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接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0:20:37
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接冰
x\YoYv+{5m `L3wÙvn=WʲDJ"ENʔdmBR;ISbުB[(d4&Yuswewsv!= &*fo̙ ʩo~_/ŏ2b^ir0:V_7L~k3]yWW~kÔSߜt_cl[vJt3#7phLXmH1|e)|we1LV+~>sʹ~ "fOk#PK>XY?UNS`4)oBrLzdp:SRP]K%,fo͑>?;vxC94q`sB5Gvo֍(}lA @+#@ᬓ]0 Y M$B[-qClɣS P$c':1%f&51=7!EtN5)ONR(E -zop ^8}hϟ:ą\Q"u%ꃘ `$1)z4ܪɆqd@bV-yI pg*Ud3+~rs㧃&7SKD)uX&cQOHYe `/$*6i.H֨i]/a#o&9κ: ^03γEBxG}#ꂸ>@,Ö б\H]+[z2DQ emʊU92X-zlI}lF7`GXgC. NJA]<7{K6ҟ]"sc֙cK$ӟ2?= kӌk2KmzFf W%*~j ͖[Jr8luxJuALf cE׋Eg@ bjXҮTh).#": @)G(OĔfo9*սe3Wx]*G*=6 < T]q~\kXPG?vq#8&_hKĞj]`Qi ByEI H >wk^ U3%rKz*]`|t$E޶K  B%؟$ u4(8ZVk\Ʊ&-'p\ԛ,K.aA=?MUɔ&BDw4ټtF6f&Fv(BǓѬ7`?际,!}԰h)04H.oŒfn5 [ 8K\$T,$C5R7.k 8v 2 &M*Baɬ~ފzX)JW]&,Ō z6S$X #¤R[k?U<ғvt4>7 [< PI)o3r՟=w[-}Uc-}/_&1br0*W4,lsX :7s%|~l@sX%hF^3(g:8+(˹L?dR:ջ; "؁5̽O?͘"dz ~b䞙had@K3W]&iIȶtWO3 '1Hy$,3]AYbvuL\JT@n0_Tu)I@agg)35#XoWWnRcH[iwy~8+B5FLB&ߑGU18'HY QW#*)W4{Sǃ3 'H#I`ULC2`>Wo2g`'3ǼDۖ6@\tV2`)Qӿr<}۶"m 0O^rs*,mb btAV wČ&O'3Z?~1 ;ƴrUk@vJ%A,w][TMP Wսa%IK줲 ^pUgWxmGDT b,^tOOVA9|qᘸt1 hl0C:!:oZ1]`-+4.溮~Rv[ef#BSc\pD% ⩨}VbaTotLs2=Az*Z#<-Ӯж2(E[4. 7Df2AEK>CK\zPI L >Os/MFb5h|-3~'yMD,!ŕ&rqaT%![y|j<]ӬRqvDsuo"v7>gOxo>\Nx ǤhJnH!%;@nmp 揨y#ã&. GXJ', p]_[_W\u3ac"WQw L]`$کMCٻ "QV/əD- z>ȭ *{I84Eu5' m`IB:sacs8a􎫘dǶVCX@Ryב6fJlzˎ3j> _mOڵk 3E=wdy/u+(Bb$ë́6 )_8jϡ;] s6.a%R}و wRDǯN}3y8s9?W7]5%*hAaE2A/y~LGDt-ϲW-ڀRg0E5¤L{4(@4Ql$ )P/c )֨pqCs"Zӓ! E0(35+`#ZJ:" N;Aߙ[A-ɉZ)j+4h3ަZY/ɭ-#%C6Ces[:O3[ήQ~g)p:_2KVIZr^B6W4հ1Ÿ)q]@b.A O_H(-UIW/Ӆ??'2b"NAA;Ė]aZ(*%@ФkzJIEkܱ^] +kV{zAmyI&OEq݁eI]̕VMdm:J-ꗮ K,J(,4qvZZԍIKɖ"$LqB%"6mZ/\,v,_i{n`6$gmŹ1wgS m̆Jq2Q/t.?6wcA35GW+*ɷTH^Ϊ`T*+)%^dj'NZ7Wk+itQ'w=H%|`[!m,Ӛ.]<흍E5s)>7%tb1Բ5stqs;_%-2Q4th ."`hVq9p9 dAwlӛr.q5[j~Tf54tρ),[ڤȷ_c@:m֓!s(=vsMaKT[е+p%me"rF2nlEջY,I5.&k ?[AAw(΅eEAnmF3BvFu~>Wm{@ %{lutNfp#r76кy{i:%dUMq˾M.hQL5\?7m蕉`-yқ_Lasn 膯.YnyH$r/y#w)z \E44xw" 2 ha^l JU877f+mbYdSȕT\LFI5Mkخ\Ciųmdkrpz^ɕ]A:2*=זWw x-{IgᙤD7wSlH:q;.Ҳ`/ƙɁ* fTմҮQZsbi7h32B ^>6ӱG`\tlf_iP0@dP5n@$ ]pH bꔍWmC] S$q*<|ਁVh Tf97ID\q-˒bJ3 h s\-Fs@f-3Q{%DOp$vd *!a(z]¢hiD`$0Zk DVj2(\BCUgIe7ѬF!f.}$dߛ6v)4ƍ\C.3@σD'TM3]e_j]ڐ/ (>; J%: L:l,(~YiǥXm<.Y ";cK)4ďdՁ mp5F O!tG'"7sxj(;x6w܋Wbnlew橷<=H^w'的$LN>z6B^,5(ڇgt LK &{/RCMP%&!N@0wY>? 7ktS/W61V^3jq hRD;:h]b{x*A >R*CR]C:v( [>ē\EDu8j?FxR玔k.{[ؚfg|2hs֌.iڷqh`:wUlqw>C,2{dQ/%blR߸WBQ^"S=b*r'#G?L^&ur<`IMذ%$i/X㕋Gb݅f< R+O2rQdIҝ.vһ:N4WKJ(Hm3^A]^Z_k.J=>s0o6>cNp6F\sYl~v-/İw$ןܒQ?H_D^%sDNlUŷ= .P{Hvdc.ftcnR{s-Pksme4Rlsݐ0chUXsY :rM6ZG*91vw6҆eN'͸r.#rZ:-7UUA\3zud`$FW <5o4ClupZ%g)n[KFjp$ƤBPUR~7C r/nr\hGӿHbJ~Q,YԛU%m5qlD@Q!X8-h(ܢ6qK^au/z| %2Bx PkehRcW7Y KBåNfWߢ{J]0UR_(fV;I%BDQ=<r _пEVU5Nh3o纘4 "pa! 嚐2QlJy~{9RbԺK1Ն*[kKzM\5bwa(\/Hj 6Ef;9Ϻ|M.8Ɩ@=.=>FNʩ,^/r¶BSy" W bW5 :ĝmBP2V&Y?'fPV@A3,S Zpq~U Vɇ*GMݪ=lm_<_/7p"

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接冰
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接冰

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接冰
牛奶和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事实上,在一般实验条件下,热水会比冷水更快结冰.这种现象违反直觉,甚至连很多科学家也感到惊讶.但它的确是真的,曾在很多实验观察和研究过.虽然在经过亚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儿 [1- 3] 三人的介绍后,此现象已被发现了几个世纪,但却一直没有被引入现代科学.直至1969年,才由坦桑尼亚的一间中学的一个名叫 Mpemba 的学生引入现代科学.这个效应早期发现史,和后期 Mpemba 再发现的故事--尤其是后者,都是充满戏剧性的寓言.寓意人们在判断什么是不可能时,别过于仓促.这一点,下面会说到.
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现象通常叫「Mpemba 效应」.无疑地,很多读者对这一点很怀疑,因此,有必要先明确地指出,什么是 Mpemba 效应.有两个形状一样的杯,装着相同体积的水,唯一的分别是水的温度.现在将两杯水在相同的环境下冷却.在某些条件下,初温较高的水会先结冰,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这样.例如,99.9° C 的热水和 0.01° C 的冷水,这样,冷水会先结冰.Mpemba 效应并不是在任何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和冷却条件下,都可看到.
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不少敏锐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出一个方法,去证明它不可能.这种证明通常是这样的: 30° C 的水降温至结冰要花 10 分钟, 70° C 的水必须先花一段时间,降至 30° C,然之后再花 10 分钟降温至结冰.由于冷水必须做过的事,热水也必须做,所以热水结冰较慢.这种证明有错吗?
这种证明错在,它暗中假设了水的结冰只受平均温度影响.但事实上,除了平均温度,其它因素也很重要.一杯初始温度均匀,70° C 的水,冷却到平均温度为 30° C 的水,水已发生了改变,不同于那杯初始温度均匀,30° C 的水.前者有较少质量,溶解气体和对流,造成温度分布不均.这些因素亦会改变冰箱内,容器周围的环境.下面会分别考虑这四个因素.所以前面的那种证明是行不通的,事实上,Mpemba 效应已在很多受控实验中观察到 [5,7-14].
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仍然没有得确切的了解.虽然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已被提出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实验可以清晰地显示它的机制.如果有的话,这实验就十分重要了.你可能会听到有人很自信地说,X 是 Mpemba 效应的原因.这些说法通常都是基于猜测,或只看着小量文献的证据,而忽略其它.当然,有根据地猜测,和选择你信赖的实验结果,是没错的.问题是,对于什么是 X,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说法.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回答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结冰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水结冰所花的时间的长短,对实验设计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很敏感的.例子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冰箱的形状和大小、水中气体和其它杂质、结冰时间的定义,等等.因为这种敏感性,即使有实验支持 Mpemba 效应的存在,但不能支持在这些条件之外, Mpemba 效应的发生和发生的原因.正如 Firth [7] 所讲「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变量,以致任何从事这项研究的实验室,一定会得出和其它实验室不同的结果.」
所以,由于做过的实验不多,而且常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提出过的机制中,没有一个能很有信心地被宣称,就是「那个」机制.在上面我们提到的那四个因素,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始温度,会有变化.下面是这四个相关机制的简单描述,它们被认同能解释 Mpemba 效应.抱负不凡的的读者可以跟着那些连结,获得更完整的解释,相反的论调,和用这些机制解释不了的实验.似乎并没有一个机制,能解释在所有情况下的 Mpemba 效应,但不同的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是重要的.
1. 蒸发——在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的过程中,热水由于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令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这样热水就可能较冷水早结冰,但冰量较少.如果我们假设水只透过蒸发去失热,理论计算能显示蒸发能解释 Mpemba 效应 [11]. 这个解释是可信的和很直觉的,蒸发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这不是唯一的机制.蒸发不能解释在一个封闭容器内做的实验,在封闭的容器,没有水蒸气能离开 [12].很多科学家声称,单是蒸发,不足以解释他们所做的实验 [5,9,12].
2. 溶解气体——热水比冷水能够留住较少溶解气体,随着沸腾,大量气体会逃出水面.溶解气体会改变水的性质.或者令它较易形成对流(因而令它较易冷却),或减少令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又或改变凝固点.有一些实验支持这种解释 [10,14],但没有理论计算的支持.
3. 对流——由于冷却,水会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就会下降,所以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热——叫「hot top」.如果水 主要透过表面失热,那么「hot top」的水失热会比温度均匀的快.当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有一「hot top」因此与平均温度相同,但温度均匀的水相比,它的冷却速率会较快.能跟上吗?你可能想重看这一段 ,小心区分初温、平均温度,和温度.虽然在实验中,能看到「hot top」和相关的对流,但对流能否解释 Mpemba 效应,仍是未知.
4. 周围的事物——两杯水的最后的一个分别,与它们自己无关,而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有关.初温较高的水可能会以复杂的方式,改变它周围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冷却过程.例如,如果这杯水是放在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可能会熔化这层霜,从而为自己创立了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明显地,这样的解释不够一般性,很多实验都不会将容器放在霜层上.
最后[supercooling]在此效应上,可能是重要的.[supercooling]现象出现在水在低于 0° C 时才结冰的情形.有一个实验 [12] 发现,热水比冷水较少会[supercooling].这意味着热水会先结冰,因为它在较高的温度下结冰.即使这是真的,也不能完成解释 Mpemba 效应,因为我们仍需解释为什么热水较少会[supercooling].
简单地说,在很多情况下,热水较冷水先结冰.这并非不可能,在很多实验中已观察到.然后,尽管有很多说法,但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有不同的机制曾被提出,但这些实验证据都不是决定性的.若你想看更多关于这题目的文章,Jearl Walker 在《Scientific American》所写的文章 [13] 值得一看,他也建议你怎样在家中做 Mpemba 效应的实验.另外,Auerbach [12] 和 Wojciechowski [14] 所写的文章是有关这效应的更现代的文献.
二.Mpemba 效应的历史
这个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事实已被知道了很多个世纪.最早提到此一现象的数据,可追溯到公元前 300 年的亚里斯多德.由于欧洲物理学家努力去探讨热理论,此现象在后来的中古时代也被讨论到.但在 20 世纪前,此现象只被视为民间传说.直到 1969 年,才由 Mpemba 再次在科学界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实验证实了 Mpemba 效应的存在,但没有一个唯一的解释.
最早记载此现象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写道:
「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去冷却热水,他们会先放它在太阳下...」[1,4]
他写这段话,是想支持他的一个错误的观点,叫「antiperistasis」.Antiperistasis 被定义为「一种特性的增加,是由于它被另一相反特性包围.例如,当周围突然变冷时,温暖的身体会变热.」 [4]
中古科学家相信亚里斯多德的的 antiperistasis 理论,也寻求解释.并不令人惊讶,在十五世初科学家在解释此理论的运作时,遇到麻烦,甚至不能决定人体和水在冬天时,是否比在夏天时热 [4].大约在 1461 年,物理学家 Giovanni Marliani 在一个关于物体怎样冷却的辩论上,说他已经证实了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他说他用了四盎司沸水,和四盎司未加热过的水,分别放在两个小容器内,置于一个寒冷冬天的屋外,发现沸水首先结冰.但他没能力解释此一现象 [4].
到了十七世纪初,此现象似乎成为一种常识.1620 年培根写道「水轻微加热后,比冷水更容易结冰 [2].」不久之后,笛卡儿说「经验显示,放在火上一段时间的水,比其它水更快地结冰 [3].」
终于,一个现代热理论被发现,早期亚里斯多德和 Marliani 等人的观察被遗忘,或者是因为他们似乎与现代热学有矛盾.然而,此一现象仍然在加拿大 [11]、英国 [15-21] 的很多非科学家族群中,食物处理中 [23],和其它地方,作为民间传说为人所知.
此现象一直未能回到科学界,直至 1969 年,那已是 Marliani 实验 500 年之后,亚里斯多德的「气象学 I (Meteorologica I)」[1] 超过二千年之后的事了.坦桑尼亚中学的一个名叫「Mpemba」的学生再发现此现象的故事,被刊登在(New Scientist)[4] 杂志.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戏剧性的寓言,告诉科学家和老师们,不要忽视非科学家的观察,和不要过早下判断.
1963 年,Mpemba 正在学校造雪糕,他混合沸腾的牛奶和糖.本来,他应该先等牛奶冷却,之后再放入冰箱.但由于冰箱空间不足,他不等牛奶冷却,就直接放入去.结果令他很惊讶,他发现他的热牛奶竟然比其同学的更早凝固成冰.他问他的物理老师为什么,但老师说,他一定是和其它同学的雪糕混淆了,因为他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当时 Mpemba 相信他老师的说法.但那一年后期,他遇见他的一个朋友,他那朋友在 Tanga 镇制造和售卖雪糕.他告诉 Mpemba,当他制造雪糕时,他会放那些热液体入冰箱,令他们更快结冰.Mpemba 发觉,在 Tanga 镇的其它雪糕销售者也有相同的经验.
后来Mpemba 学到牛顿冷却定律,它描述热的物体怎样变冷(在某些简化了的假设下).Mpemba 问他的老师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这位老师同样回答是一定 Mpemba 混淆了.当 Mpemba 继续争辩时,这位老师说:「所有我能够说的是,这是你 Mpemba 的物理,而不是普遍的物理. 」从那以后,这位老师和其它同学就用「那是 Mpemba 的数学」或「那是 Mpemba 的物理」来嘲笑他的错误.但后来,当 Mpemba 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尝试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时,他再一次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更早的,有一位物理教授 Osborne 博士访问 Mpemba 的那间中学.Mpemba 问他这个问题.Osborne 博士说他想不到任何解释,但他迟些会尝试做这个实验.当他回到他的实验室,便叫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去测试 Mpemba 的声称.这位技术员之后报告说,是热水首先结冰,又说:「但我们将会继续重复这个实验,直至得出正确的结果.」然而,实验报告给出同样的结果.在 1969 年,Mpemba 和 Osborne 报导他们的结果 [5].
同一年,科学上很常见的巧合之一,Kell 博士独立地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Kell 显示,如果假设了水最初是透过蒸发冷却,和维持均匀的温度,这样,热水就会失去足的质量而首先结冰 [11].Kell 因此表明这种现象是真的(当时,这现象在加拿大城市是一个传闻.),而且能够用蒸发来解释.然而,他不知道 Osborne 的实验.Osborne 测量那失去的质量,发现蒸发不足以解释此现象.后来的实验采用密封的容器,排除了蒸发的影响,仍然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14].
随后的的讨论也是不得要领的.即使有相当多的实验重现了这个效应 [4,6-13],但没有一致的解释.这些不同的解释,已在上面讨论过.在一本流行科学杂志《New Scientist》上,这个效应被重复讨论多次.这封信透露了 Mpemba 效应在 1969 年之前,已被世界上很多门外汉了解.今日,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
三.更详细的解释
蒸发
此效应的一个解释是,热水冷却的过程中,会因蒸发而失去质量.质量较少,则液体失去较少的热就冷却,也就冷却得较快.用这个解释,热水就会首先结冰,只是因为它将较少的水结成冰.由 Kell 在 1969 所做的计算 [11] 显示,如果水只是透过蒸发来冷却,和温度分布维持均匀,那么,热水会先结冰.
这种解释是可靠的、直觉的,和的确是有助于 Mpemba 效应的发生.然而,很多人不正确地认定了这就是 Mpemba 效应的完整解释.他们认为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唯一原因是蒸发,又以为所有实验结果都可由 Kell 的计算中得到解释.但其实,现在的实验不再支持这种信念.尽管有实验显示蒸发是重要的 [13],但不能证明它就是 Mpemba 效应背后的唯一机制.很多科学家声称,单是蒸发,不足以解释他们所做的实验 [5,9,12]--特别是由 Mpemba 和 Osborne 最初所做的实验,他们测量失去的质量,发现它实质上少于经 Kell 的计算的预期值 [5,9].最有力的反驳是,由 Wojciechowski 所做的实验,发现在封闭的容器内,没有质量损失的情况下,仍然观察到 Mpemba 效应.
溶解气体
另一个解释是,认为热水中的溶解气体被逐出,改变了水的一些性质,这些改变能解释此效应.溶解气体的缺乏可能会改变水的传热能力,或改变令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又或改变凝固点.热水比冷水留住较少溶解气体是对的,沸水赶走了大部分的溶解气体.问题是它能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 Mpemba 效应.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理论工作支持这种解释.
有个实验间接地支持这个解释,当用一般含有气体的水来做实验时,能看到 Mpemba 效应,但当用已去除气体的水来做时,就看不到了 [10,14].然而,尝试去测量结冰焓对初温的依赖程度时,发现水中的溶解气体不是决定性的 [14].
这个实验的一个问题是,用事先加热至沸腾的水来做实验,以排除溶解气体的影响,但仍然能看到此效应 [5,13].改变水中气体含量,并没有对 Mpemba 效应造成实质上的变化 [9,12].
对流
有人提议,水温变得不均匀能解释 Mpemba 效应.水冷却时,会形成温度梯度和对流.在大部分温度下,水的密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少.随着水的冷却,会形成「hot top」--水的表面比平均水温或底部的水热.如果水主要透过表面失热,那么有形成热顶的水失热,比假设温度均匀的预期失热速度快.对于一定的平均温度,温度分布越不均匀(即是顶底温差越大),则失热就越快.
对流怎样解释 Mpemba 效应?热水会迅速地冷却,和很快地形成对流,所以从顶到底,水温变化很大.另一方面,冷水冷却得较慢,因而较迟形成重要的对流.因此,比较热水和冷水,热水会有较大的对流,从而有较快的冷却速率.考虑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热水 70° C,冷水 30° C.当冷水在 30° C 时,是均匀的 30° C.然而,当热水由 70° C降到平均 30° C 时,它的表面很可能是高于 30° C 的,因此相比那均匀 30° C 的水,它会较快地失热.这个解释可能有些混乱,你可能想重看这一段 ,小心区分初温、平均温度,和表面温度.
无论如何,如果上面的论述是对的,那么当我们为热水和冷水,分别绘制平均温度对时间的曲线,那么对一些平均温度,热水比冷水冷却得较快.所以热水的冷却曲线不会简单地重复冷水的冷却曲线,而会在相同温度范围处,下降得较快.
这显示热水走得较快,但它也有较长的路要走.所以到底热水能否首先到达终点(即 0° C ),从上面的讨论中,这还是未知之数.为了知道谁会首先跑完,需要建立对流的理论模型(对多数容器形状和大小,是有希望的),现在还没有人做过.所以,单是对流有可能解释 Mpemba 效应,但它能否做到,现在还不知.由于我们期望,Mpemba 效应的实验常常有提到「hot top」.有实验可以做到能看到对流的情形 [27,28],但其对 Mpemba 效应的涵意仍不完全清楚.
应该注意,水的密度在 4° C 时,达到最小值.所以低于 4° C,水的密度会因温度减小而减小,和形成「hot top」.这令情况更复杂.
周围的环境
热水可能改变周围环境,从而令它以后较快地冷却.有个实验报称,实验数据会跟随冰箱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7].所以,可以相信不只是水,水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
例如,如果水容器是放在一层薄霜上,那么装着热水的容器会将霜熔化,而直接接触冰箱底部,而装着冷水的容器则要继续坐在冷霜上.因此,热水就和冷却系统有较好的热交换.如果那些熔化了的霜,再结冰,而成为冰箱和容器间的一条冰桥,则热交换可能更好.
明显地,即使这论述是真的,其应用也相当有限,因为大多数科学家做实验时,会很小心,不会将容器放在霜上,而会放在热绝缘体上,或放于冷却盆上.所以这个解释对家庭实验可能有些适用,但对多数公开的实验结果是不恰当的.
supercooling
最后[supercooling] 对Mpemba 效应可能是重要的.过冷现象发生在,当水不在 0° C ,而在更低的温度才结冰.过冷的发生,是因为「水在 0° C 时结冰」是关于水的最低能量状态的陈述--在低于 0° C ,水分子「想」排列成冰晶体.意味着,它们要停止像液态时那样随机地乱动,而代之以有秩序的固态晶格.然而,它们不知道怎样去排列,而需要小量不规则的物体或成核位置去告知它们.有时,当被降到 0°C 以下,它还看不到成核位置,这时,水就低于 0° C 而没有结冰.这种现象并不罕见.有一个实验发现将热水冷却,只是supercool少许(大约 - 2° C),但冷水会supercool较多(大约 - 8° C) [12].如果是真的,这就能解释 Mpemba 效应,因为冷水要做更多的功--即温度要降至更低,才能结冰.
然而,这也不能被考虑成「那个」唯一的解释.首先,就我所知,这个结果没有被独立地证实过.上面的那个实验 [12] 只有少量的试验,所以这个发现结果可能是统计上的侥幸成功.
第二,即使这结果是真的,也不能完全解释此效应,只是将问题转移另一处.为什么热水会supercool较少?毕竟,一旦水冷却到较低温度,人们一般会期望,水不会记得它习惯了什么温度.一个解释是热水有较少溶解气体,而气体会影响supercooling现象.问题是人们会预期,由于热水有较少气体,也就是成核位置较少,按道理,它应该supercool更多,而不是更少.另一个解释是,当热水降到 0° C 或以下,它的温度分布,比冷水的有较大的变化.因为温度切变引致结冰 [26],热水supercool较少,因此先结冰.
第三,这个解释不能在所有实验都行得通,因为有很多实验,并不是量度水完全凝固成一块冰所需时间,而是量度水温达到0° C 的时间 [7,10,13](或者是水面形成薄冰的时间 [17]).有文献说「真正的 Mpemba 效应」是热水首先完全地结冰,但其它文献却有不同的定义.因为supercooling的严谨的时间是固有地不可预知的(看 [26] 例子),很多实验选择不测量样本结成冰的时间,而是测量样本顶部达到 0° C 的时间 [7,10,13].supercooling不能应用在这些实验.