rjo|f2i`EvlَH|FJ`w'R| LÑ|1Gf j#GgN |Cp2=4!ʑR 9Y&)H00|R|ބ"#›+vQyV IDnxSpCgm֣n޻iQ(`{W"!kzqNdh [1!K ܁Nt>)5`b$_cܱs; N= s6c3K v^0$*<3m2;54P )dFn~'8AmK׼iF?o$#!$%~ޤr> uz,ŧ<$a Pwf~ֈo/?X7{"+N7C}(QO\@׀);(~o?tmSID/T]Ai[6եDTuuų^vT8KS,w@ؚu1c(&DT~w01EVט%6€q5 jzh;X44!`=7S3p8$e&#wElA]F!w:2'.hͥ٥~<ɨXJwB prkGQO"I;i0TQu;nqqVps&6}=3;3>Y:c GgXE=sj(͒ƀ(/EeSr_,)␃pSM˳ۿsqߴqz:@A d0wڔ3JF̗K()\Y=$|V#P6$5!l!P4>kũߋ>4PL#a/(^BW2a-"lr&Ւʄu z.y/9!N䩄[4Z#[u+ݧ2&:3ǚ T*HDEǚA튄&- ɁZ/rhIVoKhY=k?e\_؛RSHqsjlrr}1iOөAܰ(tk08L|!Dg.Q;8<7^_Ge"Վh?M8ܓ6cXR2{0@2jF-2Ln&VtA8nAEP3ЄppPA[v 2u>JvFx4! >739bNMHcaԟ#VlH0k̪ ~խ`Z_J@`T'54#mtS]$ 8hzM wWxH9*$Gl>]HwkIєQȺE PETmeh8AfTGHiM"i",ּH 0Y;^m[# 5YKlǟF%;=q8uA Jlû*Bԏo3vf9D~Xg]H0%xmSupKʛ濗UhN8S]lS:{[#lsGɡ &$gۊYP]+s0krlހiZ^=@l(Cfo̚=4ǏuI0Ѓhگ=/YRƘ\>k,U0QraUŦ&#']πOSANu1&rO Q$:u If #cY$sR)Gt>aU5LL* LJV9MAWBD|(OCB+0Oፙmܸh]xD{!lZ#-؝$vACS,_pu1Zlt*WC4fY8E~)#~.#"q@l:S?Vj!3[W׫A? t:QڐϦOq:m7Yeze@}!oL:0aR:[U"6+û1Qq0cXcEStR^ڳͻ*;G;#Tߺ]v(QIKz`&ceQ߽<#LM$iu0CQ =qtOYT'0Cf`t 4s:όI#fdvSB:{*C; ҕ]uHV[o!ՊǙYFҢ$Pqn-ҲIҝSt{,qVKOSѥCrIu,-$,Ti'BL`u=֮Iߒu/}29;`:MJB7v|F'=,7 Ek1*e[^uIф%K0(DQzw%FMS)yԤX~RQ8czm(e:,74HOD47NFzlh g\ӈ=τ#97s~;[\f3vN43#'aeֿ6ho3l}4T7Gf8dI6\"CK/M|vcsUTݜ_QD|8̢VeSc"=>b`_~cُ* L S '#Nn:7,kX`鼡g`@FŐo={/a?f$l@cPdƿY]lO趫gLJKv ae#Pݭ<# w$鉻LRǻoHz!W<ِ>BPW P kXT٦}I *^fVweB$k{Gѵ7 V3x6 G IU& QH+(TY3x'Q$jN$[Ϡ o 0*-+C%&= ;٭W>9hBE_T-7ŋ ۺf2Meʻ c4Լ8Ҧum'[8"7%"mP5KE=\^f"~@(nJ @o̞tA%*\a L[TgGG_\\&1e=jORgr0Va&Q)\-Fݙ)TSIϧ9;xIUwY%+otc./{rLmj7"RB%+u 7u6ϴqM.mM;F݌ Q 3&Nld`0+/X:֝2 ~㯪GrgUxxds3rIVѩO*bj Ar<oôd9OxڦSEX))6JȚ%!*4"2޻$ oi"8;FTgʥ3=E%"IS f #p U@@oצI-I Ùרdf"6)'w)´q8d ``$s}$kji޵+Lk h>\RAyEX9 JJMaO9{EL=-W }%bϡb%V/HUMJ=A%r 9KƕW% gj7ժak9oP( 4yƴK[6Y=5!4Bḻ'fI2Vj3>ZݜD( 6AaG%K4Нd`/*A"n9> J[I4l?ț MWTzkNXNxV@5X~s?f;VLuKmlVc m1U%Kw6%6K\g. ͘Ⱥi 1㗂BX\h]*#ڬ| ިZa.0WI7vɺ]WdH@SjymIao # *۸wfaK>MaK'QX$)x gULΘw$% vpd;0T4gU^5"Ę0Ζ|qHosϘr73GwUSVRs;%Iw ;كc)E%[ߡÐ2rOʼR)4o~\=lXǠ1YAJ^ T $W[Ug7X<]ii s[$LV`ia ]V`;;wG,aCjf#,%VdĘ,O-t?m@IA ^󍃋h@Jςۉ9l WsgElҔ3@+#g[InmxUDҳ(T'b=n\DmQO@hGnh*M@`xgy=2/ur~.b-D@$Ujqzz_-eDt5sdeb?/m.IPpqm2E;Y7k=%irg)w:z #`0hv4GWyxrԧ5D;K}%FxIe370uqDʝ][ *X5'iI E#C {D$x_bJU˝9P'I_OM;V3[Hq"!:zo5;h#A +1(a~ғdqN̶v[5,s s#4V)])]M(WzaC40$,?h( htYaiZn]H2&˫0o͇7P$46!O[e S?-m 6'>{%DKܬ"{K*4"(՝1WgdO2CZpN>w@-hkFJ;6ehNꎗa%k!{6ւȄa.gRkZQjJRa_`Fi]}ӏ#Ϳ^MQݥ5fOXҝWA* ͙,ǫw`^c?cG1C A9|24\[A濿uւbr-9)׻YT2>&tDw*pߪ広W_>x\%0aư>edQ^O?!JG/ܥc!TM٧ؖdxmXDGHd>{ݭX|#pK>JX=n~?ri5.ayQ@`@G`souiE4U7C]ز(۰"Ubٱ;sz3anlC\8 [+ˉ\BCKr )utWų&%?`W 7*~PLgUDa ^ORߺO\ ?"( )zVf 8Ġ't5=!ۿUJ}R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要标明章节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
要标明章节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要标明章节
公孙丑下
  第一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第二章 贤才可拜不可召
  【原文】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 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 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 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 为管仲者乎?”
  【译文】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 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 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 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 ‘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 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 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 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 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 财富,没有人赶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 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的罢.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现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 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第三章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原文】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 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 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 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译文】
  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说:“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第四章 爱民的修养就是“守职”
  【原文】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於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5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於王,曰:“王之为都6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译文】
  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
  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第五章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
  【原文】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译文】
  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第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
  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译文】
  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与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既然已经独断专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第七章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原文】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 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 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13)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赔.”
  【译文】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第八章
  【原文】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哙;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则可乎?何以异於是!」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 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 『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 『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译文】
  沈同以个人名义问道:“燕国可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子哙不得把燕国让给别人,子之不得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比方说,这里有个士人,您喜欢他,就不禀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禄、爵位让给他,那个士人也不经君王同意,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俸禄和爵位,这样行吗?(子哙)让君位的事,同这有什么两样?”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 “没有.沈同问‘燕国可以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使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去杀这个杀人犯?’那我就会回答他:‘做法官的才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要鼓励它呢?”
  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於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九)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①.”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陈贾曰②:“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自己觉得谁强一些?”王曰:“恶!是何言也!” 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曰: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③.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时向他作些解释.”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曰:“古圣人也.” 孟子说:“古代的圣人.”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曰:“然.” 孟子说:“是这样.”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的吗?”曰:“不知也.” 孟子说:“(周公)不知道.”“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既然这样,那么(岂不是)圣人也会有过错吗?”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谁能料到哥哥会背叛呢?)周公的过错,不也是情有可原的吗?况且,古代的君子,犯了过错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却照样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岂只是坚持错误,竟还为错误作辩解.” [注释] ①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而后撤离.齐王不听.两年内,燕人不服;赵国等诸侯国也反对齐吞并燕,怕齐国因此而变得更强大,于是立燕昭王,燕人拥护,迫使齐军败退撤回.②陈贾:齐国大夫.③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其旧都,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监视殷的遗民.武王死后,成王幼,周公执政,管叔等和武庚反叛,后周公平定了叛乱. www.6park.com
  第十章 言论垄断思想的危害性
  【原文】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 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 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告 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译文】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 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 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 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 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 财富的人,辞去十万钟傣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 的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别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谁不 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 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 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 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 子开始了.”
  第十一章 孟子之辞职,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原文】
  孟子去齐,宿於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绝长者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第十二章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
  【原文】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於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於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远千里来见齐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第十三章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 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 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 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第十四章 不要为了丰厚的报酬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和意志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数:42 作者:武艺 发布时间:2009-11-20 9:56:00 打印
  【原文】孟子去齐,居休1.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於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2,不可以请,久於齐,非我志也.”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要标明章节 求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孟子公孙丑下的主要内容 孟子 公孙丑上的译文第一句是公孙丑问曰 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重点字、词、句翻译, 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公孙丑下》中写的那样: 《孟子·公孙丑下》体现了什么样的公共关系思想有没有更完整,更细致的回答呢? 求助翻译……孟子 公孙丑上*第七章 出类拔萃主人公 世外桃源不是公孙丑和孟子 不是陶渊明 孟子 公孙丑下的翻译 (马上要!) 帮忙!孟子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欢为辅行.王欢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 《天时不如地利》的译文是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的开头是“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结尾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关于孟子 公孙丑下 第九章的解析,我要的不是翻译,是文章的解读.反映的道理什么的.第九章就是 燕人畔,王曰. 的那章 孟子公孙丑上 “非其君不事 ”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有什么现实意义 《孟子 梁惠王上》 全文及其译文是什么 孟子幼时 其舍近墓 译文!全文翻译,最好几个重点字也翻译下 《孟子·公孙丑下》的翻译就是“孟子之平陆谓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育之王此则寡人之罪也”这一段,快点啊! 《孟子·公孙丑下》中与“得道人”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醉翁亭记中哪个词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髻意思一样?不是“得道人”是“得道者”! 求“孟子论伯夷、柳下惠”翻译就是(孟子-公孙丑上)从“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到……君子不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